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创新绩效组态路径研究
——基于模糊定性分析法

2019-08-24姜启波谭清美

中国科技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赋值组态补贴

姜启波,谭清美

(1.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0 引言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与中兴通讯开展任何业务往来。该拒绝令的激活给中兴通讯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该事件的表象是因中兴通讯违反了合规控制而遭到美国商务部的全面封杀,给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教训是要加强合规和风险管理。但从本质上来说,我国的一些核心关键技术还相对落后,自主技术创新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为了实现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和自主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 “创新驱动发展”,2015年提出 “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要求既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又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五年创新投入以年均近10%逐年递增,但核心关键技术原创性和革命性创新增长缓慢 (如芯片制造、高端制造等)。大量的创新投入为什么不能提升创新产出呢?学者对此做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给出了相应的解释。经梳理发现,相关文献大多假定影响创新绩效的要素 (创新投入、人力资本、企业规模、政府补贴和外部融资等)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且是单向线性关系,再通过统计技术研究创新要素对创新结果的影响[1]。然而,创新要素之间往往是相互作用共同导致创新结果的产生,而不是由某单一要素 (如创新投入)决定的。因此,要素之间以何种组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创新绩效值得深入研究。

由于创新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创新绩效很难被量化,且衡量的标准不一。衡量企业创新绩效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知识产权的增加量,包括企业申请专利、商标和设计等方面[2,3]。二是企业创新产品销售占企业销售总收入的比例[4,5]。新增知识产权包含大量的信息,数据标准统一且容易获取,但由于企业新增知识产权无法反映和衡量创新产出质量和商业化水平也即企业创新绩效;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总收入的比例这一指标包含了新增知识产权、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对产出的影响,能够直接反映创新活动产生的绩效[6,7]。

关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多数学者以单一要素线性因果分析为主,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

(1)创新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创新投入是内部资源优势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直观反映,更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创新投入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产生创新绩效的关键要素。创新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2,4,5,8],也就是说随着企业创新投入的大量增加,企业创新绩效同方向增加。

(2)人力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人力资本是创新的载体,人力资本的高低将对创新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受教育的年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较为显著的效应[9,10]。

(3)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规模是否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主流观点有以下3种:一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具有 “行为灵活”的特点。因此,中小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强度,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11,12];二是大企业具有规模和资金优势,创新投入能够与企业战略管理各环节相融合,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知识溢出效应,创造更高的创新绩效[12,13];三是中小企业更倾向于激进创新,而大企业更愿意进行非激进创新[14],这两种创新均能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4)政府补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创新是一个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政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增加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2,8],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资金约束,政府补贴更加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产出[15];然而,政府补贴是一把双刃剑,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一定的 “挤出效应”[16],使得对政府补贴产生一定的依赖[17]。

(5)外部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创新投入资金一般有两个来源:内部资金和外部融资。当前,内部资金不足已经成为企业创新投入的阻碍[18,19],外部融资的难易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外部融资主要包括市场化融资 (如股票和债券市场)和银行系统融资,这两种外部融资对企业创新绩效起着重要的作用[20]。

(6)市场竞争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倒逼企业进行创新投入,进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有研究认为,竞争程度越低,企业垄断利润就越高,企业创新意愿就越低,创新绩效也就越低[21];但多数研究认为,适度的竞争更有利于企业创新,市场竞争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加强创新投入,获取创新绩效;当竞争超过一定程度后,竞争阻碍企业创新,也即适度竞争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绩效[22,23]。

以往文献为当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借鉴,但由于大部分学者仅考虑单一要素或两个要素交互,将其他要素作为控制变量,分析要素对创新绩效影响的 “净效应”[1],而要素以何种组合相互作用于创新绩效的研究尚有一定空白。为此,采用模糊定性比较分析法 (fsQCA),从整体和要素组合视角出发[24],研究创新要素之间相互依赖共同作用对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这也是本研究的创新。

1 理论分析

当前关于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假定要素之间相互独立且不产生相互反应,基于 “自变量-因变量”二元关系为基础的统计手段[25],研究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净效应。但这部分研究明显忽略了要素之间可能产生的 “化学反应”,于是基于 “权变理论”的研究者将要素之间进行两两交互,研究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1]。该方法明显有了较大的突破,能够从两两交互的 “整体”层面对因果关系进行解释,当三个要素交互或从整体层面研究因果关系时,这种方法已经无法进行解释。基于要素独立或 “权变理论”的常规研究理论框架 (见图1),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复杂环境下要素与创新绩效之间因果关系的解释。

图1 基于要素独立或 “权变理论”的理论框架

企业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原材料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26]。企业创新是一个需要大量投入和长期积累的过程,受企业自身资源、外部竞争环境和政府扶持等众多因素影响,其过程及创新绩效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27]。因此,在复杂环境中,要想探究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考虑要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共同作用,从 “集合-子集”的组态构型也即整体性关系出发来研究 “多重并发因果关系” (见图2)。

