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绿色创新系统演化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推动机制
2019-08-24齐晶晶
齐晶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当前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绿色发展、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目标的实现均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的关键。绿色发展思想蕴含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成为当今全球环境规制日益严格条件下争取市场地位,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利用绿色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是新形势下全方位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1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解构
1.1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在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的现实条件下提出的,它为我国经济体系建设提出了方向和目标,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及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1]。
1.2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形成新动能,并且在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及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的前提下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和创新环境等因素提出了新要求,以此为基础,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方面要求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加快老少边穷地区、资源型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推动重点地区的发展,如“一带一路”相关地区、京津冀地区及长江经济带,并且城市群作为区域的“增长极”,核心城市和腹地的协调发展是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求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推动要实现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对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进出口结构,区域开放布局以及对外投资方式的创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结构
依据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和主要任务,把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结构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产业体系。产业体系的构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业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即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中心任务,加强基础体系和人才体系的建设,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型国家建设为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发展思路,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新动能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对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各个地区在合作、互助、互补的基础上,发展产业经济,在主体互动、要素流动和空间均衡的基础上实现区域高质量、高效率、公平、可持续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产业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得到完善的,它也为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为要素的流动、主体的互动、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推动了一体化产业体系的形成。
第二,市场体系。市场体系的构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动力,它是各类市场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作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机制,它通过价格机制提高了参与经济主体的活力,在优胜劣汰过程中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也为经济主体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给予其发展的压力和动力,推动了有效率的经济体系的实现。
第三,政策体系。政策体系的构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保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加快完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这为经济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激励机制;其次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要素自由流动,这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能;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资源的稀缺程度及环境成本等,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健全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优胜劣汰,有利于现代化经济体系企业主体活力的提升;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从政府职能的角度,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度”的政策保证。
1.4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点
第一,整体性。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包括的六个主要任务,三个层次的结构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经济环境中的,六大任务的实现是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并且现代化经济体系结构内的三个层次也是互相影响的,因此这种整体性体现了整体大于各个部分之和的效果。
第二,动态性。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部各个任务和层次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节,并且体系内,各个经济主体也需要通过互动机制推动任务的完成和结构的架构。
第三,开放性。开放性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存在着一个不断发展与演化的过程,也与外界环境存在着资源、信息和知识等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第四,协调性。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要求实现区域内部与区域间、陆地和海洋、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也是高质量、高效率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五,复杂性。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多元的,并且主体之间就物质、信息和能量等要素进行着互动,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经济主体也要适时做出调整,这就决定了不管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身还是建设的过程都具有复杂性。
