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会泽县乐业镇梭落村残障贫困户家庭脱贫调查报告
2019-08-24刘扬刘昕任智慧
刘扬 刘昕 任智慧
[摘要]丧失部分劳动力的残障贫困家庭属无力型贫困,常规扶贫思路效果不明显。对山区农村建档立卡残障贫困家庭进行入户访谈调查,包括访户家庭自身经济来源、劳动力数量、个体的心理状态、对国家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结合当地人均土地拥有量、土地生产效率、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状况,研究分析残障贫困户脱贫情况,结果表明,单纯的在经济上、资源上的帮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残障贫困家庭对精神上被认可、身份上被认同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心理扶贫、精神脱贫才是扶贫的根本。扶贫工作必须实现与贫困户的内在交流,研究贫困户主观心理因素,帮助贫困户解除心理贫困激发内在活力。
[关键词]云南山区农村;心理扶贫;精神交流;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1.1 乡村贫困户调查研究的意义
我国各省发展情况差距大、农村建设水平不一,一般性的农村研究不具有代表性。具体到特定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可以准确了解到单一农村现状同时可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一些特殊性的社会问题。精准扶贫要具体到每村每户,了解其中缘由按每户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脱贫解决方案。贫困户家庭个体的调查研究虽然不具备普遍意义,却可探寻出贫困根源和贫困户个人的想法,将此类信息归纳总结得出不同贫困群体在某一方面的规律性研究可推动扶贫工作的精确度还能使扶贫方式更符合贫困群体的需求。从长期看,了解贫困群体内心想法才是脱贫的核心所在,在精神沟通上无障碍才能更好的避免脱贫再返贫现象。
1.2 梭落村简介
梭落村隶属于云南省会泽县乐业镇,地处乐业镇南边,距乐业镇镇政府所在地39km,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27km。现有农户359户,有乡村人口1371人,其中农业人口1365人,劳动力85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77人。全村国土面积10.06km2,海拔1920m,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915mm。全村耕地面积37.55hm2,人均耕地0.028 hm2,林地574.67 hm2。
2 调查对象家庭情况
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G家庭,其家位于山坡上沿着土路走,一栋单层两面坡的土木结构房屋(见图1),已经使用了22年泥土墙面有裂缝,屋顶瓦片破损透光,发现在其下有脸盆是接漏雨用,后面聊天也得到证实。一间不到10m2的房间放着一张床一个小桌和悬挂在架子上风干的腊肉,十分拥挤。他家有72岁的父母、哥嫂一家还有个远嫁到浙江的妹妹,其中父亲脑梗塞痛风高血压肺气肿经常去县医院治疗,母亲骨质增生看起来脸色红润精神十足。大哥在家务农闲时打点零工,嫂嫂在家养牲口收庄稼照顾老人。哥嫂有一个女儿在昆明学习助产护理专业,有个儿子在村里读小学,据说学习成绩不错在班里数一数二。妹妹三年回来一次,有个读初三的儿子平时也帮不到家里。
经济来源:他因为年轻时学习不好,打工闲暇时干农活鞭笞牛被撞,头部着地造成压缩性骨折,脊柱第三颗凸起(见图2),那年他19岁。在聊天过程中,他讲到家庭经济来源有0.033 hm2辣椒、0.033 hm2玉米、一头猪和两头驴。主要经济收入靠辣椒和卖小驴崽,玉米用来喂猪,因家里劳动力短缺只养了一头猪用来过年自家食用吃剩的做成腊肉储存,偶尔有多余的会拿给货郎卖掉换钱。他有刺绣的技能通过个人途径得到一份刺绣鞋垫的劳动,成本5元绣好后可卖20元,一双鞋垫需要4~5天时间,对于不能下床的残障人士是一份相对自由多劳多得的创收手段。
贫困元素:由于父母年迈多病,自身身体残障劳动能力受限。家庭劳动力短缺,加之接受教育水平较低在择业和创新思维上处于被动地位。属于典型的因残致贫。
扶贫落实:他本人认定了A类低保每月有250元补助,其父母每月有70元的养老津贴。父亲是B类低保每月有160元补助,母亲是C类低保每月有120元补助。因危房需要改造,政府出资5万元帮其在坡下重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空心砖房。在十多年前村里摇号抽卫星电视接收器,比较幸运抽到了。过年春节慰问时,村里会发100元现金5kg米5kg油并且会不定期发放物资,去年发了洗衣机。
身份认同:在聊天过程中,了解到驻村干部走家访户过程中较少停留、深入了解困难户情况,习惯性的放下宣传册走人并不对最新扶贫信息加以解读,有不懂的主动问或者打电话咨询也都是套话不能推心置腹的聊一聊。
3 与新疆扶贫比较
根据在新疆精河县驻村工作队的朋友描述,他们是各级机关干部与精准扶贫户一对一结对成亲戚每两个月到亲戚家入住。对全村的贫困户实行双覆盖模式:干部住农户家全覆盖和农户家被住全覆盖,全村的贫困户由所有驻村干部平均分配,每三个月一次,利用工作外的时间到农户家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普及国家最新政策和法律信息解答农户疑问,深入了解群众诉求更好的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建立诉求档案,并做好诉求答复。此举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在经常性的交流中逐渐融入到贫困户的生活中,更清晰更深入的了解到贫困户现实情况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物质帮助与精神关怀的扶持下,获得更多的群众心声强化了政府形象。同为民族边疆地区的云南省会泽县驻村干部更注重物质方面的扶持,在精神扶贫方面缺乏耐心与手段,较少关注贫困个体自身的想法和诉求不能够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内心世界对贫困户缺少精神关怀。
