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外语类专业第二外语选修课调查分析
2019-08-24梁丽君刘桂来冯秋燕
梁丽君 刘桂来 冯秋燕
【摘 要】本文基于调查论述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第二外语选修课现状与效果,就高职院校开设第二外语选修课的基本情况、第二外语选修课的现状和效果、学生对第二外语选修课的期待三方面调查分析高职外语类专业第二外语选修课现状,提出相关建议:学校应重视第二外语课程,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教师应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管理;学生应端正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职 外语类专业 第二外语 选修课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C-0022-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与世界各国间交流越来越频繁,掌握多门语言的复合型人才更具竞争优势。为此,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第二外语(以下简称二外)选修课程,尤其是对外语类专业学生。这些二外课程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授课情况和教学效果如何,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有何影响等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高职外语类专业二外选修课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互联网、微信、QQ等现代网络技术和媒体手段,使用“问卷星”软件对广西部分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发放问卷。共回收8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73份,无效问卷7份。然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高职院校开设二外选修课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51.77%的学生选修了二外课程,48.23%的学生没有选修,而没有选修的学生中55.88%是因为学校没有开设此类课程。由此可见目前广西开设二外选修课的高职院校数量并不多。
1.二外选修课的语言种类。不同学校开设的二外选修课各具特色,选择二外选修课的学生人数和种类也有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亚洲地区语言的学生居多,其中50.68%的学生选修了越南语,12.33%的学生选修了日语,选修泰语和韩语的学生分别占5.48%和4.11%,而27.4%的学生选修了其他的语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广西所处的地理位置,因为与许多东南亚国家相邻,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及中国(广西)—东盟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政治、经济、商务、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对外语人才需求不断提高,因此,东南亚小语种尤其受到广西学子的青睐。另一方面,随着日韩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日益深入,电影、电视剧、音乐、动漫等多元素娱乐吸引着大批的中国年轻人。许多大学生也因为喜爱而选修日语或韩语。而相对来说选修法语、西班牙语等传统二外课程的学生偏少,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国家距离太远,对这些语言的使用率不高或兴趣不大。
2.二外选修课的开课情况。学校的选修课分为系选课和院选课两大类。43.84%的学生选修的二外课为系选课,16.44%的学生的为院选课,39.73%的学生则表示他们选修的二外课程,系选课和院选课皆有。另外,超过五成的学校对二外选修课的门数上限和下限要求一般都在1~2门,有些学校并不设置选修的上限和下限。这说明高职院校在开设二外课程时,由于受到课时等条件限制,会把二外课程分散在系选和院选课。大部分学院希望和鼓励学生选修至少1门第二外语课程,而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可根据自身的学情、学力、兴趣等自由灵活地选择学习第二外语,在拓展能力素质的同时又可达到毕业学分的要求,可谓一举两得。
3.二外选修课的课时和学分。大部分的学校开设了两个学期的二外选修课,每个学期开课在32~48课时不等,约占2~3学分。少数非常重视二外学习的学校甚至开设到三个学期或以上。这是比较符合语言的学习规律及教学进度要求的。因为第二外语对于学生来说一般都是零基础开始学习,如果只开设一个学期,课时又太少,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简单的音标、发音和拼写规律及一些简单的单词或对话,这只能算是入门,还没有真正学会和掌握一门语言。开设两个学期或以上,每个学期有48课时左右,这样老师才能按照语言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语言知识,进行更多的语言技能练习,温故而知新,逐渐提高语言水平。
4.二外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从调查数据可知,84.93%的学校采用的是考试方式,12.33%的学校采用考查方式,还有2.74%的学校要求学生考级。考试的方式一般为闭卷,要求比较严格,也能更直观地反映学生二外学习的效果和不足的地方。而考查方式则更灵活,更側重考查学生的语音和听力。采用考级的方式说明学校比较重视二外学习并且较有远见。学生能于在校期间多拿一个证书,为以后的就业增添一分优势。
(二)二外选修课的现状和效果
1.选修二外课程的学生人数。本次调查的对象中有48.23%学生表示没有选修二外课程。原因很多,其中有客观的原因如学院没有开设二外选修课,或选修课名额有限没有选到等。还有一些主观原因如学校开设的二外课中没有自己喜欢的课程或学院没有硬性要求规定所以不选,还有部分学生表示没有多余的精力学习二外课程。所以,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只有大概半数的学生选修了第二外语课程,这个比例不算太理想。
2.选修二外课程的原因。43.84%的学生选修二外课是因为兴趣,43.84%的学生是因为有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4.11%的学生是因为出国需求。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学生是由于自身的各种需要而选修二外课,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目标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大家都意识到,各行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尤其是掌握多门外语的人才,更加受到青睐,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更加畅通。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学习意识的提升,近年来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也比较普遍。语言是必须攻克的第一难关。因此也带动了学生学习二外的积极性和动力。
