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2019-08-23张青梅
张青梅
【摘要】目的:评价急诊患者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50例,隨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人性化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心理状况评分方面,相比于常规组,人性化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更低(P<0.05);在满意度方面,人性化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急诊患者护理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诊患者护理工作;应用效果
急诊科室为患者疾病诊治重要科室,工作任务繁重,风险高,急诊科护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当前我国医学模式不断发展进步,护理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人性化护理属于一种个性化、整体性护理模式,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本文选择近年来本院急诊患者进行研究,评价急诊患者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15-72岁,平均(42.6±4.5)岁,脑出血患者12例,脑梗死患者9例,心绞痛患者4例,人性化组患者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6-72岁,平均(43.3±4.7)岁,脑出血患者11例,脑梗死患者10例,心绞痛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意识不清、不配合调查。
1.2方法
1.2.1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做好患者病情观察以及生命体征监测,注意患者症状观察,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护理人员配合患者完成疾病的检查和评估。
1.2.2人性化组:人性化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1)环境护理,确保就诊大厅整洁、干净,有良好通风和管线,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就诊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微笑面对患者;(2)细节护理,患者病情较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准备各类抢救设备,加强患者焦虑和沟通,帮助患者对病情有清楚认识,在相关检查时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介绍检查的方法和目的等,输液时做好针刺部位观察,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调整输液速率;(3)心理护理,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往往会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时尽量使用温和态度,认真回答患者的问题和疑惑,结合患者心理情况给予针对性的疏导。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使用SAS、SDS量表评价,满意度总分100分,100分最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
相比于常规组,人性化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更低(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常规组与人性化组满意度分别(81.6±3.2)、(92.5±2.8),人性化组满意度更高(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重视人文关怀,提高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满意度,以患者为中心,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人性化护理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满足患者心理方面需求,减轻患者不适,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因此,患者临床护理中必须要重视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在心理状况评分方面,相比于常规组,人性化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更低(P<0.05);在满意度方面,常规组与人性化组满意度分别(81.6±3.2)、(92.5±2.8),人性化组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所述,急诊患者护理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