4 创新思维与手段
县上制定的养殖、辣椒、劳务输出、核桃四大扶贫策略在实际效果方面,劳务输出是最有效最显著的,但这在沿海省份是上世纪的谋生手段并会产生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新的社会问题,现在国家倡导的是返乡创业、就近择业。一方面疏导大城市人口压力,另一方面平衡地区间的差距。其他三个方面與全国多个地区相似,在规模和交通上差距大不具备优势竞争力缺乏本地特色产业。根据入户调查,此处民众多数掌握刺绣、制衣等传统手工技能,存在个人往外地销售民族服装和刺绣产品的现象,很适合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老人和闲置劳动力。随访的副镇长表示考虑过手工业但是因脱贫摘帽时间紧迫,手工业建立和销售需要周期故放在以后的产业规划中。此地多山,种植多集中于水稻、玉米、土烟、辣椒、花椒、核桃、土豆等农作物,缺少轮作套种和精深加工等农业科技知识。据民众反映在家务农不如外出务工挣得多,因多种因素无法外出留在家务农的村民积极性不高,思想较落后。根据云南山区耕田少、山地多的情况无法与平原大面积种植相比拟,发挥其气候与山地优势在水稻、辣椒、烟草、玉米中轮作套种紫苏、油菜,开发百香果等高经济价值果木;针对林地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开发合欢树、漆树、杉树、松树、杨树、柏树等苗木结合菇类、大黄、白芍、生菜和金蝉等森林食品;配合当地养殖业开发屠宰、制皮产业;林木秸秆造纸箱、编织,酱菜腌制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深加工。在招商引资难度大的情况下村里有特色产业不重样、不单一,村民之间成立合作社集体化生产管理避免销路难、品质差距大、林地利用率低的情况。
5 结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乡村道路、太阳能热水器等早已普及。在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同时,考虑到残障贫困户家庭缺乏一定的谋生手段加之活动范围受限。在务工、务农方面都有所限制,较适合的有智力、手工等无工作地点要求、无时间要求的计件劳动产业模式。在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的情况下,残障贫困户表示感谢政府和国家的帮助,不想再麻烦人其他困难自己可以克服。因生活经历相同、成长过程类似在聊天中很容易产生共鸣和代入感,不经意间访户就会放下戒备透露出其内心更深层次的想法和见解。在深度访谈过程中,每每谈及孩子的时候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青春期叛逆心理还是与小朋友互动询问理想和爱好时,大人总是很开心。在谈及其行动不便如何方便和日常生活时,其很有耐心的为我演示并加以描述,从听广播了解国家政策、新闻、养生、普法、给我们发送感谢短信等诸多生活小事中发现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待他人热情真诚关心别人的感受迫切需要陪聊的心理。对国家、政府的感恩和从他人角度考虑扶贫工作的难度,对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从残障人士角度出发,因自身条件特殊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每每有工作人员入户了解情况时,匆匆放下钱米面油四处环绕一下说几句不痛不痒的慰问话语,不等与他们深入交谈交换意见行使一下自己作为公民的话语权时,别人已迫不及待的想离开去下一家贫困户。那种感觉是无奈、遗憾、习惯了,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流,是一次不走心的入户调查,是不能解决贫困户心中最后的心理障碍。在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精神上的认可、身份上的认同比物质赠予更容易使困难人群产生获得感,多一些交流、多一些理解耐心倾听困难人群的内心感受用平等的话语、接地气的方式关心他人使困难人群产生归属感。因为有了获得感和归属感,困难人群有信心有勇气克服困難积极进取,身残志不残、扶贫先扶智,早日脱贫避免返贫创建幸福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高考,年旻.融入贫困人群心理特征的精准扶贫研究[N].光明日报,2016-04-06.
[2] 程建家.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社会心理“扶贫”探析——基于优化人口心理素质的反贫困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20(5).
[3] 秦其文.论心理贫困和心理扶贫[J].经济研究导刊,2016(26).
[4] 刘学军.精准扶贫中农村贫困人口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10).
[5] 江淑斌,王敏,马玲玲.精准扶贫下建档立卡对贫困户心理感受与脱贫动力的影响研究[J].商学研究(双月刊),2017,24(1).
[6] 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