图2 基于组态的QCA研究理论框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模糊定性比较分析法 (fsQCA),从组态的视角研究要素以何种组态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定性比较分析法 (QCA)是社会学家Ragin于1987年在他的著作 《比较方法:超越定性和定量策略》中首次提出,并于2008年出版了 《重新设计社会研究:模糊集及其超越》,提出了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24]:

(1)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兼具两种分析方法的优点。

(2)引入数学中的模糊集理论,可以对数据进行模糊集合运算和逻辑运算。

(3)基于布尔代数和集合理论思想,将前因条件和结果转化为集合,通过集合运算和分析研究揭示被解释变量;因果关系具有多重并发性和非对称性。

2.2 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由于企业知识产权的新增加量转化成新产品需要一定的周期 (创新投入转化为新产品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新产品销售占企业销售总收入的比例,是衡量企业创新投入已经转化为销售收入的指标,可以充分反映创新投入转化为收益的滞后性。考虑到创新投入与收益之间的滞后性及指标的合理性,采用调查年度当年新产品销售占企业销售总收入的比例来衡量企业创新绩效 (用P表示)。当企业创新产品销售收入比大于35%时 (分位数为85%),企业创新绩效为高绩效;销售收入比小于5%时 (分位数小于40%)。

(2)解释变量。①创新投入。采用 “企业在过去三年内是否对创新活动进行投入”这一指标表示企业创新投入 (用I表示),如果企业进行了创新投入则赋值1,否则赋值0。②人力资本。采用企业全职员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企业人力资本 (用L表示)。③企业规模。依据 “Size:Small≤19;Medium≥20 and≤99 and Large≥100”,将企业分为小企业、中企业和大企业 (用Si表示)。④政府补贴。由于调查问卷中没有具体 “政府补贴”这一项目,故采用是能否能够获得政府的信贷扶持替代政府补贴 (用Su表示)[28]。企业从国有银行贷款赋值2,商业银行贷款赋值1,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赋值0。⑤外部融资。采用获得外部资金难易程度来反映企业的外部融资状况 (用F表示),外部融资极难获得赋值0,很难获得赋值1,中等难度赋值2,微弱难度赋值3,没有难度赋值4。⑥市场竞争。根据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进行赋值,市场竞争激烈,竞争程度 (用C表示)赋值0,竞争较激烈赋值1,中度竞争赋值2,微弱竞争赋值3,完全没有竞争赋值4。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1)数据来源。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对中国企业运营制度环境质量的调查数据。此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我国2848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企业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25个城市,涉及26个行业和部门,涉及的企业、城市和行业分布较为广泛。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主管,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对 “财务、竞争、商业环境、科技与创新、融资、腐败、企业能力、劳动力和企业绩效”等方面调查内容理解能力更加透彻。该调查数据是当前唯一可以直接获得的关于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整体情况的数据,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企业三年内创新投入情况及企业在调查年度的创新绩效情况;创新投入具有延续性,指标 “新产品销售占销售总额的比例”可以体现创新投入对绩效产生1~2年滞后性影响。因此,数据的整体可靠性和可信度均较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剔除相关指标回答 “不知道” “拒绝回答”等无效问卷,本文共收集了有效问卷1118份。

(2)数据集合化处理。本文利用fsQCA3.0软件,采用 “连续”模糊集方法,将企业规模、人力资本 (企业员工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创新绩效处理为范围在[0,1]之间的集合化数据。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变量样本描述性统计

注:样本数量n=1118。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实证结果

(1)必要条件的模糊性分析。必要条件是导致结果产生必须存在的条件,但是必要条件单独存在并不一定导致结果的产生。在模糊集中,可以通过计算一致性来判断单项要素与被解释要素的必要性关系,表2汇报了所有单项要素的一致性。由表2可以发现,创新投入的一致性大于0.9。因此,创新投入是导致企业高创新绩效产生的必要条件;其余要素的一致性都小于0.9,均不能构成企业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

表2 单项要素必要性分析结果

(2)构建真值表。根据理想影响因素一般为 4~7个的研究经验[29],在fsQCA3.0中,对6个创新绩效的影响要素进行真值算法分析,共计可以得到64组条件组态 (26=64)。由于样本数量较大,故将样本频数阀值设定为5,剔除样本频数小于等于5的组态;此外,再依据Fiss提出的 “一致性大于0.8”的经验临界值[30],剔除一致性小于0.8的条件组态后 (剩余被观察样本占总样本数的94.6%,远大于Ragin提出的经验标准:75%~80%[31]),可以得到企业高创新绩效的真值表,见表3。

