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租问题的假说(下)
——级地租模型
2019-08-24张瑞红辛瑞纳张琛武
张瑞红 ,辛瑞纳 ,张琛武
(1.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晋中 030600;2.山西医科大学 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3.山西国新晋药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在资本转嫁假说中,地租和其他费用作为成本的一部分,参与到资本增殖的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以参数设定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商品市场价格的形成,并从整体和局部角度,分别探索地租的变化规律,以构建级地租模型假说。
一、级地租模型
(一)模型定义
从地租预付到资本转嫁,土地不仅承载了地租的权益,同时兼具了相关其他费用资本的转嫁,农业资本家会将其笼统地归并在一起,计算统一成本。本文以生产同一农产品的农业地租为研究对象,将转嫁资本中的其他费用设定为一个统一的参数予以区分。
根据土地的性质差别,肥力大往往意味着产量大,而资本往往也会起到增大产量的作用,甚至可以取代肥力的主要矛盾。因此,肥力、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会影响到土地的产量,笼统地根据产量来划分土地等级以至于确立地租的方式并不严谨。另外,其他费用的资本转嫁虽然不改变产量,但是改变了租种土地的实际成本,对于农业资本家来说土地成本是必须予以评价的要素,如果产量虽大,但是成本更高,资本家眼中的这块土地反而可能太次。农业资本家最喜欢的土地一定是成本越低越好,产量越高越好,最终体现为利润率越高越好。
于是,本文进一步细化,将不同土地的成本(地租、其他费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产量(生产率)一同作为评价因素,把土地分为若干等级,土地所有者在不同等级上的地租视为级地租,并以此为重点研究目标,构建级地租模型。其中,多个等级土地之间的横向比较视为多级地租模型,单个等级土地自身的纵向变化视为单级地租模型。
(二)参数设定
土地等级是由宏观层面的市场整体角度来确立的,数据需要尽可能涵盖并表示所有个体,为了避免穷举方法的遗漏,本文通过设定字母参数来构建级地租模型。
1.常规参数。地租、其他费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产量是级地租的基本要素,本文分别用字母d、d'、c、v和n表示。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的根本源头,用字母m表示。
2.权重参数。不是什么样的因素都能参与到土地等级的竞争中,社会整体水平的市场上存在一个权重问题,涉及到各级土地面积的大小的差异,面积越大,权重越大,对于市场的影响越大。那些面积很小的特色鲜明的土地可能有很多,但是真正参与到决定市场价格的时候,其权重因为太小而上不得台面,如同“人微言轻”,在实际情况中甚至都可能忽略不计。在字母化的情况下,需要为土地面积提供一个参数位,用字母a表示。
3.系数参数。市场整体水平的实际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往往并不一致,需求供给实时同步是一种理想状态,供给饱和或需求饱和更贴近现实。“每一种商品都只能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它的价值;它是否实现它的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它的价值,这取决于当时市场的状况”[1]720。在不等价交换原则下市场会出现伪平衡[2]现象,形成的稳定比例关系并非真实客观供求对等的比例,而是供求平衡的比例。为了表征供求平衡相较于实际供求对等的偏离程度,本文视商品的客观实际需求量和供给量之比为“平衡系数”,并为其提供一个参数位,用字母b表示(M表示社会整体商品需求量,N表示社会整体商品供给量,b=M/N)。
平衡系数是伪平衡现象平衡点位置的确立参数,锚定等价交换的客观实质,是不等价因素综合的结果。产量不够,价格来凑,产量过剩,价格乌有。平衡系数是价格对于供给量的矫正,不等价交换的终极平衡体现。
4.求算参数。根据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可以求算得到实际创造和转移的价值,即生产价值s;由个别商品生产的生产价值之和与个别商品的总数量之和相除,可以求算得到单位商品的商品价值;根据商品价值在市场上的具体实现情况,可以结合平衡系数得到单位商品的市场价值。
根据地租、其他费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可以求算得到实际创造、转移和转嫁的价值货币,即生产价格g,由个别商品生产的生产价格之和与个别商品的总数量之和相除,可以求算得到单位商品的商品价格;根据商品价格在市场上的具体实现情况,可以结合平衡系数得到单位商品的市场价格,当市场价格为稳定常数时,用字母B表示。
地租、其他费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同构成了成本,用字母e表示。
