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特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9-08-24霍婧颖李茜
霍婧颖 李茜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眼农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丽示范村建设。在美丽示范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利用区域资源环境优势和现代科技、管理方式发展特色农业,确保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产业兴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山西省美丽示范村建设发展现状,归纳总结特色农业发展策略,对实现产业兴旺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美丽示范村;特色农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9-0010-04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在新时代的最新指南,在乡村振兴总目标中,实现产业的繁荣是乡村振兴的源头和基本前提。要实现产业的繁荣,必须发展突出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农业专业化生产,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业品牌化建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美丽示范村建设要求以产业兴旺为核心,建设美丽示范村产业培育,创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建设美丽示范村如果没有特色农业培育,就会存在农产品质量低、农民收入增长慢、农业发展滞后等困难,乡村发展举步维艰。近年来,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特色农业。张伟利、刘用场(2017)认为,特色农业区域性的特点决定了特色农业要形成规模,走规模化发展之路[1]。汤德森、何沛(2018)认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信息驱动特色农业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根本出路[2]。周诚(2017)認为,利用农业信息化改造特色农业,提高特色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是解决现有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3]。王仕忠(2018)认为,科学技术投入不足限制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投入的数量与质量、农业科技体制机制的管理与服务水平,直接关系着对农业经济的科技贡献率[4]。张国(2018)认为,发展特色农业要坚持以中国品牌农业为重点,建立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蔡倩(2018)认为,特色农业附加值不够,提出对特色农业产业和产品创意设计进行融合发展[6]。综上,专家学者的研究为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要求
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发展区域内独特的优势资源,并利用现代方法将优势资源转变为区域特色商品,通过延长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等方法,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最佳的效益。特色农业以区域优势资源为基础,以某一生产产品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利用科学技术、高效管理、龙头示范、创新产品等手段,形成特色突出、产品优质、规模适度的现代农业。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有利于村域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7]。
首先,地域性。在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其生产受环境的影响对其依赖性较大,并不是任何村域都能满足特色农业对自然资源、发展环境、科学技术和适度规模、创新发展的要求。美丽示范村建设的特色农业,其基础支持系统是指环境和资源,两者决定着村域特色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模式。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业通常以独特的村庄资源为基础,在特定的村庄区域内围绕特定的市场需求生产,形成专业化生产带。
其次,独特性。在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强烈影响与制约,不同村域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各自独特的农业发展模式。美丽示范村建设的特色农业的前提是指,特色农业的自然条件、生长环境、生产的农产品具有区别其于他农业的鲜明特征。
再次,规模性。在美丽示范村建设下发展特色农业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不完整,美丽示范村建设的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联结着村域发展特色农业的各方面要求,是特色农业的联结系统。规模经济是指将特色农业再生产过程与产业链完整联结,同时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强化特色农业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实现特色农业良性循环。
最后,效益性。在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产品需要转化为商品实现价值,因此发展特色农业要围绕市场需求,考虑投入与产出比以及消费者消费需求,实现较好的投资回报率。美丽示范村建设的特色农业的最终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获得最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效益性有效地反映村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要求的效果,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核查系统[8]。
二、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一)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特色农业发展内容
围绕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特色农业发展要求和实地调研,山西省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内容(如下表所示。)
第一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内容。依托相对平坦的地势,利用先进的生产设施的优势,进行农业生产,建立高标准温室大棚,发展高效农业,最终提高经济效益。以山西省夏县赵村、南大里村为代表,其借助相对平坦的地势,便利的交通和村域较强的经济实力,发展设施农业,为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模式提供条件。