(3)充分条件的模糊集分析。首先,对真值表进行指定分析,可以得出企业获得高绩效的简洁解,见表4。然后,再对真值表进行标准分析,剔除不符合经验临界值的组态 (整体覆盖率大于0.25,整体一致性大于0.8[30]),可以得出企业获得高创新绩效的4种要素组合也即4种组态 (优化解),见表5。由于简洁解基于简单类和困难类反事实分析,因而覆盖率和一致性必然降低[1]。在简洁解和优化解中均出现的要素为核心要素,其他要素为边缘要素;边缘要素可能在解释中发挥重要贡献,是不可或缺的前因要素[32]。

表3 企业高创新绩效真值

注:1表示该要素或结果出现,0表示该要素或结果不出现,N表述该组态样本出现的频数。

表4 企业高创新绩效影响要素组态 (简洁解)

3.2 结果讨论

由表4报告的结果可以看出,创新投入和政府补贴是企业取得高创新绩效的核心要素。企业开展创新活动需要长期大量投入资金,企业为此承担了投入风险和未来收益不确定性风险。政府为了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同时可以适当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对企业进行补贴,在企业创新投入和政府补贴的共同作用下,71%的企业取得较高的创新收益。该结果与政府经常使用财政补贴或信贷扶持促进创新发展政策是一致的,这也表明政府的创新补贴政策是有效的。

表5 企业高创新绩效影响要素组态 (优化解)

表5中整体覆盖率 (50%)和整体一致性 (81%)均大于经验临界值,4种不同要素组合均可以使企业取得高创新绩效。在组态1 (I*SU*F*C)中,企业进行创新投入、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且企业容易获得外部融资及没有市场竞争条件组合下,有83%的企业取得了高创新绩效。此外,该组态的原始覆盖率达到了最高的30%。组态1表明,在获得政府补贴、没有激烈市场竞争和外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更有利于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和提高创新投入的强度,进而引致高的创新绩效。而组态2 (I*~L*~SI*SU*C)则反映了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本不足、市场竞争不激烈且获得了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创新投入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这也反映了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本和创新投入资金方面的先天不足,迫切需要政府提供补贴以鼓励创新投入。组态3 (I*~L*SI*F*C)显示大企业在垄断市场时,人力资本不足以为创新提供支撑时,充裕的外部融资成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所需大量资金的重要保障。组态4 (I*~L*~SI*~SU*F*~C)反馈的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没有政府补贴时,低成本易获取的外部融资成为企业获取高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

3.3 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企业获得高绩效要素组态的稳健性,本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1)反向因果成因法。反向因果成因法是QCA最常用和传统的稳健性检验方法。在回归分析研究中,假设因果关系是对称的 (假设X→Y,那么~X→~Y也是必然结果);QCA研究则认为,正反因果关系是非对称的 (假设X1+X2+…Xn→Y,则不能必然得出~X1+~X2+…+~Xn→~Y)[31,32],如正向因果关系组态与反向因果关系组态完全不同,则说明正向因果关系组态是稳健的。本文首先借鉴反向因果成因法,对企业获得高创新绩效组态的稳健性进行检验。表6报告了企业低创新绩效组态,结果与企业高创新绩效组态截然不同,说明企业获得高创新绩效的组态是稳健的。

表6 企业低创新绩效影响要素组态 (优化解)

(2)临界值法。Fiss和Kask提出了另外一种稳健性检验的方法[30,33],在标准化变量时采用不同的临界值,如将企业低创新绩效和高创新绩效的临界值从25%和75%设置为5%和95%,再进行真值算法运算,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借鉴临界值法,将低创新绩效和高创新绩效设置为30%和95%,再次进行运算,计量结果见表7。表7的结果与企业高创新绩效组态是完全一致,说明企业获取高创新绩效要素组态是稳健的。

表7 企业高创新绩效影响要素组态 (优化解)

4 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世界银行将企业创新绩效分为技术创新、工艺创新 (主要指改善产品质量的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 (包括服务创新)四个方面,做了相应的问卷调查。那么,企业核心创新要素 (创新投入和政府补贴)从哪些方面促进了企业创新?本文借鉴统计学分析方法和fsQCA分析方法,分别对四种创新绩效展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4.1 核心创新要素与创新绩效类型:技术创新还是工艺创新