根据市场价格和成本可以计算利润和利润率,分别用大写字母P和小写字母p表示。
二、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级地租模型中最关键的计算核心是市场价格,它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需要对其进行详细推算。
假设:全社会种植小麦的土地等级从1级到i级。对应土地面积(亩)a1到ai;对应产量(斤/亩)n1到 ni;对应地租(元/亩)d1到 di;对应其他费用(元 /亩)d'1到 d'i;对应不变资本(元 /亩)c1到 ci;对应可变资本(元/亩)v1到 vi;对应剩余价值(元/亩)m1到 mi。
(一)市场价值
价值是实实在在的死劳动转移和活劳动创造,因此本文研究市场价值的时候首先排除掉资本转嫁的要素,即不考虑地租和其他费用的情况下进行研究。
表1 社会整体视角下小麦的价值演变
因为,资本家生产小麦一定是有利可图,当生产的小麦市场价值反而低于全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的时候,租种小麦非但没有带来资本增殖,反而带来资本削减,不符合资本发展的要求,背离了资本的意志,这样级别的土地在小麦生产领域将被淘汰,不能入级。所以,在市场价值确立后,其返回头来会矫正土地等级,不符合条件ni·>ci+vi的土地会被淘汰,土地淘汰后会重新定级,直到确立的市场价值满足所有级别土地都符合上述条件。
在农业资本家租种小麦的过程中,切切实实生产和转移的价值凝结在小麦中形成生产价值。各级土地小麦的生产价值不尽相同,而所产商品小麦是一致的,需要在同一市场中同台竞技,小麦通过整体平均得到商品价值。另外,小麦在市场上的价值实现受到市场因素的干扰,不一定能进行等价交换,最终小麦商品价值实际能交换到的价值货币才是市场价值。
(二)市场价格
当地租和其他费用以资本转嫁的形式进入到资本运动中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价值运动规律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分析要求,而成本的构成也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发生了向地租和其他费用的扩增,价格体系将取代价值体系完成对市场的支配,商品将以价格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表2 社会整体视角下小麦的价格演变
市场价格的演变,成功地囊括了以地租和其他费用为代表的全部资本转嫁要素,为价格代替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使得契约合理的资本转嫁可以模型化地顺利实现。
(三)从价值到价格的蜕变
生产价值是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共同源泉,但是在价值和价格的演变过程中,生产价值产生了不同的分化:
在同一社会部门内,同类商品生产价值的同质平均形成商品价值,同类商品生产价格的同质平均形成商品价格;而在社会部门之间,商品价值不等价交换形成市场价值,商品价格不等价交换形成市场价格。
资本转嫁扩充了生产价值的附庸,为生产价格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也为价格的诞生提供了动力,正是这种另类的添加,让价值失去了现实意义,使其反主为客,沦为价格的附庸。虽然价值的运动演变仍在进行,但是生产价值已经演变为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双轨并行,并且价格的运动从表象上完全掩蔽了价值的运动。
三、要素差异与多级地租
市场价格的形成初步搭建起了级地租模型框架,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各级土地自身要素差异,开展对地租和利润率为重点的多级地租研究,以丰富完善级地租模型。
(一)利润率的诉求
在契约合理原则下,资本转嫁顺理成章地扩展了成本的构成来源,完成了从生产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蜕变,剩余价值的资本驱动力被进一步稀释,成本结构的变化使得利润的内涵在事实上发生了改变。
对于资本家来说,地租是预付资本,需要作为成本计算,而不是契约产出后的扣除。所以农业资本家不会忍受自己的利润率被稀释,他们预付的资本明明包括地租。并且,所有的转嫁资本都有利润率的诉求,都是金闪闪的价值货币投资,资本家决不允许自己一分一毫的价值货币被浪费,资本转嫁必然向资本转移一样,需要计算自己的利润率,具备资本收益的强烈诉求。
(二)社会整体水平的多级地租
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后,需要保证其利润率不小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即p≥p0,否则会出现资本逃离。所以,利润率是确定土地能否纳入等级的唯一标准,进入等级的土地才有缴纳地租的意义,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社会整体视角下小麦的利润率
