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
2019-08-23张峰徐奎
张峰 徐奎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47例,通过随机分组将所有的患者分组为西医治疗组(n=73例)和中西医结合组(n=74例),并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95%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4.93%,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颈性眩晕;治疗效果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变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患者群体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若不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眼花等临床症状,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甚至可能引发其他心脑血管病变,需要医护人员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为此我院将收治的147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了疾病治疗研究方案的制定,制定的治疗方案主要阐述内容表明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10月份至2019年3月份按照随机分组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7例颈性眩晕患者,将其分组为西医治疗组(n=73例)和中西医结合组(n=74例)。其中西医治疗组男性病患37例,女性病患36例,患者年龄41-76岁,均值为(58.31±1.22)岁。另一组中西医结合组男性病患36例,女性病患38例,患者年龄42—75岁,均值为(58.08±1.62)岁。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组:使用倍他司汀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期间,指導患者每天服用3次的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规格:6mg,国药准字:H20040180)治疗疾病,每次服用8毫克的药物,并且以1周为1个疗程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治疗措施。西医治疗方式与西医治疗组的相同,而所使用的中医治疗,则指导患者通过服用中药颈复汤的方式接受治疗。为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水蛭1.5g、地鳖虫1.5 g、地龙1.5 g、羌活1g等药物作为处方药,进而将其加入到200毫升的水中进行药物的统一煎制,进行150毫升药物的煎制,每天服用1剂,分早晚各服用1次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同样以以1周为1个疗程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1.3观察指标
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使用《实用眩晕诊疗手册》中颈性眩晕患者症状对患者眩晕情况进行评估,共5个选项,满分30分,分数越高,便表明患者症状改善越良好。患者经过治疗后总分达到30分,表明患者的治疗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的总分10-30分,表明患者的治疗为有效;治疗后总分没有升高或出现降低,表明患者的治疗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和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患者之所以会患上颈性眩晕这种疾病,与患者受到了颈椎退行性病变、椎动脉硬化、钙化和形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动脉创伤的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进而随着病情的持续恶化导致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最终引发眩晕,对于患者正常生活的开展有着极大的阻碍,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而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西医治疗措施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所使用的一种常见的治疗措施,比如倍他司汀的使用。虽然这种药物在使用期间能够达到对患者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一基底动脉系统明显的扩张作用,有利于患者血循环问题的改善,对于患者颈性眩晕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效果。
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缺乏稳定性,仅仅依靠这种治疗措施缺乏理想的效果,不利于患者疾病问题的进一步改善。而随着我国对于中医治疗措施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对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并且进行中西医的结合治疗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中医理论将颈性眩晕归为“眩晕”范畴,认为这类病变通常由风痰、肾虚、肝亢、阻络等因素引起。而在治疗期间将水蛭、地鳖虫、地龙等药物运用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在治疗期间达到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熄风通络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拥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结合研究,颈性眩晕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显著优于使用单一西医治疗措施接受治疗的患者(P<0.05)。以此表明,为了促进患者身体健康问题的改善,帮助患者减少受到颈性眩晕问题的影响,需要对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