2 产业绿色创新系统的演化
借鉴毕克新对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的研究[2],曹如中对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演进的研究[3],王肖芳对绿色物流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4],可以对产业绿色创新系统定义如下,它是产业内相关创新主体交流互动,实现绿色知识、绿色技术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利用绿色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企业、产业和产业链层面上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2.1 初始阶段
企业是实现绿色创新的关键主体,产业创新系统的绿色演化始于企业的创新行为。企业在经济中的行为涉及从资源开发到产品最终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具体包括原材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使用、报废处理和回收等一系列活动,因此,企业是绿色创新的开发、采纳、商业化和扩散的主体,是绿色创新实现的关键环节。企业原材料获取的过程是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的过程,绿色创新促使企业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目的获取与使用资源,使得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合理化,导致不同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有序发展[5]。企业基于绿色创新进行产品生产,其商业化的结果会影响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合理的需求和供给结构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绿色创新离不开高效的管理与服务,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理念,尽可能采取科学管理方法、绿色低碳管理手段和管理流程,管理并限制从原材料获取到生产、销售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实现企业资源能源集约化利用和环境污染控制,从而进一步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绿色创新活动,加强对生产要素配置、产品开发和供给的影响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10]。同时,进行绿色创新的企业通过对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的改变,会间接影响产业结构,绿色创新会创造新的或某些潜在的中间和最终需求,通过连锁反应对需求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与这种需求结构变化相对应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一系列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影响它的前向关联企业和后向关联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绿色创新型企业形成[6-7]。
2.2 形成与成长阶段
从前一部分内容可知,企业是在微观层次上实现绿色创新战略的关键主体,但是企业的创新活动不是孤立的,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创新驱动力、创新环境、其他创新主体的活动等。由于绿色创新会带来环境的外部成本,因此,与传统创新不同,市场需求、技术发展、政府政策均是绿色创新的驱动力。创新环境主要包括创新文化和创新政策,社会大众对绿色创新的认识、认同以及政府政策对绿色创新的支持力度都作为环境因素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除了企业,其他创新主体,包括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等,也会进行绿色创新的相关活动,并对企业所从事的绿色创新活动构成影响。其中高校(科研机构)是知识创造的主体,可以为绿色创新的开展提供新知识;企业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主体,为绿色创新的最终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和商业化的保证。在这些主体中,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绿色知识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为纽带,知识与技术上的互动与互补,促成了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合并,三者共同进步就形成了以产学研为基础的绿色技术创新链,它推动了绿色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这也是产业绿色创新系统形成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绿色创新在具有同类属性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得到应用,并且影响到它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经济活动,绿色创新型产业和绿色创新型产业链得以形成。
2.3 成熟阶段
产业绿色创新系统也是绿色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系统。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中心形成的产学研技术创新链是产业绿色创新系统的核心,而其他创新主体如政府、中介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等对产业绿色创新系统的形成起到了辅助、引导和保障的作用。与一般创新系统不同,产业绿色创新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需要多重动力的推动,不仅有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还包括环境目标和资源目标,经济目标是指通过绿色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追求一种更为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变;社会目标是指绿色创新不仅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推动环境保护、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等意识的形成;环境目标是指通过绿色创新全方位形成生态环境的绿色保护机制,形成一种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开展的新型生产模式;资源目标是指通过绿色创新建立资源减量循环、高效利用的绿色开发使用模式,推动产业向集约型、创新型模式发展。在这四个目标的推动下,辅助性创新主体推动核心创新主体,完成绿色知识创造过程、绿色技术创新过程和绿色产品创新过程,即从新知识形成到产品产业化的过程。在绿色创新体系中,政府的作用高于传统创新,这是因为绿色创新所产生的外部成本使得环境规制和激励政策成为必要;中介机构是技术创新转移的主体,促进了绿色创新技术的扩散,推进了绿色企业、绿色产业、绿色产业链、绿色产业集群和绿色体系的层层递进发展;金融机构是绿色创新资金支持的主体,通过制定有效的投融资政策,对产学研的主体及时有效的提供资金支持,并且金融机构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了资金链,推动了主体间的互动和互补机制[8]。因此,目标体系推动核心主体互动机制形成,辅助性主体加以引导和保障,绿色创新在不同的产业部门得以扩散,在特定区域内,众多产业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绿色知识、技术、资源、人才、物资在紧密联系中得以流动,绿色创新型产业集群得以形成,开放的绿色创新模式的发展,推动了绿色创新机制作用于区域内部及不同区域之间,区域间协调互动的发展模式形成,反作用于目标体系,循环推进企业-产业-体系的绿色创新发展,产业绿色创新系统形成。