在社会整体水平,各级土地的参数要素的变动都会引发市场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处于出入级边缘的等级土地会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然而,多级地租和利润率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直接相关,利润率高的地级有缴纳更多地租的潜力,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地租缴纳较少才存在较高利润率。
因此,多级地租是地租要素在不同地级中的差异体现,不同地租一定不是同一地级,而不同地级却可以有相同的地租。同样,利润率也是其在不同地级中的差异体现,不同利润率一定不是同一地级,而不同地级却可以有相同的利润率。
(三)举例探讨
市场规模越大,整体水平的级地租模型越接近稳定和真实,然而,为了方便理解和求算,本文以小麦为例,考察特定规模市场情况下的整体水平三级地租①通过举例方式的推理论证,虽然在求真论证方面存在局限性,有可能出现结论遗漏或偏差,但是在证伪方面仍有较大现实意义。演变情况,以证明级地租模型的部分合理性与现实意义。
假定土地按照单位面积品质分为优、中、劣三类,对应产量的大、中、小,而各类土地的面积比为 a1∶a2∶a3。
1.高产量比问题。在特定资本比例配置和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下,某市场三级土地小麦的产量可以满足所有市场人群的真实实际小麦需求(1 000亩×2 250斤/亩),并且三级土地都能实现20%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此时,市场价格仍旧由整个部门平均以及部门产品客观实际供求关系来共同决定,而不是由劣等土地来决定市场价格,具体如表4所示。
根据表4假设改变土地产量的比例配置,增加优等土地产量比重,减少劣等土地产量比重,扩大产量比,将造成劣等土地利润率的直线下降,当其不能达到20%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时,资本就已经开始逃离。如果以20%利润率为入级标准,那么劣等土地已经出级,开始被市场淘汰。如果资本家对利润率的最低要求是大于0%,以资本没有任何增殖为标准,三级土地的产量比可以达到最大极限,此时劣等土地即将被市场完全淘汰,具体如表5所示。
表4 某市场三级土地小麦都实现平均利润率的情况
表5 某市场三级土地高产量比例对小麦利润率的影响
表6 某市场三级土地极低产量劣等土地出级后的重新定级
优等和中等土地的高利润情况对资本产生极大的诱惑力,可能会吸引部分劣等土地返回入级。因此假定出现部分劣等土地返回入级,并且劣等土地只有面积可以变化,面积用a3表示,其他非求算参数都不变动。用和bλ分别表示部分劣等土地返回入级后的商品价格和平衡系数,具体如表7所示。
表7 某市场三级土地极低产量劣等土地改变对入级的影响
因此,劣等土地因为产量比过高而又能保留部分劣等土地入级的条件变得十分苛刻。激烈的土地竞争产生严格的入级要求,过高的产量比和社会平均利润率要求,会淘汰劣等土地,造成市场空白缺口,即使宁愿优等和中等土地利润率的进一步提升,也要天然排斥劣等土地的介入,宁缺毋滥的原则为劣等土地带来了并不友好的体验②本段文字的语言逻辑下,有一个问题不适合提及:宁缺毋滥的原则是针对资本而言的,其实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来看,农产品的供给量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下层穷困人群的体验会极差,这是资本导向下对社会实际需求的罔顾,资本冷酷地牺牲了一群人,成就了一群人,这样的境况很难说是对是错,或许注定要牺牲一些人口来适应生产力的水平,毕竟资本之所以转移是流向了其他高利润率行业,终归还是服务于社会,并且高利润率通常伴随着更加迫切的社会需求。。资本家以牺牲获取社会平均利润的热情,抱着苟活的决心,游弋于出入级之间,保持较低的利润率艰难地维持资本运作。高产量比对地级产生了强制的剔除力,从数学角度证明沙漠里不能种西瓜,水田里不能种仙人掌,北方不宜种水稻,南方不宜种小麦,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也迫使资本家不得不改进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率,改变资本构成,而不是固守贫瘠的土地。为了资本的增殖,为了土地的入级,资本家只能拼命地提高生产效率,这是唯一有意义的方式,资本主义在这一点上客观来讲是进步的。
当然,实际情况是渐变的,土地不仅仅会分为三级,不同资本构成和产量的土地层出不穷,劣等土地除了改变面积以实现入级,还可以考虑改变其他要素,这样会使得广袤的劣等土地在出级和入级方面往往不会表现得如此骤然。
2.其他要素的影响。本文根据表4的参数设定,继续考察其他要素对利润率和土地等级的影响变化。
其他费用对于农业资本家的利润率同样存在较大影响,直接关系到成本的变化,并且间接改变了市场价格,拉低了利润率水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具体如表8所示。
产量过分供给或是过分不足将会出现社会整体商品的理想供给和现实供给的巨大落差,导致商品价格和平衡系数的大幅变化,对利润率变化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本文以产量过剩的情况为例进行研究,产量翻倍后,商品价格和平衡系数分别减少一半,使得市场价格骤降到原先的四分之一,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全部成为负值,意味着以资本为导向的产业走向了没落,只允许有少数企业留存,否则都得消亡,具体如表9所示。