第二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内容。以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区位条件为优势前提,利用平坦的地势,突出村域特色优势农业,建设专业化生产带,实现产业融合提升农业整体效益。以山西省夏县王峪口村、张郭店村、姚村、南吴村为例,其借助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区位农业发展格局。
第三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内容。利用起伏平缓的地势,发展集中开发和推广示范特色农业,建设生产示范基地、加工园区,拉长特色农业链条,强化农业效益。以山西省夏县鲁因村、北大里村,繁峙县老泉头村为例,该村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为目标,引进新技术,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示范农业。
第四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内容。村域转化地处黄土丘陵浅山区,地理位置、区位条件一般的劣势条件,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探究创新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提升农业附加值,形成综合效益兼具的独特发展模式。以山西省繁峙县楼岗村为例,利用当地两山的地形特征,突破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套种,形成创新式农业模式。
(二)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依据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特色农业内容,形成其发展模式如下[9~10]:
第一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现代科技农业模式。村域利用运用独特的生产设施进行农业生产如先进的生物和工程技术,发展以设施农业为基础的现代科技农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山西省夏县赵村和南大里村具有发展科技农业的优势,首先是都具有相对平坦的地势,道路交通便利的基础条件;其次是村域整体经济实力较好,可以利用先进的生产设施进行农业生产,发展高效益、高质量农业生产。其中,赵村可以建立高标准温室大棚,现代栽培技术与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术相结合,配备自动化设施,建成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南大里村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或引进新品种,丰富蔬菜的种类,提高蔬菜产量;提高蔬菜的品质主要依赖于建立蔬菜生产标准化体系;发展反季节蔬菜的生产发展设施农业和有机苹果,建立高标准设施农业发展示范区。
第二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区位农业模式。区位农业模式是指按照科学生产的原则,根据村域的条件对村域进行合理布局,发展符合村域资源经济条件的特色农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确定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优化特色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区域特色名生产带。山西省夏县王峪口村、张郭店村、姚村、南吴村可以充分利用村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区位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专业化产业带。其中,王峪口村做大桃、杏、林业特色农业,对已经建成的桃杏生产区,提质增效,发展中高档桃杏特色产业;张郭店村根据区位布局蔬果,发展中高档林果菜特色产业;姚村发展以红枣、水果種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体系,发展中高档干鲜果特色产业;南吴村以发展杏树、道地中药材种植为村域优势,突出特色农业。
第三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示范农业模式。示范农业模式是指将特色农业的前期生产、中期生产、后期生产环节与集中开发、前沿推广示范的目标联系起来,逐步健全特色产业链,培育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山西省夏县鲁因村、北大里村、繁峙县老泉头村,以现代科技和管理为目标,引进新技术,将特色农业各个环节连接,大力开发,形成生产基地发展示范农业。其中,鲁因村遵循良种选育原则,依托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农业精、深加工业,扩大鲜果储存保鲜产业区,建立农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配备物流运输服务区,形成水果生产种植示范园区;北大里村依托发展菊花的独特优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立菊花农产品检测站,引入投资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集中建设,运销组织统一收购的机制,建立专业化菊花加工区。老泉头村种植高质量蔬菜,遵循标准化生产程序,建立蔬菜脱水加工厂,延伸蔬菜种植产业链条,着力打造蔬菜种植加工产业园区。
第四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农业模式。农业模式需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突破原固有模式,大胆进行创新。创新农业模式是指突破原有的传统农业模式,以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前提进行多元化发展。目的是弥补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最大程度地创新现有条件,提高农业效益,降低农民损失,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繁峙县楼岗村位于东北部黄土丘陵浅山区,自然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村域利用两山的地形特征,发展以白水大杏为主的生态林果业,创新推广“林—粮—中药材”一体套种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和林下套种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三、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由于其发展内容和模式不同,因而产生出不同的问题。
(一)第一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现代科技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1.科技投入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农业实现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特色农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化,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依赖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传统农业受环境影响大、生产力低、粗放式耕作等缺陷,全方位提升农业效益。但目前农业科研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生产资料、加工与机械等环节,以及长期性、基础性农业科技工作和科技条件投入较少。传统农业生产过程缺乏科技投入,没有标准化生产体系,造成许多特色农产品数量少质量低,仍是初级产品等问题。产品很难应对市场的各种竞争和风险,市场效益较低,容易被市场淘汰。比如,鲁因村缺乏科技投入,虽然长期将红枣产业作为特色农业进行重点发展,但仍采用传统种植方法进行种植,科技投入不足,生产过程缺乏标准,导致红枣产量品质不高,不利于市场竞争。
