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集团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究
2019-08-24蒋贻杰
【摘 要】本文分析职业教育集团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以广西物流职业教育集团为例论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提出建立动力机制是基础、建立运行机制是关键、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是核心、建立保障机制是根本等基于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 现代学徒制 培养模式 动力机制 运行机制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C-0114-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和“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此为标志,集团化办学和现代学徒制日益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两大热点。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搭建的平台,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是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学徒制与职业教育集团的特征
(一)现代学徒制的特征。传统的学徒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古老的职业技能学习与传承方式,学徒在师傅的指导下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逐渐掌握职业技能,其典型特征是“师带徒”与“做中学”。20世纪90年代,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开展了对学徒制的改革,现代意义上的学徒制研究与实践的影响力日渐突出。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现代学徒制在实践中体现出明显的特征:一是招工招生的一体化,由校企联合制订招生方案,实施招生,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二是培养主体的双元性。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设计实施教学、共同开展考核评价,学校主要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三是学徒学生身份的双重性。学习者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学徒,具有身份的双重性,并通过协议的形式加以确认。四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由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组成,构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双导师制”,企业带徒师傅与学校教师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五是学习过程的安排实行工学交替,即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到企业开展岗位技能实践与在学校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时间安排交替轮换进行。
(二)职业教育集团的特征。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相关企事业单位,以龙头企业或高水平院校为主体,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组成的不具法人资格的办学联合体。
职业教育集团在我国发展之初是以“抱团取暖”、适应市场办学为初衷,经过近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并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多元性。包括主体的多元性和合作的多元性,主体多元是指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员由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组成;合作的多元性,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存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多元合作形式,以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习就业、师资培养、员工培训等多元合作内容。二是非营利性。企业集团具有营利性,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而职业教育集团以整合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培养优秀人才为核心,以服务职业教育发展为目标。三是平等性。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员是以共同的章程为准则,分工协作开展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相互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四是成员的独立性。职业教育集团本身是非法人组织,成员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法人,它们可按照章程的约定自由退出。
二、职业教育集团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
从职业教育集团的特征可以看出职业教育集团与现代学徒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双方都关注“人才培养”这一核心问题,都期望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集团与现代学徒制的契合点为基于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创造了条件。
第一,职业教育集团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企业主体”。以“双主体育人”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学徒制要解决的重大的问题之一是寻找合适的“企业主体”,而职业教育集团集合了行业内的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企业,能够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合适的“企业主体”。
第二,职业教育集团的非营利性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施创造了条件。职业教育集团非营利性的价值取向,能够让各成员聚焦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由于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发生,各方也更易于开展合作,成员中的企业更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期获得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第三,职业教育集团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资源保障。通过职业教育集团整合的师资、实训场所等优质资源,能够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资源保障,使得现代学徒制在实施上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选择与支持。
第四,基于職业教育集团实施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集团中能够监督和校准现代学徒制人才的过程与偏差,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能够较好地解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普适标准与企业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第五,按照职业教育集团认可的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实施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能够在集团内部起到示范带动效应,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带动行业内人力资源素质的整体提升。
职业教育集团也可以现代学徒的实施为纽带,进一步密切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集团的凝聚力。因此,职业教育集团与现代学徒制的结合,将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三、基于广西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践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现代学徒制的首批试点单位,学院依托广西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开展了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广西物流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15年,成员主要包括中高职院校、物流企业、行业协会等43家成员单位。物流管理专业依托广西物流职业教育集团搭建的平台,与集团内的企业成员广西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引入上海环众国际物流咨询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对英国物流现代学徒制培养标准实施本土化改造,制订了广西物流现代学徒制的标准,形成了“企业(广西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学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方评估机构(上海环众国际物流咨询有限公司)+第四方主管部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四方共建共管的运行机制。