表8 某市场三级土地其他费用对小麦利润率的影响
表9 某市场三级土地过饱和产量对小麦利润率的影响
地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资本家面临无法实现平均利润的时候,资本家会向土地所有者施压,寻求降低地租,如果土地所有者没有更合适的替代出租对象,他们只能选择妥协,否则土地陷入荒芜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同样是土地所有者不愿意面对的窘境。反过来,如果优等土地减少其地租,会压缩其他等级的利润率,扩大其竞争实力,形成商品价格优势,在提高自己的同时打压别人,使得中、劣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陷入困境,具体如表10所示。
表10 某市场三级土地减少地租对小麦利润率的影响
劣等土地权重较大时,整体平均价格会增高,商品价格趋近于劣等土地的生产价格,表面上则看似劣等土地在“决定”市场价格(1.11元)。此时,其他等级土地虽然保持较高的利润率,但是已经不能撼动劣等土地的市场地位。劣等土地的极高权重导致其他等级土地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力被忽略不计,更神奇的是劣等土地的利润率远超出20%的平均利润率目标,这意味着,如果有大面积劣等土地冲击市场,甚至将会出现劣地驱逐良地的可能,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 某市场三级土地面积权重对小麦利润率的影响
本文尚不足以证明多级土地模型的正确性,只能列举出上述有限的几种特殊情况。通过举例研究,本文发现高产量的土地有更宽的允许资本转嫁区间范围,这个区间范围由地租和其他费用共掌,紧随市场改变,而又返回头来改变市场;低成本的土地有更低的产出率要求下限,多出来的产量都是利润空间;权重太小的土地没有话语权;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系数,最深刻地影响着市场价格的变化。由此,推测产量差距过大、成本差距过大或权重差距过大的时候,都会淘汰过弱者,而供求关系差别过大则会影响整个产业的兴衰。
各要素在实际情况下还会出现复杂的组合,例如高产量比造成的劣等土地出级会被劣等土地其他费用低的低成本效应冲击而入级;高产量比的优等土地会让本来过量供应的土地免于出级危险;高产量比虽然会让劣等土地出级,但是劣等土地面积过大的时候,权重效应会让高产量比效应变得微乎其微。这些复杂的要素对冲现象,是多级地租风云变幻的基础,有待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
(四)个体局部水平的多级地租
多级地租除了在社会整体角度的考察,还需要站在资本家个体的局部角度来进行分析。
市场价格的形成虽然在地租理论中有着极端重要的地位,但是与地租的形成和确立存在相对独立的关系。因为,往往未成形的市场才会有地租和市场价格的双向互动,稳定市场中的市场价格通常是恒定的。
因此,本文不认为地租“是租地人根据土地实际情况所能接受并支付的最高价格”[3]137。传统经济学中表述为地租的概念,其实是将土地所能产生的地租完全占有,是为“完全地租”。在资本主义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地租代表完全地租的表述都没有问题,只是在资本主义时代出现了不合理。因为地租并不是按照完全地租来支付的,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之间的斗争让地租回归到了范围层次。
不同级别的土地在地租范围上存在差异,形成了多级地租,即土地之间的横向比较。具体地租的限制要素有n、c、v、d'四个要素,产量n代表土地的生产率,与土地的肥力及追投资本(c+v)相关;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其他费用d'代表除了地租外的其他成本投入,与土地的肥力、生产技术条件、土地地理位置及其他社会因素相关。这些要素对地租的范围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总的来讲,少投多产是扩大地租区间范围的关键,以地租为指征的土地等级差别亦在于此。
当利润率p≤p0的时候已经开始资本逃离,但是“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1]288那些不容易转移资本的资本家,甚至即使只要满足p≥0就会继续忍受地租,即d≤n·B-(c+v+d')。
其实,无论资本家以p0还是0,又或是其他利润率值为自己追求的目标,都存在各自要求状态下的最大地租,这是资本家的底线,是他们和地主之间博弈的最终防线。
各个资本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投入产出,可以确定出自己心里的底线,这是多级地租的最大现实意义。
四、追投资本与单级地租
各级土地间的要素差异,将土地划分为众多等级,并以多级地租的形式反映出各级土地地租范围区间的横向差异,不同土地承载的资本载荷、劳动载荷、产量载荷是不同的,这些都会带来地级差异;单级地租则是同一土地的纵向追投资本前后的比较,其主要考察的是资本载荷对于土地产量、地租、利润和利润率的影响。
