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管理模式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19-08-26刘清华赵军华
雷 磊 刘清华 赵军华
(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湖北 荆州 434001)
严重的髋关节疾病在临床上常需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来解除患者痛苦,恢复髋关节正常的形态及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但该手术创伤大,术后常因疼痛,影响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及恢复,导致髋关节功能恢复延迟,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影响最终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2]。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积极配合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我科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施行了无痛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0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49例;年龄39~81岁,平均(55.1±4.7)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6例、股骨颈骨折5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返修5例。
1.2 分组及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的性别及入院先后顺序,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简称常规组)和护理干预组(简称干预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均使用相同药物配比的静脉自控镇痛泵50 h。
1.2.1 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宣教,常规术前护理;遵医嘱给予相关治疗药物,关节置换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指导术后功能训练,患者自述疼痛时按需给予双氯酚酸钠栓50 mg塞肛。
1.2.2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及配合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进行无痛管理的护理干预措施。①术前护理:在术前向患者充分宣教相关知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以更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术前2 d开始按时服用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美国辉瑞公司)200 mg,每日2次。②术后护理:a.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减少患者的烦躁情绪。b.饮食:禁食6 h后改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c.体位:术后平卧位,患肢抬高15~20 cm,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必要时穿防旋鞋,避免髋关节内翻或外旋,预防髋关节脱位[3]。d.切口的观察及护理:术后及时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e.疼痛护理:所有护理操作前均与患者做好充分沟通,积极寻找患者疼痛原因并给予主动干预;术后6 h进食后开始继续服用昔布胶囊200 mg,每日2次,至术后第3天。f.功能锻炼:为了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应当早期就开始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进行足背与踝关节背伸运动,第3天进行股四头肌的舒张与收缩运动,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其他运动。术后1周可借助助行器适当的直立行走[4]。
1.3 疼痛及满意度评估
1.3.1 疼痛评定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于疼痛的评估,术后12 h、24 h、36 h、48 h、72 h评估疼痛并进行统计分析。
1.3.2 疼痛护理满意度的统计:术后72 h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疼痛的满意情况填写我院自制的《疼痛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包括10个问题,总分为100分。≥95分为满意,90~94分为比较满意,85~89分为基本满意,<85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干预组患者术后12 h、24 h、36 h、48 h、7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36 h 术后48 h 术后72 h常规组 53 6.32±1.26 5.21±1.78 4.81±1.48 4.02±1.28 3.09±1.13干预组 53 5.67±1.47 4.35±1.91 3.62±1.51 3.11±1.17 1.94±0.91 t 3.698 5.454 6.804 9.6 6.206 P 0.001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满意度常规组 53 93.3±2.1干预组 53 96.5±2.3 t 23.71 P 0..000
3 讨 论
髋关节在日常行走、支撑人体站立以及负重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外伤、车祸等发生率的提高,因髋关节疾病或者外伤而需要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逐年增多。术后因疼痛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满意度及后期康复训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与手术效果[5]。
综合护理干预是基于一定科学理论,在护理诊断的指导下,按事先预订的干预方法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6]。医护联动的疼痛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目前最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7]。本研究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理特点,提出无痛管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加快了患者的术后恢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炼,对术后患肢的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8]。积极、适量的功能锻炼,能促进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的恢复,增加关节的稳定性,防止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9];同时,适量的肌肉收缩和下床活动,可促进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及消化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可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术后便秘[10],对长时间卧床而产生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多种并发症有积极作用[11]。而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睡眠、饮食,导致患者情绪异常,拒绝功能锻炼,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及满意度的一大不利因素[12]。
本研究结果(表1、表2)显示,在针对全髋置换患者实施无痛管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常规护理组明显减轻,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高。在实施无痛管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过程中,研究者需按时与患者交流及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可以比常规组能更加及时的发现除疼痛以外的其他并发现,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无痛管理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术后功能训练,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