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文化】 根脉和底色
2019-08-26
美食追溯 蟹八件
“蟹八件是明代从江南传过来的,一般是铜镀白银,看上去光泽柔润。里面通常包括一个手掌大小、玲珑精巧的小方桌,造型美观的长柄斧,还有圆头剪、小锤子、长叉子、镊子、扦子,以及别致实用的小勺等一共八件。用这套‘兵器’吃螃蟹,不但可以吃得精细彻底,而且还能吃出优先之美……用小锤子小心翼翼敲松,剥开蟹壳,挑出封在里面的那块蟹肉,美美地品尝令人魂飞魄散的软玉。”
——崔岱远
“大庙”里的小学生
“大庙”是哪儿?“大庙”就是普度寺。普度寺大殿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 间。殿顶黄瓦绿剪边,前厦为绿瓦黄剪边。檐出飞檐共3 层,为建筑式中少见……
当时,南池子小学的孩子们包括崔岱远,或许不能准确描述普度寺,但喊它“大庙”,也算是格局与性质的双向约定,有童趣的精准。
普度寺,位于北京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同龄,明朝称“南内”。清军入关后,多尔衮就居住于“南内”改建而成的睿亲王府邸中。由于多尔衮特殊的政治地位,其府邸“金碧辉煌,雕镂奇异”,规制之高远非其他王府可比。康熙三十三年(1694),旧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 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度寺”。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将庙宇改为小学,原称国民三小,后称普度寺小学,后又改称南池子小学。
如今,普度寺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被列入北京市3 年“3.3 亿元文物抢险修缮工程”项目,成了北京税务博物馆,对外开放。关于这段历史,崔岱远还透露了一个传说:“说是多尔衮府底下有一个地道,直接就通到故宫里头呢。”
天安门石狮子边的顽童
崔岱远从小长在南池子,南池子出来就是天安门,天安门前两尊石狮子,也自然成了这一带孩子们的玩伴儿。
“夏天,小朋友们图凉快,专找凉快地儿玩儿。你知道哪儿最凉快?天安门石狮子肚子底下最凉快!那时候,石狮子小孩还能随便爬,现在都保护起来了,说起来好多人不能理解。其实,对我们那时而言,就是孩子生活中的一种玩耍方式,非常自然。”
崔岱远说“我爷爷的爷爷就是生在这儿”,古都的风土人情、吃穿用度的习惯,都演变成了生活中的信手拈来:
“我可以闭上眼睛画出故宫的布局;可以告诉您从南小街到西四钻胡同怎么走最近;可以不经意地说出哪个宅门儿里住过哪位有名有姓的人物儿;在哪儿有个小吃店可以喝到地道的豆汁儿……”
美食片刻 炸 酱
“北京人炸酱并不只用黄酱,而是要加进去一小半儿的甜面酱。大豆酿的黄酱是醇香的,白面粉酿的甜面酱透着丝丝鲜甜,再放上五花三层的肉丁,荤素配合,慢慢地炸上半个多钟头,火候到家,撒上喷香的葱花儿。用这样的酱拌面,吃起来甘沃肥浓,香溢齿颊。”
——崔岱远
北京口味,长城大运河交汇而出
崔岱远说,真正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没有。为什么?
“北京人要么是早来了几百年,要么是晚来了几辈子。北京就是一个移民城市。举个小例子,北京的菜很多是甜的,比如说糖醋鲤鱼、京酱肉丝,北京人做菜爱放糖,更不用说那么多甜口儿的小吃、点心。整个北方只有北京人这样,这是受哪儿影响?江南。这是典型的从大运河传来的痕迹。白糖的制作技术是明代中晚期中国人在扬州发明的,然后传到全世界,包括咱们现在喝咖啡的方糖,这种技术追根溯源也是中国人传去的。
“比如,北京的烤鸭就是中国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晶。有一句话‘水上漂来的紫禁城’,实际上说的就是大运河文化带。当年永乐迁都,动用了十万工匠、百万役工,经过14 年,沿大运河来到并修建了北京城。后来北京人吃的米,穿的丝绸,喝的茶,都是从大运河运来的。哪儿的人吃鸭子多?南京人。南京不但吃烤鸭,还有咸水鸭、板鸭,连鸭血、鸭杂儿都做汤吃了,对吧?就是从明代永乐迁都开始,南京人吃鸭子的习惯才经大运河、沿山东传进了北京城。我们看今天吃烤鸭的方式依然是一张小饼,加上葱丝,抹上甜面酱。这就是山东人一张大煎饼,加上大葱,抹上大酱的方式,只不过把它精致化了。我看到过30 年代全聚德的老照片,那时葱不切丝,就是切成手指段儿。
“北京在哪儿?北京在中国两个伟大工程的交汇点。长城、大运河,两个伟大工程在中华大地上书写出一个大大的人字,长城是一撇,运河是一捺,而北京正在这一撇一捺的衔接处。北京的文化要么沿东西走向的长城纵马而来,要么沿南北走向的大运河乘舟而来,北京的文化就是中国东西南北文化的结晶。其他城市,或者有长城,或者有运河,或者都没有,全有的只有北京。北京这个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得天独厚的,千年古都在这里自有它的道理。”
崔岱远说,北京文化要么沿大运河乘船而来,要么沿长城纵马而来。
这话听来,千年古都的3D 视觉冲击,沿时光隧道,倏忽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