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北山区古村落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2019-08-24何韵琪陈泽江朱志有潘嘉敏张嘉尔高维忠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古村落

何韵琪 陈泽江 朱志有 潘嘉敏 张嘉尔 高维忠

[摘 要]以粤北山区的古村落旅游发展问题作为研究主题,通过对韶关南雄市4个典型古村落旅游资源和开发现状的系统调查,总结分析了粤北山区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制约因素及总体对策,同时也为4个典型古村落的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针对性行动方向。

[关键词]粤北山区;古村落;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全域旅游战略的逐步实施,乡村旅游发展已經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更为全国各地继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粤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但以古村落为代表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古村落旅游无疑是壮大粤北乡村旅游的不二选择。本文通过对韶关南雄县级市乌迳镇新田村、黄坑镇溪塘村、南亩镇鱼鲜村、水口镇蒻过村4个典型古村落旅游资源与开发利用状况的系统调查,不仅为每个典型古村落提供旅游发展的针对性行动方向,而且进一步总结分析了粤北山区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制约因素和总体策略。

1 粤北山区典型古村落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1 新田古村

新田村位于南雄市东北部乌迳镇境内,始建于西晋,东、西、北三面被浈江河环抱,被称为“秦汉珠玑巷,南雄第一村”“粤北客家第一村”。村内古建筑众多,建筑类型丰富,建筑艺术精美,保留了蕴含姓氏文化、宗族文化和信仰文化的叙论堂、爱敬堂、西川公祠等古祠堂以及九井十八厅、郎官第、文明书院等特色建筑。此外,该村还有西晋古井、唐代石鼓、姓氏文化节、新田十景、千年古榕等人文旅游资源。2009年,新田村被省住建部评为“广东历史文化古村”,由广东省规划局进行古村落修缮规划,第一期修缮工程(九井十八厅、文明书院)已竣工,后期工程正在有序进行,现被纳入南雄市“乌迳古道+梅关古道+珠玑古巷”大旅游文化发展圈。

1.2 溪塘古村

溪塘村位于南雄市东部黄坑镇境内,距市区约28公里。古代曾为雄州州城,有“雄州第一城”之称。村内现遗存有州城、“溪塘八景”、进士石碑等大量遗址。“岭南西平李氏第一祠”、常德堂、友孜公祠等历史建筑因塑有花木、鸟兽的燕尾墙而气势恢宏。该村也有千年古榕、牛口潭、溪塘石等旅游自然资源。2009年,溪塘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并被纳入南雄市东部百岛湖湿地公园开发区,旨在加快其旅游开发建设。

1.3 鱼鲜古村

鱼鲜村位于南雄市东部南亩镇境内,距市区约30公里。村内不仅有先祖堂、世盛堂、思成堂、三槐堂、千年古寺花林寺等古建筑以及“古晋名家”“驷马荣登”等大量精美绝伦的石雕、牌坊,而且还传承了茶花灯、舞鸳鸯狮等非物质文化。此外,村庄还有水口战役时期留下的丰富的红色历史故事、被公布为南雄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珍贵标语和漫画等旅游资源。鱼鲜村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由广东工业大学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该村已成立理事会管理古村落和花林古寺,依靠附近景点辐射作用,形成小规模客流量。

1.4 蒻过古村

蒻过村位于南雄市东部水口镇境内,距市区24公里,是南雄久负盛名的书香之村,有“书香蒻过”之美誉。村内有欧阳氏祠堂、渤海堂、敦睦堂、千年古榕等历史文物,有舞龙、舞狮、做姜酒、升学酒、乔迁酒的传统民俗,书香文化、祠堂文化、节庆文化相互交融,同时也是水口战役的重要战场,红色文化影响深远,被授予革命老根据地,为纪念烈士建造了水口战役纪念公园。蒻过村2014年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客家地区)”,是暨南大学精准扶贫村落,已定位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完成了欧阳氏祠堂、孝思书院、敦睦堂、渤海堂的修缮保护。

2 粤北山区典型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

2.1 古村资源分布密集,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2015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次突破20亿,2017年更是达到28亿人,2015-201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82%,包含古村落旅游在内的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粤北地区古村落资源众多且分布密集,成为该区域乡村旅游发展重要依托。2012年至2015年国家公布的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广东省被列为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共有160个,其中粤北山区古村落数量为73个,占广东省古村落数量的45.63%,接近粤东、粤西和珠三角地区古村落数量之和。

2.2 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接待水平亟待提高

粤北山区古村落旅游开发较晚,大部分村落旅游开发建设仍处于启动阶段。虽然被调查的部分村落古建筑修缮项目已开工或完工,但旅游基础设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交通、电信、酒店、餐饮、娱乐等基础设施亟待建设发展。在调研对象中,新田村村内只有医疗卫生站、停车场、垃圾桶、小商铺等基础设施,仅能基本满足当地村民日常生活需求,缺乏民宿、农家乐、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很难满足游客的旅游接待需求。鱼鲜村进村道路狭窄,仅容一辆车通行,水泥地面开裂严重,沿途缺少道路方向指引及景区位置指示标志。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直接影响古村落的旅游接待能力与水平。

2.3 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旅游市场开发不足

粤北山区乡村旅游产品形式主要为农家乐、乡村文化游、田园观光等模式。被调查的典型古村落地理距离较近,旅游产品同质现象明显,对村落文化缺乏深度开发,产品特色不突出,开发层次较低,难以形成旅游产品品牌,不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如享有“书香蒻过”、红色历史遗迹等美誉的蒻过村目前主要以观光型旅游为主,缺少体验性旅游项目,旅游吸引力不足,因而游客也以南雄市、韶关市的零星居民为主,很少有珠江三角洲和湘赣等邻省游客,目前年游客量不过2000人次。

3 粤北山区典型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区位因素

南雄市位于韶关北部,交通主要依靠韶赣高速和韶赣铁路,尚未形成高铁和航空通行,市中心距离珠江三角洲地区大约300公里。古村落位置分散,四个典型村落彼此相隔大约30公里,主要通过342、337等县道、部分342省道和一些乡间小道相连,大部分道路等级不高,通车情况不佳。出行时间太长和便捷性差等交通区位问题,增大了游客对粤北山区古村落旅游的心理距离,抑制了游客的出行欲望。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古村落
旅游视域下古村落文化研究综述
基于文化符号理论的旅游古村落景观设计研究
福建周宁:古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古村落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