2.特色农业市场化服务不健全。近年来特色农产品得到较快发展,但生产和销售问题仍然突出,主要原因是特色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农民缺乏科学指导,盲目种植且种植方法单一。农户与市场的连接度差,许多农户仍按照传统方式获取信息,导致特色农产品滞销,出现特色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问题,因为特色农业科技服务不健全,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大大打击农民的积极性。比如,南吴村依托丰富的资源,立足发展果品加工业,但缺乏果品加工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与市场建立联系的管理人才的科学指导,导致农户与市场的联系不紧密,产销矛盾突出。特色农业市场服务不健全是限制该村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第二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区位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1.市场竞争力低,品牌价值低。村庄缺乏品牌意识,对特色农产品推广不到位,消费者知晓度不够,造成特色资源大量流失,特色农产品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特色产业多而散,没有大品牌意识,区域农业品牌缺失,资源禀赋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发展优势[11]。即使形成品牌的特色农业,由于宣传推广力度不大,保护意识不强,特色农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仍然处于弱势。比如北大里村有菊花特色产业,是该村发展特色农业的亮点,且村庄内有菊花加工厂,但村域缺乏品牌的意识,现菊花厂已面临关停问题。没有品牌意识是限制北大里村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特色农业缺乏科学规划。村域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不重视自身立地条件,盲目种植,机械模仿,特色产品质量低、效益差,难以应对市场竞争。特色农业缺乏科学的特色规划,出现低水平的重复低质量种植,对特色、品牌、质量重视程度不够。比如,大吕村的休闲采摘业是发展的亮点,但目前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主要原因是大吕村特色产业布局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限制该村特色采摘业的发展。
(三)第三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示范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1.产业链不完整,缺乏规模经济效应。由于很多特色农业仍是粗放式发展,特色产业多而散且呈阶段发展,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模式,使特色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目前,很多特色农业只进行产品初级加工,缺乏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比如,北大里村菊花产业是村域发展的亮点,但经济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主要原因是菊花仍以初级粗加工为主,没有对菊花进行深加工如分级、清洁、加工,未形成产业化发展优势。产业链条不完整,缺乏规模是限制北大里村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因素。
2.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头引领支撑作用,农户与市场难以建立联系;即使有龙头企业的引领,但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够,带动形式单一,农民和企业难以结成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的作用不强。比如,赵村发展以高效设施农业为核心的特色农业,但目前其发展仍处于初始状态,主要原因是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缺乏龙头企业和大户的示范作用,农户与市场的连接度较差,特色农业大而散,经济效益不明显。
(四)第四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式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1.特色农业僵化式发展,缺乏创新。村域特色农业呈现僵化式发展,创新意识不强,许多村庄的特色农业出现为了特色化而特色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很多村庄的特色农业没有依据自身的独特优势规划,陷入了机械式的模仿,缺乏创新,难以刺激市场消费需求。比如在南大里村的产业现状中,休闲采摘可以作为该村的特色农业,但该村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延伸力度小,创新意识不强,采摘服务无亮点,导致消费者知晓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成为制约赵村特色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2.特色农产品单一。特色农产品需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伴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长,单纯的特色产品难以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消费者对特色产品的功能、质量、创意等需求增加,形式多样的特色产品备受市场青睐[12]。特色农业市场已从单一转变为功能性、优质化和创意性并存。从农业产业链环节来看,当前特色农业还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种植和粗放型加工环节,未能充分向产品的其他方向延伸,农业综合效益低下。特色农产品形式单一,农业产业相关产业不能协同发展,呈现单边式发展。比如张郭店村产业现状中,第三产业休闲娱乐产业显然是一个亮点,村域可以利用特色农产品作为休闲吸引物,开发特色农业游主题休闲活动,提高特色农业附加值,增加市场竞争力。但目前张郭店村仍以务农、粗放式加工为主,未能向该村的第三产业延伸。
四、美丽示范村特色农业发展建议
(一)第一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现代科技农业模式
1.加强科学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解决特色农业产品技术问题和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的主要途径是,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特色农业的质量和效益。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转变传统农业结构,发展以科学技术培育特色产业的现代农业,全面提高特色农业的综合效益[13]。特色农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科研创新,转变传统发展新品种,研究新技术,建立标准化生产,创造安全健康的特色农产品。注重特色农业的效益,利用技术优化特色农业的质量,建立高标准的绿色生产基地,提高特色农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2.利用科学管理服务特色农业市场。加强对特色农业市场的管理,首先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健全特色农业市场。其次通过增加科技服务,对特色农业进行科学管理,为农户提供丰富的市场信息、种养技术、生产资料、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从而增强特色产业的竞争力。最后通过建立以不同主体为主的联盟,全方位、多层级地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建立特色农业服务组织,实现特色农业市场化产业化。
