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2019-08-26韩英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0期
关键词:末梢受检者分析仪

韩英华

(辽阳县血栓病医院检验科,辽宁 辽阳 111200)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基础的检查项目,主要通过测定各项指标,并依据血细胞分布、形态、数量的改变,对炎症、血液性疾病的发生及进展进行判断,有助于早期发现全身性代谢疾病。与此同时,血常规分析仪的诞生进一步提高了血常规检验的效率和质量,并在疾病筛查、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实践中,采血方法不同,血常规检验结果亦不同,应采集静脉血还是末梢血,成为检验人员争议的焦点[1]。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参与体检的受检者为对象,通过血常规检验项目的测定,对静脉血和末梢血两种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参与体检的受检者共68例,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5.5±1.8)岁。所有受检者为健康人员,无全身疾病、急慢性疾病,均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

1.2 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抗凝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溶液,浓度为80g/L。受检者分别采集静脉血(肘静脉)和末梢血(手指末梢),稀释后充分摇匀,在抗凝管中充分混合,血液标本均在采血后2 h内完成检测。血常规检验项目: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比较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静脉血与未梢血检测在WBC、RBC、Hb、Hct、PLT各项指标方面存在差异;与未梢血检测相比,静脉血检测的WBC低,RBC、Hb、Hct、PLT、MCHC高,差异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血常规是一项基础检查,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目前,末梢血采集和静脉血采集是常见的采血方法。末梢血检测的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受检者耐受性良好,特别是有出血倾向、癌症晚期、极度肥胖等患者宜采集末梢血进行临床检查,即选择足部、手指毛细血管采血方式进行血气分析及血生化检验[2]。相比于静脉血采集方法,末梢血采集能够有效解决婴幼儿静脉血采集的困难;但成年人主要经耳垂、手指尖等部位进行末梢血采集,该部位的血管细、出血少,采集时需要进行挤压、揉按;同时,末梢部位的血液循环不如桡动脉,一定程度上可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亦可导致检验值与实际值出现偏差,造成误诊率升高[3-4]。此外,末梢血温度较低,相同条件下进行检查,末梢血的溶血反应时间较静脉血早。有研究指出[5],末梢血的采集速度慢,出血不畅,采集较为困难;皮肤穿刺部位上血小板黏附,易出现微血块。所以,末梢血反映全身血液循环情况存在一定局限,可使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下降。静脉血主要通过肘静脉进行采集,其血液组成情况比较稳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真实反映机体全身血液循环状态;采血过程中使用真空管进行血液采集,标本处于完全封闭状态,与外界空气无接触,有效避免了标本污染的发生;静脉采血的变异系数低,稳定性高,患者处于紧张状态时,采集静脉血进行检验的结果更加准确,而末梢血采集时的进针深度可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使用仪器进行检测时,较多干扰因素可导致误差发生,静脉血的血液量较为充分,可以满足血液分析仪对较多血液的需求,故血液分析仪检测静脉血更具优势。有学者认为[6],静脉血采集的生理性痛苦较少,无需反复穿刺,且检验误差较小,亦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而末梢血的血液量有限,往往需要反复进行血常规测定,无形中给患者增加了许多痛苦。

表1 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对比

表1 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对比

项目 静脉血(n=68) 末梢血(n=68) t P WBC(×109/L) 5.93±0.99 7.15±1.01 7.1134 <0.05 RBC(×1012/L) 4.15±0.72 3.92±0.49 2.1778 <0.05 Hb(g/L) 13.66±8.78 10.62±7.68 2.1490 <0.05 Hct 0.46±0.05 0.41±0.02 7.6564 <0.05 PLT(×109/L) 227.28±35.72 209.86±31.43 3.0192 <0.05 MCHC(g/L) 312±19.6 304±16.5 2.5749 <0.05

多数报道显示[7],血细胞分类检测中,静脉血采集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本研究中,分别采集受检者的静脉血与未梢血,对WBC、RBC、Hb、Hct、PLT各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存在差异,静脉血检测的WBC低于未梢血检测(P<0.05),RBC、Hb、Hct、PLT、MCHC高于未梢血检测(P<0.05)。可见,静脉血采集和未梢血采集两种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有着较大差异。为有效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究其原因,主要是末梢血采集所需时间长,易出现溶血反应;为满足血液的采集需求,需反复挤压末端指节,引起组织液渗入血液之中,造成标本稀释;挤压时白细胞破裂,可使白细胞数量减少;渗透压、离子浓度、pH值对稀释液产生干扰,会对白细胞形态造成影响,使血小板出现聚集现象;末梢血的环境干扰影响会使血液平均变异系数大于静脉血,且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静脉血标本的数值。因此,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中采集静脉血进行项目测定,具有可重复性好、外界影响及误差小、交叉感染概率低等特点,建议取代末梢采血法,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以此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猜你喜欢

末梢受检者分析仪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便捷式家庭安全环境监测分析仪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