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设置教学活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2019-08-24王小健王立宽

关键词: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王小健 王立宽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当通过科学设置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时效,以此来达成教学目标。通过研究主题、进行实践、改进实践,同时在反复修改中进行反思,提升教师的德育思想,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教学时效;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6-0049-04

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追求。以低年级生活为基础,通过科学设置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以及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讓他们乐于探究、热爱生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总目标。为此,在设计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大家一起来》这一课时,我们把如何科学设置教学活动,并将其有效地落实到教学中,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作为具体的问题来研究。

一、研究主题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设计遵循生活性和活动性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向生活学习,在活动中领悟。我们设计的《大家一起来》一课是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内容,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在一起”,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养成和同伴共在的观念与习惯,针对同伴群体生活中的乐群、互助、分享、合作四个核心主题,引导一年级学生反观自己的生活,学习如何解决与同伴相处时遇到的问题,从而促成和谐共存、共同成长的同伴关系的形成。

重点研究如下问题:

问题一——如何“度身“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问题二——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有效地落实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研究过程

(一)目标定位

《大家一起来》这节课的落脚点在于“合作”这个核心主题,同时这里提到了“学生反观生活”。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有合作经历,甚至积累了一定的合作经验,但也存在着合作问题和困难。作为一堂课的设计者,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入手,挖掘生活中的合作经历,精准地找出学生在合作中会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掌握解决的办法,习得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方法。联系生活,向生活学习,最终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生活,使得学生形成意识、习得技能(会了),这就是这堂课的第一个有效教学目标。

教师的德育教学目标是改进学生在生活中的态度行为,通过实践来完善、提升,使学生过有品质的生活。我们都知道,德育知易行难,道理很简单,学生都知道,“我们要互相谦让,我们要一起努力”,但这些道理做起来却不容易。这堂课要解决的正是知易行难的问题,运用方法、解决问题(做了),这是这堂课第二个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设计构想

怎样才能有效达成目标呢?答案是向生活学习,在活动中领悟。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因此教学来源必须是学生真实的生活,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触发真实的学习以及实践。设计活动更是为了避免浪费时间去说教争辩。如果仅仅停留在知的过程,不去践行,这节课就是无效的。既然德育知易行难,我们就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从知到行的桥梁,活动设计就是这架桥梁。而且活动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决不是做示范、表演、做样子、走形式。授课教师要在活动中从始至终关注学生能否达成目标,活动是否存在实效性,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要将每个活动环节做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得到提高。

1.导入环节设计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搜集、出示讲课班级学生的合作图片,通过展现学生真实合作的情景,唤醒学生之前在生活中的合作体验,提升学生对于合作的积极情感体验,为接下来的活动营造积极的合作氛围。

与学生分享合作经历,既要说说成功的合作,又要谈谈合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的办法和经验。这两个设计取材完全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其目的都是唤醒学生生活中的合作经历,引出学生合作中存在的困难,为下一环节解决生活中的合作问题做好铺垫。

2.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多样活动,学习合作方法。设计坐地蹲起、分类统计气球和数量、小组合作布置教室等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真实体验、主动参与、创造性地去发现分工合作的多种方法,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践操作,交流合作体验。设计小组合作传递漂流球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实践由分工到合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主动构建并实现合作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拓展延伸,实现生活合作。教师边总结边播放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合作图片,全班一起合作,安静、有序地排队出教室,重在将教学内容从课堂延伸向生活。体现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在“磨课”中成长

(一)“磨课”中的收获

在这节课的反复“打磨”中,我们心中解开了许多疑惑。经过这样的梳理,我们更深刻地领悟到:要使核心目标落实到位,设计精当的教学活动是重中之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紧扣核心目标,整合教学活动,让每一项教学活动发挥最大的功效。有效达成目标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根植于学生学情、反复改进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体验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和不同的学情,根据目标设计活动,通过活动解决问题,从而达成目标,才能设计出具有生命力的、适应不同学情的、优秀的教学设计。

(二)“磨课”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光明白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头脑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明晰了,也能做到精心设计。但是课堂教学中仍在以下方面做得有所欠缺,导致教学活动不能扎实有效:

教学中对课堂生成把握不够。在观看坐地起立视频后,视频中的小组会在教室再挑战一次。结果尝试两次都未能成功。这时候教师应该要沉住气,直接采访这个小组,两次都没起来,什么感觉?你们想想,为什么这两次都没成功呢?由这个小组自己分析没成功的原因。加入采访环节,无论成功与否,都要把这个环节做扎实,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仍然不够细致。第一次分颜色数气球,学生会兴奋地说出自己的答案,但往往数不全,或漏掉几个。如果将教师宣布学生数的答案正确与否改为灯片上的小语音公布答案,例如:“真遗憾,数错了!”第二次学生分组数气球,一般情况下只有个别小组能数对四种颜色,大多数小组仍会有漏数、多数情况,此时教师在查看学生记录单时,仍由灯片的提前录制好的声音公布成绩:“恭喜你们,完全正确!”或“真遗憾,差一点点。”这样由电脑公布答案比教师公布更加客观、真实可信。评委在观看的时候既能看清,也能听清,效果更好。

最后结束语时,教师边总结边播放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合作图片时,应该略加讲解,把这环节做扎实。例如:在生活中,各行各业都需要合作。医生需要合作完成一台手术,厨师也需要分工合作才能为无数食客做出一道道美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想到合作,还要运用合作的好方法。因为合作是我们人生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综观这一课例的研讨过程,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们整个研修团队的教学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由个人制定,集体打磨,专家引领到实践反思,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地一路走来。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从理念到实践,光凭一次行动研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悟到“德育”的真谛。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