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19-08-24刘恩响

文教资料 2019年1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刘恩响

摘    要: 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 传统文化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工作效果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同时加快了深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发生改变。将传统文化精神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是增强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有效措施,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有重要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指导中国民族文化不断进步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包含的文化精神非常丰富。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基本内容。

1.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我国重要传统文化精神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奉行的民族精神,表现出了人们对于奋斗和进取的向往。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奋发向上、不屈不挠,因此自强不息成了中华儿女普遍认同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能够生生不息的重要动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代表了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的人生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进取心。

2.包容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以包容的精神对待他人,达到厚德载物的境界,體现了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中的包容精神,对于人格精神的重新塑造非常重要。我们要时刻怀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比如《周易》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些哲学理念都体现出了对于广阔胸襟的追求。

3.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精神文化,不论哪个时代,爱国都是每个人具备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将个人的情怀与治国平天下相统一,克己修身是基础,治国平天下才是爱国精神的目的。中华人民一直以来都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人生的追求,把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挂在心间,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的。

4.道德精神

道德人格是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道德人格在一定层面上比个人的生命更重要,是追求人格独立和人生尊严的重要体现。儒家文化是道德精神的重要体现,从孔子和孟子的个人追求和教育方式中可以看出,学会做人是成为人的基础,舍生取义乃其中最高境界。这些传统思想都说明了道德精神的重要性,成了传统道德的主流方向,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道德精神的推崇。

5.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最具体的表现,突出了对个体的认同程度;注重人格尊严的保护,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重要的人文情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明了传统文化对于人格尊严的坚定态度,人格尊严及人格独立是不可侵犯的,更不可以强夺。另外,“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也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不断追求。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主干,其思想内容始终坚持将人生价值与社会相结合,充满了人文关怀。这些内容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基本精神。

二、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下社会的政治思想意识是积极向上的,每个人都应当为实现自身价值及社会奉献努力。但是某些不良价值观影响了一些人的思想意识,比如在工作学习中不思进取、心浮气躁、人格不健全,必须加强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其中,发挥传统文化精神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

1.通过进取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仅对个人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个人在社会中的交往。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面临的竞争逐渐增大,社会对于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当代人来说,特别是年轻一代,多数为独生子女,一些人缺乏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面对社会竞争压力显得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便形成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应当把传统文化精神中的进取精神融入政治思想教育当中,用传统文化精神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培养艰苦奋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具备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从而全面强化思想意识。

2.通过包容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代人个性鲜明,具有开放、自信的个性特征,但也不乏自大、自负的问题,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部分人受限于人际交往和相处方式,引发一些心理上的不良状况,阻碍个体适应性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后果。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和为贵,强调个人品德,通过提高个人的修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们之间相互尊重,以宽容的心态面对他人,营造良好的生存交往环境。在更高的层面上,个人都是集体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以集体利益为重,追求民族、国家更高的价值。就社会现状而言,人们的价值取向有了更多元化的发展。需要通过包容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们宽容心态的培养,将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应用到生活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形成谦逊宽厚、温良平和的性格特征,协调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关系。

3.通过爱国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外来文化进入生活当中。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发展现状,应当保持清醒的鉴别能力,分清不同文化的内在性质,避免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应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作为精神指导,坚定精神信念。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要求以国家和民族为先,将个人的责任意识放在首要位置,从而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做奉献,最终实现人生价值。这种爱国精神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将国家先烈们作为自己的榜样,肩负起使命,形成社会责任意识。通过爱国精神将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利益结合在一起,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人们更加努力进步,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4.通过道德精神培养德义优先的价值观念

我国教育领域存在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道德培育的问题。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道德教化同样非常重要。传统道德教育是对人性的培养,倡导个人品格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精神的培养非常看重,强调以德为本、以诚待人是基本的相处之道。不论哪一种传统文化流派,都将重义轻利作为自身的追求,形成高尚的品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神是当下需要积极秉持的基本精神,通过传统文化精神的学习形成重情义、守诚信、友善的道德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出德义优先的价值观念才能大大提高人们的素质,创建和谐社会。

5.通过人文精神引导人格修养的培养

不少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更关注课本知识,缺乏人文精神培养,忽略人格修养。通过人格修养的提高达到育人的目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以儒家文化为例,无论富贵还是贫困,都应当将人格修养作为人生追求。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结语

传统文化精神是古人为后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对形成完善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政治思想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有利于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使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莉.试论高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大众文艺,2019(01).

[2]刘广丰.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