另外,追加投入对于土地产量的永久性改变,包括破坏和改良,因为资本家的资本是流动的,他们的目光不会长远,只在乎眼前的利润,所以破坏和改良是随机的。
并且,不同土壤状态下的资本投入对于土地的产量提升有着不同的效果,在原有投入基础上的继续追加投入也会带来土壤肥力的变化不同,不是简单的线性变化。
追投资本的“土地在投资以后会提供地租,并不是因为已经在土地上进行了投资,而是因为这种投资已经使土地变成一个比以前有更高生产率的投资场所”[1]841。客观事实上提升了土地的生产率,改变了土地产量和肥力。因此,单级地租是以追投资本为变量,考察地租区间变化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的最优化利用。
(一)单级地租考察的条件
单级地租存在特定的考察条件,需要事先声明确立。
1.考察范围及原则。社会整体水平不存在追投资本的问题,因为资本投量和构成不同的情况直接改变了土地等级和相应的产量与资本的比例关系,形成新的地级。所以,追投问题只存在于个体局部角度,单级地租是局部角度的概念,本文假定市场价格恒定的情况下展开对单级地租的考察。
一般而言,“如果追加的资本提供较高的产量,那末不言而喻,只要起调节作用的价格保持不变,就会形成新的超额利润”[1]768。甚至当市场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单级地租也能逆势增加,“那末,价格的下跌和利润率的提高会在什么程度上引起更大的超额利润(也就是更大的地租)的形成,这就完全取决于新追加的资本的生产率提高的程度和新追加的资本的总量”[1]768。
然而,追投资本是有限度的,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不是投得越多,产量就会越大,土地有承载极限。因此,同一土地进行资本追投必须遵循以下追投原则:
第一,产量增加原则。社会生产的基本要求,如果追投资本反而造成产量下降,资本家投入的资本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实为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
第二,利润率增加原则。利润率是资本家追求的目标,如果追投资本反而带来利润率的下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资本家完全可以另外重新投资新的土地,而不是以追投方式来让自己的利润率下降。
第三,利润增加原则。利润是资本家追求的底线,如果利润不能增加,资本追投毫无意义。
第四,追投资本最少原则。在增加相同产量的情况下,资本家能够追投越少的资本,将获得越多的利润和利润率,这一点是资本家所喜闻乐见的。
2.剔除因素。在单级地租问题中,有些因素研究起来比较困难和复杂,本文予以剔除。
(1)资本构成因素。不同资本构成对于资本-产量关系存在影响,但是资本构成与产量并不一定呈现正相关,也尚未发现比较相关的可能函数关系。而且,随着追投资本量的变化,资本构成对产量的关系函数也更加复杂、多变和不可确定。例如资本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技术改良对于资本构成的变化是不固定的,可能以减少原料损耗、增加劳动人数的方式,也可能是增加固定资本设备投入、减少劳动人数的方式,不能一概而论。
虽然追投资本的资本构成会不断变化,但是资本家通常会优先改变资本构成以获得最大产量收益,之后才会考虑继续追加资本量,即遵循追投资本最少原则。因此,我们考察追投资本量对产量影响时,不妨假定土地产量是追投资本在最佳资本构成比例下的结果,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看做一个整体,而不考察具体的资本构成比例。
(2)其他费用因素。其他费用d'这个变量是商品实现的必要费用,但是对于商品产量则没有任何增减效果,反倒是产量有可能会影响d'这个变量。
困难的是d'这个变量与产量的函数关系也不确定,即使仅仅看做运输费用,运输费用的函数关系不一定是正比例,有可能是运输1斤和2斤的运输费用一样,直到100斤的时候才会有变化。所以这个参数没有办法考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求算,出于研究的便捷,本文在此将其它费用d'暂且视为常数,不与深究讨论。
(二)追投资本与产量的关系
从哲学上讲,事物发展一般情况下是从新生到壮大到平稳到衰退到消亡的过程,具体往往是从缓慢壮大,快速壮大,到快速平稳,缓慢平稳,到缓慢衰退,快速衰退,到快速消亡,缓慢消亡。产量和追投资本之间同样具备类似这样变化的相关性①产量随追投资本的变化还有可能是突变的情况,不遵循这类渐变的过程,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更为罕见,本文不予深究探讨。。产量随着追投资本的增加而变化,并且相应斜率也在渐变,变化幅度不一而足。
为了方便研究,本文选择理想化的三角函数来作为特例模型②完全符合本文模型的土地可能根本不存在,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基础。旨在探讨资本家的追投动机以及单级地租各参数的变化趋势。
假定:某一级土地种植小麦,达到饱和极限产量是1 500斤,大约追投资本在600元左右,小麦售价1元/斤,以三角函数为基础假设以下一组分段函数。
根据以上假设函数,绘制产量-追投资本的函数图像,如图1所示。