(1)核心创新要素对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的促进效应。为了验证企业创新核心要素与技术创新及工艺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STATA软件,分别对核心创新要素与技术创新以与工艺创新进行相关性分析,表8的实证计量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均与企业核心创新要素投入成正相关关系。当仅有创新投入单一要素时,在创新几率比方面,当企业有创新投入时,技术创新是没有创新投入时的12.83倍,远远高于工艺创新的4.95;而在企业创新投入产生绩效的边际效应方面 (平均半弹性),每增加一单位的创新投入时,技术创新增加0.71,略高于工艺创新的边际效应。当仅有政府补贴单一要素时,企业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几率比和平均半弹性相差无几。当创新投入和政府补贴同时存在时,核心创新投入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显著,而对工艺创新影响不显著。以上实证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企业核心创新要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工艺创新,也即企业更倾向于技术创新。

(2)企业技术创新与工艺创新的组态要素分析。为了验证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组态要素,使用fsQCA3.0分别对技术创新以和工艺创新的组态要素进行分析,表9和表10分别报告了实证计量结果。结果显示,企业创新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核心要素;在创新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技术创新有三种组态,而工艺创新只有一种;从覆盖率来看,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覆盖率为58%,工艺创新仅为9%,且技术创新企业的整体一致性也高于工艺创新的企业。以上实证结果及分析表明,企业创新投入更多的是以多种要素组合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而对企业的工艺创新影响较小。

表8 核心创新投入要素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下显著;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问卷,企业近三年采用技术创新或引进新技术赋值1,否则赋值0;采用或引进新工艺赋值1,否则赋值0。下同。

表9 技术创新影响要素组态 (优化解)

表10 工艺创新影响要素组态 (优化解)

4.2 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类型:管理创新还是产品及服务创新

(1)核心创新要素对管理创新与产品及服务创新的引致效应。企业核心创新要素的投入会对企业的管理和产品及服务产生一定影响,进而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和产品及服务创新。核心创新投入要素与企业管理创新和产品及服务创新的回归结果见表11。实证计量结果显示,企业创新投入或创新投入与政府补贴共同存在时,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创新效应更为明显,而政府补贴对企业的管理创新和产品及服务创新的影响相当。因此,依据实证结果推断,在1%的显著水平下,企业核心投入要素对其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创新引致效应更大,更加有利于促进产品及服务创新。

表11 核心创新投入要素与企业管理创新和产品及服务创新之间的回归结果

(2)管理创新与产品及服务创新的组态要素分析。表12和表13分别报告了企业管理创新和产品及服务创新的要素组态。实证结果显示,企业管理创新影响要素只有一种组态,且整体覆盖率很低,仅有9%;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创新影响要素有三种组态,整体企业覆盖率高达52%。可以看出,企业更倾向于以多种要素组合推进产品及服务创新,较少关注内部管理创新。

表12 管理创新影响要素组态 (优化解)

表13 产品及服务创新影响要素组态 (优化解)

5 结论及启示

本文从整体视角出发,采用世界银行关于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调查数据,通过fsQCA运算与分析,研究了影响企业获得高创新绩效的要素组合方式。

5.1 研究结论

从研究整体来看,企业为了获取创新竞争优势和提升企业绩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创新活动,当政府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补贴时,也即企业创新投入和政府补贴共同存在,相互作用时,企业的创新行为更容易获得成功,产生更高的创新绩效。对大企业来说,人力资本、内部资金和市场竞争是其天然优势,大量和长期创新投入会导致企业创新成本大幅提升。为了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此时外部融资的便利性和低成本对大企业获得创新成功显得更加重要。相较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规模、人力资本和资金方面存在着先天性不足,其创新活动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风险,中小企业的创新更加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外部资金的鼎力支持。因此,创新投入和政府补贴或创新投入与便捷的外部融资的要素组合成为中小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市场竞争在不同的要素组合中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多种要素组合特别是创新投入和政府补贴同时存在时,投入要素组合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及服务创新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5.2 启示

(1)政府要充分发挥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市场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和健全金融市场,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从制度层面保障和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完善的市场制度、产权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有力保障,可以从制度层面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风险;完善和健全的金融制度,可以为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降低企业创新金融风险。

(2)财政收入是政府履行政府职能和实施公共政策的资金来源。在财政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政府补贴,完善中小企业创新信息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更多的外部融资渠道,较为全面地扶持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从资金方面分摊和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风险,鼓励中小企业创新。此外,相对较弱的市场竞争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开展创新并做大做强。

(3)相比中小企业,大企业在人力资本、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方面更具优势,政府可以适当减少对大企业的创新补贴,取而代之的是为大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外部融资机制和渠道,让大企业通过自身和金融市场运作,获取创新资金并降低创新风险。

(4)在创新类型方面,创新投入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及服务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政府应加强对企业核心技术创新、关键技术跨越及新产品研发和服务提升等方面创新投入加大补贴力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和政府补贴的组合效应最大化,夯实基础原创新,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技术跨越。

猜你喜欢

赋值组态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强赋值幺半群上的加权Mealy机与加权Moore机的关系*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基于PLC和组态的新型回转类测试设备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