APP下载

关于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08-26胡大燕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儿科教学质量教学法

胡大燕

贵州省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六盘水市 553001

儿科护理课程涉及的学科多、专业知识强,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又要求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都对儿科护理课程教学质量要求极高。而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影响着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是学习者投入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法的实施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成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本次研究以我系两个班150名学生为例,比较了常规教学法和PBL法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0名学生均为我校2017级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研究期间均无旷课、退学情况。以随机抽签的方法得到A班实施传统方法,B班实施PBL法。A班75名学生中男4名、女71名,平均(19.48±2.45)岁;B班75名学生中男12名、63名,平均(18.95±2.36)岁。两班学生在年龄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可做比较。

1.2 方法

A班学生采用传统根本教学方式,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划分学习任务,课堂上由学生跟随老师思路学习。B班学生实施PBL法开展课程,具体如下: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划分学习任务,确定教学主题,明确疾病类型、护理对象基本信息,提前一周结合病例编写问题,并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疾病的起因、机制、表现、护理需求、护理措施,以解答问题[2]。其次,课上可实施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病例情况,由学生扮演儿科患者,教师通过分析病例引出问题,并由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边示范边解答。教师必须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纠正、补充错误及不足之处,最后整理问题和答案为知识点[3]。

1.3 观察指标

两个班学生均在接受1个学期的学习后进行相同的理论和实践考核,总额均在0~100分,分数达到60分的为合格。

1.4 统计学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表示计数资料作X2检验,P<0.05显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B班学生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率分别为100.00%、90.67%,与A班学生86.67%、80.00%比较更理想,P<0.05,详见表1。

表1 :教学效果比较[n(%)]

3 讨论

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理论知识的强制灌输,课堂枯燥无味、知识点难以理解,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同时,传统方法关注点多在教师,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观念,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我系开始实施针对该课程的PBL教学法[4]。

PBL教学法也称为问题式学习法[5],在医疗教学领域中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这种方式使传统方法主体转变,通过教师根据病案和大纲提出问题[6],要求学生自行学习解决疑问;课堂中教师引导提问、由学生解答,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的方式[7],促使主体转变为学生[8]。本研究结果显示,B班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率分别100.00%、90.67%,与A班学生86.67%、80.00%比较更理想,P<0.05。这也充分说明,相较于传统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说[9],PBL教学法的实施的确对提高学生成绩[10],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11]。本次研究的优势在于PBL教学法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12],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同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促使学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点转化为可用于实践的技能,从而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13]。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教学中以PBL教学法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儿科教学质量教学法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圆梦儿科大联合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