追投资本如果带不来产量的增加,则从事实上构成了过度投入,比如过量的化肥投入破坏土壤,过饱和投入会呈现产量下降甚至消亡的可能。当产量达到最大极限后,最小资本投量即可获得相应产量,完全没有必要付出更多的资本。因此,资本家一般最直观重视的是产量增加的阶段,只考察研究0≤c+v≤200π范围内的情况即可。
图1 小麦产量与追投资本的函数关系
(三)最大地租
在不考察其他因素变化的情况下,本文首先考察追投资本在0≤c+v≤200π期间的最大地租。
假定:某一级土地种植小麦,达到饱和极限产量是1 500斤,大约追投资本在600元左右,小麦售价1元/斤,平均利润率20%,其他费用为0元,以三角函数为基础假设以下条件函数。
根据上述假设函数,绘制完全地租-追投资本的函数图像,函数与横坐标之间的差值代表相应追投资本下的地租区间范围,如图2所示。
图2 完全地租与追投资本的函数关系
函数求导①数学计算过程不是本文重点,全文各处皆予以省略,直接给出计算结果。得到斜率为零时,c+v≈563.17元,代入原函数,得到最大地租dmax=653.96元。意味着只有在追投资本达到563.17元的时候,农业资本家才有可能在保证自身获得平均利润率的同时,许诺给土地所有者最大地租。土地所有者非常希望农业资本家的追投资本止步于此。
(四)最大利润率
最大地租的研究是资本家在保证能获得平均利润的情况下,在追投资本变化时相应所能接受的最大地租,这里利润率是常数,而研究最大利润率的时候,则反过来需要把地租设定为一个常数。
如果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约定的地租是最大地租dmax,那么dmax作为常数来计算利润率时,则只有在实现dmax的追投资本下,利润率才能实现平均利润率水平,否则其他任何情况都会低于平均利润率。
所以约定地租是0<d<dmax的时候,农业资本家才有追投资本的意愿,按照前期和土地所有者约定的地租,超出约定地租的部分将会被资本家获得。如果资本家的利润率起点是平均利润率,农业资本家通过追投资本带来的最大地租和约定地租的偏差,可以获取一些地租差收益,进而提升自己的利润率。因此,在技术进步停滞的情况下,资本家追求更大利润率的唯一方式,就是和土地所有者谈判,减少约定地租。
并根据假设函数,绘制利润率-追投资本的函数图像,如图3所示。
函数求导得到斜率为零时,c+v≈466.24元,代入原函数,得到最大利润率p≈171.7%,意味着当约定地租d=0时,农业资本最多可以实现171.7%的利润率,远超20%的平均利润率,事实上超出的这一大块蛋糕,正是土地所有者极力攫取的部分。
图3 利润率与追投资本的函数关系
如果上述函数条件中,常数 d在(0,dmax)区间范围内变化,在保证20%的社会平均利润率要求下,利润率的变化曲线会形成一个变动的面积范围,如图4所示。
图4 利润率变化区间
利润率在不规则图形ABCD内变化,其中,约定地租越小,可以用越少的追投资本越早实现最大利润率,而且这个最大利润率的峰值会越大。由此可见,地租的存在,限制了资本的增殖效率和幅度。
(五)最大利润
发生资本追投的最积极原因是获得更多的利润,否则不如投资其他行业。然而“正如整个资本的利润率的下降通常总是和利润绝对量的增加结合在一起一样”[1]775。资本家很多时候即使牺牲利润率也要追求更多的利润,因为资本流向其他行业所带来的风险和利润率下降的风险来比甚至可能更高。利润率是个虚的东西,到手的利润才是实实在在的。
于是,资本家只在乎两点,利润和利润率,利润率不变的情况下,利润越多越好,如果随着资本追加的越来越多,利润率下降但是还没有下降到平均利润水平之下,资本家也会“勉为其难”地持续投资。但是如果利润率下降到平均利润率之下,那么将意味着大量资本开始逃离,如果资本家被套牢不能顺利转场的时候,资本将面临衰败的风险,即使尚有利润可赚,也已经是“举步维艰”了。
如果农业资本家可以不支付地租,d=dmin=0,那么将获得最大利润。
根据Pmax和Pmin的函数绘制利润和追投资本的函数关系图像,如图5所示,其中完全地租是最大利润和最小利润的差额,即Pmax-Pmin=d。
图5 利润和追投资本的函数关系
最大利润出现在追投资本574.33元的时候,要稍远于最大利润率对应的563.17元追投资本,这是由于利润率达到顶峰后只是略微下降,小于追投资本的增加幅度,还是会带来乘积利润值的增加,所以最大利润出现了延迟。
最大利润率是资本逃离的开始,最大利润是资本追加投量的底线,如果继续追投资本,利润和利润率会双双下降,违背最少追投原则。
五、讨论
(一)地租的不等价交换实质
在契约精神里,不问出身,不问来源,只要求按照契约合理完成契约内容。地租作为一种转嫁资本,没有实际价值转移,但凭所有权垄断,凭空实现价值,形成不等价交换。而且,这个所有权的凭空剥夺必须存在,因为如果不能获得地租补偿,那么对于土地所有者来说,还不如把土地卖了存银行里,省得白忙一场。
不等价交换付出地租后,农业资本家同样会想方设法通过契约合理的不等价交换把地租转嫁给消费者,并且经过这番倒手,资本家得到社会平均利润率,否则资本家会想办法逃离。
不等价交换的契约合理化产生地租和级地租,同时演绎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私有制确立所有权的合理性,而社会化生产加剧人们彼此之间的依赖共存关系,契约合理化的不等价交换得以延续和发展。
故而,地租不仅仅是所有权获得,是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之间契约合理的不等价交换,更是不等价交换从农业资本家向消费者的契约合理转嫁,不等价交换的形式让所有权成为了真正有意义的社会权利。
至此,价值的本质特性衍生出的不等价交换实质,被彻底掩藏于契约合理的庸俗外衣之下!