如图1所示,在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目标的推动下,核心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互动成为技术创新链,辅助性主体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与核心主体互动以保障、引导核心主体的创新活动,从而推动绿色创新型企业、绿色创新型产业、绿色创新型产业链、绿色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绿色创新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绿色创新体系的发展会反作用于目标体系和创新主体,推动目标提升,对创新主体提出更高的创新要求,进一步推动企业-产业-体系的良性循环发展[9]。
图1 绿色创新体系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系统
3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推动机制
3.1 政策体系建设的推动机制
政府是产业绿色创新系统的辅助性创新主体,与一般创新系统相比,产业绿色创新系统对政府部门的创新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绿色创新正的外部效应伴随着外部成本的产生,实施绿色创新的企业需要比传统创新企业付出更高的成本,如果没有政府的环境规制政策,企业出于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将为短期利益放弃绿色创新,无法形成绿色创新体系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系统,因此,需要政府的环境规制政策促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具体而言,政府部门要以长远发展战略为基础做好布局与规划,以规制政策与激励政策相结合,根据绿色创新的模式,有针对性地采用环境政策规制工具,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产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对绿色创新开发和使用的情况,采取不同强度的环境规制工具,在对环境规制强度进行合理规划的同时,要进一步遏制非绿色技术的研发。除此之外,制定并出台优惠的区域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合作竞争等方面的政策,对绿色创新企业给予资金资助、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推动产学研合作及产业链的整合,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的效率,并且通过营造绿色创新文化和宣传绿色创新知识为绿色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如图2所示,政府的政策包括规制、激励及其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政府一系列政策在微观层面上可以约束和激励企业个体,产业层面上可以规范产业发展的目标,宏观层面上可以为地区发展提供导向,为市场机制的形成奠定基础,并且规制和激励政策营造的良好的秩序和绿色创新氛围,推动绿色创新发展的社会、资源和环境目标的形成,进而促进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结构中政策体系的形成[10-11]。
3.2 产业体系建设的推动机制
企业是产业绿色创新系统的核心创新主体,企业的行为涉及从资源开发到产品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而对于绿色创新型企业,为了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目标,其生产全过程优先采用绿色创新,不仅可以提升传统动能,采用新动能,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行。绿色创新的采纳,可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改善,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而产业结构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及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绿色创新的机制是地区内相关创新主体和地区之间相关创新主体就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交流和互动,在这个开放的系统内,各主体、各子系统之间,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知识、信息、技术、物质和资金的交换,有利于新技术、新知识的流入,落后技术、弱质主体的退出,保持系统的生命力与竞争优势。基于这种交流互动,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的互助、合作和互补机制得到加强,各个地区可以基于自身的发展情况汲取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转移劣势资源和产业,不断提高自身产业发展实力,这种良性互动机制提高了地区资源利用的效率,缩小了地区间发展的差距,即相关资源不仅可以在企业内部流动,在企业外部,乃至区域外部可以流动,达到优势互补,在创新成果产生的同时,推动了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开放格局的形成,这三者又为创新型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因此,如图2所示,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及其创新主体的互动在产生创新成果的同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了供给侧改革、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这是一个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过程,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产业体系形成的过程[12-13]。
3.3 市场体系建设的推动机制
产业绿色创新系统的演化是绿色创新型企业、绿色创新型产业、绿色创新型产业链、绿色创新型产业集群、绿色创新体系的递进式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目标体系推动创新主体互动,产生绿色创新成果,并使之实现产业化,成果产业化是优胜劣汰的过程,是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过程,也是科技研发创新的市场化导向机制不断完善的结果。产业绿色创新体系内每一个层次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接受市场的检验,即需要根据所在产业特征,结合创新政策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等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过知识创新价值的评估,制定符合市场化需求的知识创新战略,将知识资产转化为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产品,实现知识价值的增值,从而形成利益领先知识优势。并且产业绿色创新系统通过对企业、产业政策、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创新平台等各种要素资源进行整合,促进了各种资源与生产要素在多层次和多范围内的活动,实现了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政府、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协同与融合,从而具有比等级组织灵活的优势,可以为产业组织提供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使产业组织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各类主体的互动和融合推动了各类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政策体系的约束,使各类市场在国家法令和政策规范下有序、规范地运行,资源的流动,促成市场形成健全的网络、合理的结构,企业-产业-体系的层层递进过程中,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得以完善,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动力机制。因此,如图2所示,目标体系的约束,创新主体的互动,推动企业-产业-体系的良性循环发展,进而促进了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提升了经济主体在竞争与合作中的效率,推进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14]。
图2 产业绿色创新系统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