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胞数量对教育获得差异的影响

2019-08-24陈思吕康银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城乡差异

陈思 吕康银

摘要:本文从城乡和性别两个角度出发,重点关注同胞数量对教育获得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同胞结构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既存在着城乡差异,也存在性别差异。同胞数量越多,被访者受教育年限越少,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受教育年限更易受到同胞数量和结构的负向影响。同时,同胞数量对女性的负向影响大于男性受到的影响。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同胞结构对教育获得的差异具有年代性。

关键词:同胞数量;同胞结构;教育获得;城乡差异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失调等问题日趋严峻,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而我国在未来将迎来多子女时代。教育和家庭不仅是影响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重要的因素,也是代际资源传递的主要渠道,在社会分层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当前鲜少有人就多子女时代下同胞数量对孩子教育质量有没有影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重点关注同胞数量如何影响子代的教育水平以及城乡间和性别间的教育差异。

本文主要研究三个问题:(1)同胞数量是否对教育获得具有影响?(2)同胞数量对教育的影响是否具有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3)在长期中,教育获得的差异的变化趋势如何?

二、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基于Blake于1981年提出资源稀释假设,他认为家庭能给予子女的资源取决于家庭的资源总量和子女的数目。具体来说,兄弟姐妹越多,出生间隔越短,资源的稀释程度就越大,从而子女的教育获得越差。国内有一些学者关注到这一类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研究。杨菊华(2010)通过分析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比起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享有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而计划生育政策对小学、高中教育获得和机会的影响大于初中阶段。叶华和吴晓刚(2011)对2006年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兄弟姐妹数越多,女性受教育年数就越低,且性别间的教育差距越大,但年轻一代的性别间教育差距下降了。黎煦等(2016)证实了上述结论,发现与男性相比,同胞数量对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更大,其中弟弟的数量对女性教育获得影响最大。

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同胞数量对教育获得影响的文献较为丰富,但已有研究侧重于从性别方面检验同胞数量对教育获得的影响,鲜少有文献从城乡差异方面对我国教育获得估计。因而,本文着力弥补这一空白,研究同胞数量对教育获得的城乡差异的影响。

三、数据、变量和模型

(一)数据与变量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2008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本文选择的因变量是被访者的受教育年数,自变量包括被访者的同胞结构、性别、民族、户口、地区、出生年代、家庭文化因素、家庭政治因素及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因素。

(二)模型

本文研究同胞结构与家庭背景对教育水平的影响,根据已有学者的研究,我们设定如下模型:

其中,edui表示受访者的教育水平,sibsizei表示受访者同胞数量(不包括本人)及兄弟姐妹构成;registeri表示受访者的户口,城镇或者农村;fami表示受访者的家庭背景,包括家庭文化因素、家庭政治因素及家庭经济因素;Xi表示受访者的其他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地区、民族、出生年代。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如表1所示,总体上,城镇户口的被访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多于农村户口,男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明顯多于女性。具体而言,城镇家庭比农村家庭平均多接受了3.6年的教育,而男性比女性多接受了1.2年的教育。其次,随着同胞数量的增加,被访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会减少,城乡间的差距则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但性别间的差距则逐渐拉大。从城乡角度来看,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城乡间的教育差距最大,而在只有一个兄弟姐妹的家庭中城乡间教育差距最小。从性别角度看,拥有5个及以上同胞的家庭中性别间教育差异最大,而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了女性受教育年数高于男性的现象。

(二)回归结果分析

为了考察同胞数量对城乡和性别教育获得差异的影响,我们分别对城镇和农村、男性和女性四组样本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城乡角度来看,同胞数量对被访者受教育年限都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城镇户口比农村户口更易受到的影响。从其他变量来考察城乡教育差距,发现:性别对城镇和农村居民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农村地区的教育性别差距大于城镇地区;民族对城镇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但在农村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察家庭背景影响,发现家庭文化背景、家庭政治背景及家庭职业地位对被访者教育水平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家庭职业地位因素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不显著;从地区因素来看,以西部为参照组,东部地区不管是对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影响都是显著的,然而,中部地区仅对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出生年代来看,农村地区受出生年代的影响更大,“50s”对城镇居民受教育水平影响不显著,但其他出生年代对被访者受教育水平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从性别角度来看,同胞数量对被访者受教育年限都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女性比男性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从其他变量来考察性别教育差距,发现:无论男女,民族和户口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其影响;家庭文化背景、家庭政治背景及家庭职业地位对被访者教育水平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家庭职业地位对男性教育获得的影响更大,而家庭文化背景和家庭政治背景则对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更大;从地区因素来看,以西部为参照组,东部地区影响都是显著的,然而,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从出生年代来看,年轻一代的被访者受教育水平高于年老一代,其中女性受出生年代的影响更大。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控制变量包括性别、民族、户口、地区、出生年代、家庭文化因素、家庭政治因素及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因素,为简化未列出。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Blake的1981年提出资源稀释假设,使用了CGSS2008的数据来研究同胞数量对教育获得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同胞数量越多,被访者受教育年限越少,与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受教育年限更易受到同胞数量和结构的负向影响。(2)同胞数量对女性具有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男性受教育年限的影响则不显著。(3)不论是从城乡角度还是从性别角度,同胞数量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受出生年代影响,其中隐含的是教育获得更受到各个年代社会政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黎煦,陶政宇.生育二胎对孩子教育水平的影响研究[J].人口学刊,2018,40(06)

[2]邵宜航,徐菁.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演变[J].经济学动态,2017(12)

[3]黎煦,刘华.同胞数量与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J].人口与经济,2016(03)

[4]叶华,吴晓刚.生育率下降与中国男女教育的平等化趋势[J].社会学研究,2011,26(05)

[5]杨菊华.生育政策、姊妹结构与教育福祉关系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01)

猜你喜欢

城乡差异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困境
基于公平视角的城乡学前教育差异分析
大学生的内隐人际信任初探
对申奥地区体育文化发展城乡差异现状调查及分析
人口年龄结构的城乡差异分析
中国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城乡差异
财政自主性、民主治理与村庄公共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