(二)第二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区位农业模式
1.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首先,根据特色农业市场需求,完善特色农业产业链,建立多元化销售渠道,建立精品农业和特色农业品牌。其次,树立特色产业长远的发展意识,不仅关注于现有市场需求,还要对未来需求走向和产品创新方面进行分析,形成产业联盟和溢出效应,产生大品牌效应。最后,树立品牌保护意识,利用互联网、广告、农家乐等形式宣传特色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
2.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特色农业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通过村域立地情况合理布局,培育具有区域标志的特色农业。通过对村域资源禀赋的分析,科学考虑规划村域特色农业定位,如地势平坦区发展果菜产业示范区,近城市郊区发展品质生产区与鲜果产业,欠发达山区发展沟域林果经济带等,充分利用村域资源,重视农业基础设施与管理服务投入,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发展特色品牌专业化产业带。
(三)第三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示范农业模式
1.培育龙头企业,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提高农业组织化,突破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将特色农户与龙头企业联系起来,分工合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特色农业要重视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壮大龙头企业和培育农业大户,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组合形式,促进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2.完善产业链,发展规模经济。延长产业链,通过当地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转化初级农产品,加工具有特色的优质品牌农产品,全局考虑拉长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利用龙头企业的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特色农产品品质,合理调控特色农产品市场供需。围绕特色农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引导作用,实行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特色农业生產经营体系,发展特色农业规模经济。
(四)第四类美丽示范村建设下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农业模式
1.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多维度、多角度发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升级改造特色农业产业链。建立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云平台,加快智能农业发展[14];可以推行“已订为产、未产先订”的订单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转变农业销售服务方式,并建立生产销售互联网服务中心,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柜台、从基地到餐桌的产销对接的电商直销模式。此外,可以发展农户带技术、劳力、土地等资源入股的“入股分红”模式。
2.增加产品附加值。创新特色农产品形式,将传统农业产品与科技、文化开发融合,如改变农产品的外观和用途;创新农产品生产方式,重视农产品加工、特色文化开发等支持性產业协同发展,增强其对产业集群的支撑,如发展创意农业区、农业文化创造区、都市农园区[15];创新特色农业品牌形象,如建立吸引特定消费者的品牌标志;创新营销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如利用现代互联网推广销售。
参考文献:
[1] 张伟利,刘用场.建造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J].就业与保障,2017,(13):11-12.
[2] 汤德森,何沛.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湖北特色农产品发展探究[J].决策与信息,2018,(9):44-51.
[3] 周诚.用信息化升级我国特色农业产业[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169.
[4] 王仕忠.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特色农业小镇持续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8,(9):158-159.
[5] 张国.中国农业品牌与特色农业发展[J].现代农业装备,2018,(4):25-28.
[6] 蔡倩.生态模式下产品创意设计与特色研究——以宿迁市耿车镇特色农业为例[D].宿迁:宿迁学院,2018.
[7] 钟艳.美丽乡村建设之乡村特色营造研究——以2014福州市市县联合打造的1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例[J].福建建筑,2015,(6):31-35.
[8] 刘荣章,吕姗,李建华,郑百龙,翁伯琦.特色农业视角下福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5):544-547.
[9] 顾振瀛,周明芹.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J].江西农业,2018,(16):118.
[10] 吴君.美丽乡村发展模式浅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16):69-70.
[11] 杨娟.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产业振兴研究[J].农家参谋,2018,(15):29.
[12] 王暖.乡村振兴战略下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2018,(1):19.
[13] 罗宏.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以松桃山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例[J].知行铜仁,2018,(Z1):138-141.
[14] 陈秀娟.加快福州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7,(11):64-66.
[15] 夏正凤.浅谈东海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7,(2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