(一)与本土典型企业合作,实现招工招生一体化。广西德邦物流有限公司是广西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的企业成员,是广西本土物流企业的典型代表,在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广西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德邦物流有限公司达成了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意向。双方共同商订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联合招生招工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在物流管理专业新生中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择优选出学徒,学校、企业、学徒三方签订现代学徒培养协议,明确了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在校期间,学徒享受企业员工的待遇。
(二)制订普适性与特色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标准。在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的指导下,学院引进英国现代学徒制培养标准并进行本土化改造,把英国物流现代学徒制培养标准与广西物流行业特色有机结合,以广西德邦物流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运输管理岗位”“配送管理岗位”“仓储管理岗位”的知识与技能为参照,校企共同制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标准,包括現代学徒单元标准、现代学徒单元综合练习册、现代学徒综合技能综合练习册、评估师单元标准、评估师执行标准、导师执行手册等。其中,现代学徒每个手册包含8个单元112个知识点和技能点;评估师标准包括3个单元共29个知识点,规定了评估师必须采取的11种取证方法。
(三)建设“双导师”教学团队。学院与广西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制订了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双导师”培养制度。在广西德邦物流有限公司中挑选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部门经理作为现代学徒制导师。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中挑选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现代学徒制评估师。明确责任和待遇,建立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必须通过由第三方内审机构与第四方外审机构联合举行的3次阶段性考核,获得导师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指导学生(学徒)的学习与实践。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按照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完成学生在校内的学习与技能训练,企业带徒师傅负责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在岗技能训等。
(四)建设内外部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和物流职业教育集团联合制订出台了指导与规范现代学徒制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按照管理制度,校内外导师和学徒严格按照制订的标准进行操作。学徒在岗训练期间,每周接收双导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相应的现代学徒手册,校内教师每周到学徒的工作单位进行考评,与企业导师对接,进行现场指导,并将现代学徒的培养证据上传到第三方管理的平台网站,接受第三方的检查。上海环众国际物流咨询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内审员”单位,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监督、考核工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第四方外审员”负责对现代学徒制设计与执行过程中的过程管理以及现代学徒培养质量最终考核。内审和外审单位对整个项目进行有序监管,每周以视频或者现场的方式召开培训、总结会,对上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布置下阶段工作。
通过四方合作共建,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学徒制项目对规范企业操作技术,加快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管理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实施,10名学徒除了获得毕业证外,还同时获得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现代学徒证书,3名学徒提升为部门副经理,5名学徒提升为部门主管,2名学徒被公司确定为储配部门主管,所有学徒都成长为企业骨干。
四、基于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经验与启示
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有多方面的优势,基于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启示值得借鉴。
(一)建立职业教育集团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动力机制是基础。职业教育集团由多元主体构成,因为公共利益结成同盟,动力机制是使职业教育集团及其成员单位都有应获利益和应负责任,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动力,归根结底来自职业教育集团内部不同行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要使多元主体出于自身目的而自觉地选择合作策略,就必须整合多方合理的利益诉求,达成利益的契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首先要找到集团成员之间的需求共同点,使企业成员单位岗位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人才的需求端与供给端无缝对接,建立合作发展相互促进的动力机制是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基础。
(二)建立职业教育集团现代学徒制培养的运行机制是关键。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要落实培养主体的利益与责任,培养过程要考虑在学校和企业不同时空的时间安排、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安排等问题,在运行过程中要协商对话,及时解决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建立学校与集团之间、企业与集团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企业与学徒之间的多元协同的运行机制是顺利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关键。
(三)建立职业教育集团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利益共享机制是核心。开展现代学徒制关系到培养主体和培养客体的利益,也关系到培养过程中的渠道方和资源方的利益,协调职业教育集团、企业、学校、学生、师傅多方利益,达成各方的利益诉求,是顺利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义,既要保障各方的利益也要明确担负的责任。
(四)建立职业教育集团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保障机制是根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和执行制度才能达成既定目标。规矩是最根本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转最根本的保障,现代学徒制培养要保障多方利益、保障过程运行、保障培养质量、保障资源投入,需要建立多方合作的组织体系制度、经费投入保障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度等。有制度加以保障,人性化的关怀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高卫东.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类型与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2]欧阳恩剑.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8)
[3]艾祎,赵鹏飞,张志.基于职教集团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
[4]高鸿,高红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
[5]杨清,吴立鸿.四方协同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评论,2018(6)
[6]梁裕,蒋贻杰,等.职业教育集团多元协同育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7]陈工孟.中国职业教育年鉴(2017)[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项基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GXGZJG2017A052)
【作者简介】蒋贻杰(1967— ),女,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新闻传播。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