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的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9-08-23李馥萍
李馥萍
【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教学应用一对一的分阶段目标教学法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护士生共76名,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分别实施一对一的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每组38名。结果:不同教学法应用后,观察组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为(92.65±1.07)分、学习态度评分为(93.24±0.57)分、操作能力评分为(91.49±0.24)分,对照组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为(71.09±1.12)分、学习态度评分为(70.48±0.61)分、操作能力评分为(70.13±0.19)分,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儿科护理实习生实施一对一的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可有效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该种教学方法的推广意义较大。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一对一分阶段目标教学法
儿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主要针对小儿时期的身心、发育、保健及相关疾病进行防治。为了提高该科室的护理质量,做好护理教学工作意义重大。实验选取76例儿科护理实习生进行分析,其中对部分实习生实施一对一的分阶段目标教学法,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整体教学效果比较显著。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6名儿科实习生,将其按照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38名护生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设定为对照组,按照学历分析:大专生12名,本科及以上26名,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20.50±0.31)岁,男护生10名,女护生28名;38名护生实施一对一的分阶段目标教学法,设定为观察组,按照学历分析:大专生11名,本科及以上27名,男护生9名,女护生29名,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20.00±0.25)岁,比较两组护生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带教老师采用集中授课方式为学生讲解儿科护理相关知识,定期带领学生进入病房进行实际操作,连续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实践操作能力等进行考核,从中查找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观察组:一对一的分阶段目标教学法:选择一位职业素质良好、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且操作能力强的护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一位带教老师负责一位护生的不同实习工作,通常情况下,护生的实习时间是三个周,按照一周一周进行阶段学习。第一周,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及相关技能方面的学习,后两个周由高级责任护士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护理技能和护患沟通能力等。教学期间,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全面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
1.3观察指标
应用不同教学法后,观察两组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学习态度评分、操作能力评分,由本院护理部自行设置考题,了解护理教学效果。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1.0)统一录入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描述过程中用±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描述过程中用%表示,数据组间差异分別用t和X2表示,统计学意义判断标准:P<0.05。
2.结果
详细见表1: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学习态度评分、操作能力评分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整个护理内容围绕小儿的健康为中心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因此,儿科的护理教学目标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衔接,实现教学一体化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由一位带教老师为多个学生进行集体授课,这样虽能满足教学要求,但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
一对一的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分阶段由不同带教老师为学生开展教学指导,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但保持了带教的连贯性,而且能够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保证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且能够达到循序渐进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教学期间,带教老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启发、互动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全面保证教学效果。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学习态度评分、操作能力评分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偏高,(P<0.05)。可见,一对一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在临床儿科护理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同阶段,教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实习生能够扎实掌握儿科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
综上,对儿科护理实习生实施一对一的分阶段目标教学法,可有效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该种教学方法的推广意义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