(二)地租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地租的特征是:随着农产品发展为价值(商品)的条件和它们的价值借以实现的条件的发展,土地所有权的权力也就发展起来,使它可以从这个不费它一点气力就创造出来的价值中占有一个日益增大的部分,剩余价值中一个日益增大的部分也就转化为地租”[1]720。并且地租的变化不仅仅在蚕食一般利润率以上的剩余价值,也正在并一直试图吞噬一般利润率以内的剩余价值。
因为价格交易的前提必然是要扣除成本,而扣除成本之后的东西已经是纯粹的剩余价值了。所以,商品价格和生产价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在部门内同质商品间的流动,市场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在部门间的流动。
地租和其他费用作为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而资本家把多出来的剩余价值开始分割,从豺狼到虎豹,你争我夺。从社会整体角度而言,地租归根到底也来源于社会的全部剩余价值,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在流动,并且流动的前提就是总的剩余价值覆盖了地租和其他费用的总的资本转嫁,总的价格和总的价值依然对等起来。
因此,“一切地租都是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产物”[1]715。对于劣等地,无论是从商品价值还是商品价格来看,都在割肉剩余价值,反过来优等地在攫取其他土地的剩余价值。从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平衡系数所得来看,过饱和供给会造成价值流失,整个部门行业在出让剩余价值,反过来供给不足的整个部门行业在攫取其他部门行业的剩余价值。至此,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范围得以通过剥削消费者的过程,扩大至对整个行业和全部门行业剩余价值的占有。
(三)多级地租中的动态平衡特性
土地私有权是产生地租的原因,而地租产生区别的原因是土地差异伴随的成本和收益差异。成本的增大,会压缩地租空间,而收益的增加,会提升地租空间。成本是一个资本性的投入,收益是一种社会性的反馈,单纯生产率的提高往往会带来收益增加,但是当整个部门生产率提高到产能过剩,就会带来灾难性的问题,地租空间被瞬间蒸发。地租呈现一种弹性状态,好像是“在爱与不爱间,来回千万遍”,平衡依旧,平衡点却变化了。
这样的变化,不仅是低利润率的土地在入级和出级间摇摆,而是所有等级的土地都在震荡,整个平衡体系在运动中不断发展。
(四)单级地租中的错位获利现象
单级地租是在市场价格为标杆情况下,局部个体的变化情况,也就是地级分化不变情况下,土地自身实际地级的确实变化,这样必然造成级别对应偏差,出现错位获利现象。
1.契约错位。追加投资是事实上改变生产率的行为,农业资本家通过施加化肥和改良土壤改变投入和产出比关系,使得投入产出比例结构与起初土地所有者所能预期的情况产生了不同。按照契约合理已经约定的结果,不论资本家如何改变追投资本,地租价格已经确定,但是追加投入让农业资本家获得了更多超出自己预期的利润。对于农业资本家而言,在约定租期内对于土地改良生产率提高做出了全部资本投入,理所应当获得全部的超预期利润。
对于土地所有者而言,地租关系在客观的资本投入关系下被打碎,自然属性的提升冲破了旧契约的藩篱。这相当于是以次等的标准约定来进行优等的标准产出,农业资本家事实上能缴纳的地租和约定的契约地租出现了契约错位,土地所有者亟待资本家满足自己新的诉求。
因此,租约到期后,从下一契约签订开始,土地所有者希望获得更多的利润补偿而抬高地租水平,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将为利益分配展开新一轮斗争。
2.地级错位。化肥作为不变资本来改良土地存在时间效果,其所蕴含的价值转移当量在1年和5年的时间段里是有区别的,以至于单位农产品产量中的价值转移量也会不同。如果1年租约到期后,化肥的使用价值还没有耗尽,还可以持续4年功效,而农业资本家已经将全部的不变资本以资本转嫁的形式借助1年产的商品转嫁给消费者,获得了补偿,那么意味着土地等级在客观事实上发生了改变。更进一步,如果资本投入使得土地发生不可逆的改良,不变资本价值已经全部转移,但是使用价值尚存,如生态肥改良土壤,兴建的水利工程,从下一租种环节开始,土地级别上升,不再处于低级行列。
土地的自然客观属性发生了改变,按照旧的土地属性确定的地租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土地所有者对于土地的评估,土地所有者产生了新的欲望。
