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评《水利工程概论》
2019-08-24宋书现
宋书现
沈振中,王润英,刘晓青,蔡付林 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ISBN:9787508483900定价:35.00 元
《水利工程概论》一书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常见的水利工程,概述了水资源、水库、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的基本概念,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整治建筑物和过坝建筑物等各种水工建筑物的组成、类型、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等,泵站、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的功能、类型和建筑物组成,施工导流的概念、导流建筑物和施工导流的一般程序,阐述了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内容,大坝安全监控的概念、安全监测的内容、常用的安全监控模型以及实时监控和安全预警系统的开发原则和主要内容。该书既可作为高校水文、环境、给排水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用书,也可供水利行业从业者自学使用。
如何在能源形势日趋严峻及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大背景下实现发展水利事业的目标,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水利事业发展无法脱离科技人才队伍的支持,一旦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则直接影响水利行业发展前景。由此可见,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学应以符合时代及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为前提条件,将水利工程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相结合,不断健全教学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及自觉性。鉴于此,笔者结合《水利工程概论》一书针对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分析。
随着经济、文化、技术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面临着诸多新的变化、新的挑战,推进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可促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不仅要实现经济、政治、社会的现代化,更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伴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观念的发展,社会大众逐渐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与时俱进、开展与中国国情相符的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对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人性化的行为模式,势必促进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可促进水利工程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水利工程专业而言,其发展的重点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健全的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基于此,水利工程专业应当充分明确德育的重要性,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扎实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等的培养,还应当注重对学生高尚人格、道德良知等的培养,以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教育理念不仅与我国国情相符,同样是当前全球范围众多国家所达成的共识,唯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方可称得上合格人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要想达成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中之重就是对人才思想道德的培养。与此同时,面对当前社会广泛存在的常德缺位、道德失范、信仰缺失等现象对人才德性培养所带来的极大冲击,如何强化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索一条科学可行的德才兼备人才培养途径是高校水利工程专业所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最后,可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及人文环境建设。现阶段,我国学者广泛认为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内容,并提出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前提基础,而后两项素质则是人口质量的核心内容。水利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等特征,水利行业发展可获取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有力支持,水利工程专业长期以来也为广大学生所青睐。因此,推进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培养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提高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必从整体层面促进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并促进人文环境建设。
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也发挥了极大的助推作用,但依旧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且与新时期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及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提高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对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全面分析。首先,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性不足。如今,我国社会已步入全新的发展舞台,基于此,水利工程专业也应当构建一套全新的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然而现阶段该专业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依然较为陈旧,表现出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观念存在问题。现阶段,一些高校依旧推行传统管理方式,缺乏创新的管理思想及形式主义观念占据重要地位,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教学方式方法存在问题。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大多采用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互动不足,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使得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缺乏动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不足。现阶段,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中大量泛谈无产阶级世界观、共产主义信念等,而对日常生活中现实问题较少涉及,难以满足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对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成效造成不利影响。最后,网络文化对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带来极大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对广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各式各样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学生在采集学习资源过程中倘若无法有效调节与网络文化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对自身价值观念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水利工程专业应当加大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学生对待事物的基本辨别能力,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学习。
一般说来,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目标以密切贴合水利工程学科规律及专业特色为前提,特别是教学期间着重强调营造求真务实、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形成创新之风、试验之风及践学之风,树立学生责任意识及担当精神。同时,充分发挥亲身实践的作用,鼓励学生验证自身所学知识,将现实生活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促使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得到更高层次飞跃,实现增强学生素养的目标。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中要着重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引导学生认清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怀,约束学生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尊德守法的习惯。
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可划分为互联网、校园内外及课堂前后等方面,其开放性特点较为鲜明,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遵循开放性的特点,弥补原有课堂教学模式中轻能力重知识、轻实践重理论的不足,将实践任务趋向、深化、具体化及专门化。同时,削弱教师自身权威,提倡以学生自我控制为主导,必要时教师予以辅助指导。此外,大学生是乐于接受教育及开展自我教育的主体,而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真正意义上做到立足于学生特点。如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减少根据教材开展的详细历史教学,而是利用水利方面的经典案例来引导大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以及观赏相关影片,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对国共两党力量对比与消长的知识点教学时,可以结合影片《1942》以及湘赣边界地区旱涝的资料,让学生对当时国民党的不作为以及共产党为抗旱抗涝积极贡献进行对比,得出中国共产党是时代与人民的必然选择的结论。
通常情况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倡学生自行组织活动且向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平台。受自主探究形式相对多样的影响,客观上要求相关教师协助学生组织水利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或辩论赛等活动,尽可能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也可利用读书月等活动进行读书竞赛。同时,自主探究不代表忽略教师自身引导作用,特别是学生开展各项活动时所需要的场所及资金必须予以支持,并且向学生提供知识及能力等方面软性支持。此外,综合考虑水利工程专业自身的特殊性,积极组织各种社会实践,尽可能将社会实践工作贯穿于学年始终,形成日常项目、暑假集体实践及寒假个体实践相结合的全员参与机制,并且结合不同时期及年级间差异性特点,秉持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组织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寒假时组织学生以个人调查的形式前往附近水利企业或坝区进行调研;暑假期间,组织年级或专业以集体组织的形式前往周边水利工程片区集中开展调研、学习活动。
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不只是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渠道,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以创设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学习氛围为前提条件,突显实践教学的开放性,侧重于增强学生自身自主认同性,并且合理评估实践教学成果,拉近教学双方的距离,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全方位体现水利工程的专业特色及学科规律,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专业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及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