3.学生对二外选修课的态度。接近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二外选修课对未来职业有帮助;而9成的学生认为学院有必要开设二外选修课程;超过80%的学生认为二外选修课有助于本专业外语的学习。学生对学院开设二外选修课满意度接近74%,不满意度为零。学生出勤的全勤率为86.3%,说明大部分的学生愿意花一定的课余时间在第二外语的学习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对二外选修课比较认可,学习也较认真和自觉。但少数的学生因为不重视二外学习,学习态度散漫,甚至有抵触情绪。
4.二外选修课的成绩。从二外课程学习成绩的数据来看,良好占50.68%,中等和及格分别占32.88%、13.7%,而优秀和不及格均占1.37%。由此可知,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二外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事物發展的原因由内因和外因构成,而内因起到决定性作用。二外选修课的学习成绩和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的。学习成绩和效果的数据也与上述的学习态度情况互相印证。
5.学习第二外语的技能水平。一门外语的技能水平通常是指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听力和阅读属于知识的输入,从数据上看,约3成左右学生掌握程度还是不错的,约6成的学生能掌握一些常用的词汇量,能基本听懂和读懂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和句子,但在口语和写作方面较弱,说明在信息的输出方面,学生的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因为二外是全新的课程,很多学生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二是因为学习时间比较短,课时较少;三是没有语言环境,学生练习的机会不多;四是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及自觉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加强。
(三)学生对二外选修课的期待
1.二外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学生认为二外选修课在教学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时数偏少。课时数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班级人数不合理。众所周知,语言学习适合小班教学,每班25人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人数过少学习气氛不够浓厚,人数过多则让老师无法兼顾到每位学生。三是授课老师责任心不强。由于是选修课,个别老师尤其是外聘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或者没有使用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加上学习外语本身难度就比较大,因此,有些学生会学而无味或学而无获。
2.学生对二外选修课教学的期待。有53.42%的学生希望有外籍教师来上二外选修课,能够学到比较地道的语音。53.42%的学生希望上课过程多开展一些小组活动,进行合作学习,增加课堂的互动。56.16%的学生希望上课过程当中加入一些情景模拟教学,在仿真的生活或工作情景当中边学边练。另外有60.27%的学生希望上课的时候能欣赏一些外语影视作品,创造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有助于语言学习。
二、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高职外语类学生二外选修课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校应重视二外课程,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掌握多门语言的复合型人才将来更占优势,因此建议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重视第二外语教学,尽可能多地开设二外选修课程,并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特点、自身爱好及发展需要来选择二外课程。同时,合理设置课时与学分及班级人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还要加强对任课老师的监督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聘请外教老师授课;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优质社会资源和国际交流机会,服务于外语教学。
(二)教师应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管理
建议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来选择难度适中的教材,安排教学进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课堂的互动活动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由于是选修课程,建议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和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尤其是对一些自律性和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
(三)学生应端正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建议首先从主观能动性抓起,让学生认识到二外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信心和决心。其次要改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遵循外语学习的规律,巧学而不是苦干。还应自觉利用课后时间,加强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增强团队精神,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笔者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了解到了高职外语类专业二外选修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二外选修课学习和教学的建议和策略。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宋亮.越南语作为独立院校第二外语教学现状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3(1)
[2]马丽丽.高职院校二外德语的发展处境与建议[J].现代交际,2010(7)
[3]廖桂湘.浅谈高职专科院校二外日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0(18)
[4]陆凤梅.二外选修课俄语教学中的俄英对比方法[J].甘肃高师学报,2014(1)
[5]黄铮.二外越南语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37)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新课题“广西高职外语类专业学生二外选修课情况调查研究”(XSK18059)
【作者简介】梁丽君(1978— ),女,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英语教师发展。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