对于土地所有者而言,“他不单是出卖土地,而且是出卖经过改良的土地,出卖不费他分文的、投入土地的资本”[1]699。无论之前农业资本家的资本投入是否对土地带来不可逆转的改变,土地本身的肥力和产量已然发生改变,并意味着土地等级的变化。当租约到期后,土地所有者会以新的土地条件为筹码进行契约谈判,而之前所有的资本投入无论在事实上是否耗尽,都因为契约的终止而从社会属性上强制终结。
(五)地租之于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进程,促成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农业领域的局部阻力坚冰被整体的相互勾连所击碎,完成了资本主义“这种生产方式的最后一次征服”[1]732。但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当资本投在土地上时,和资本相对立的土地所有权,或者说,和资本家相对立的土地所有者,就是作为这样一种外力和限制出现的”[1]859。因为,“租地农场主不支付地租就能按普通利润来增殖他的资本这一事实,对土地所有者来说,决不是把土地白白租给租地农场主并如此慈善地给这位营业伙伴以无息信贷的理由。这样一个前提,意味着土地所有权的取消,土地所有权的废除。而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正好是对投资的一个限制,正好是对资本在土地上任意增殖的一个限制”[1]846。
这样的限制还在延伸,地租已经不单单满足于代表农业地租,而是扩大为整个产业地租,所有的工业资本同样需要支付地租,甚至从土地所有权还可以扩大到其他物权,扩大到凡是收取租金的不转移价值的要素。土地是所有要素中最纯粹的要素,这个要素没有任何价值的创造凝结,是单纯的所有权占有。类似的如果阳光雨露,天空海水有一天被人支配而形成物权,那么这些不转移价值不创造价值的物权也会和土地一样,产生级租。
同样,由传统地租而延伸出的各类物权同样滋生了资本的限制,同一产业链划分的资本家阶层越多,越制约资本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行,资本家阶层的细化也会越来越深入。地产资本家限制了农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限制了以农产品加工为生的加工业资本家。
所幸这种限制是有限的,甚至是有益的,资本家为获得最大收益,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将有限的资源得以充分集中和利用,形成集约化优势,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并且,当社会化大生产更进一步的时候,资本家之间受制于要素的源头,不能自由生产,以地租为代表的物权分化了资本的阶层和力量,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盲目的自我膨胀。
六、结论
契约合理是资本主义的灵魂,农业资本家以预付资本为代价,通过契约合理获得了土地经营权、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全部生产要素,完成对农业领域生产经营方式的彻底改造。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通过契约合理向农业资本家索取地租。而农业资本家垫付的地租则成为预付成本,通过资本转嫁的形式,把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之间的不等价交换关系传递给终端消费者。同样,农业资本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费用也以资本转嫁的形式,传递给终端消费者。
基于资本主义地租的运动特点,本文将土地分为若干等级,构建出一个新的庸俗的级地租模型。一方面,级地租模型通过分析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论证了生产价值向市场价格的演变,证实价值向价格的蜕变。另一方面,级地租模型通过对多级地租和单级地租的研究,探讨了社会需求和资本逐利的矛盾变化,分析了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关系,为农业资本家明确地租底线和优化资本配置提供了方法思路。
级地租模型是不等价交换原则的重要延伸和应用。地租,形成于土地私有权带来的不等价交换,运转于剩余价值在部门内和部门间流动的不等价交换,实现于商品市场交易的不等价交换,最终毫不掩饰地揭示了私人所有权对劳动价值的无偿占有,是对资本主义时代物权法则最猛烈的抨击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