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疗效观察
2019-08-23龚海山陈红君
龚海山 陈红君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肝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n=40)和行腹腔镜微创治疗的实验组(n=40),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肝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肝胆结石;疗效
肝胆结石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发病于人体肝胆系统内部的任何部位,可分为胆总管结石、肝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等。该疾病发病因素较多,运动量少、肥胖、肝硬化、遗传等均可导致肝胆结石的发生,患者一旦发病,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该疾病,以往传统的开腹手术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随着微创手术中腹腔镜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治疗肝胆结石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0例肝胆结石患者进行分组对比,旨在探究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疗效,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肝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男22例,女18例;年龄28~76岁,均数(51.34±5.46)岁;实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7~74岁,均数(49.80±5.22)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患者无其他重大脏器疾病,符合肝胆结石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嘱咐患者术前禁食,取仰卧位,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于肚脐下缘取一切口,建立腹部压力在13mmHg左右的人工气腹,采用四孔法进行操作。再置人腹腔镜探查,切開患者胆总管后,吸尽胆汁,然后通过水流作用清除较小结石,对于较大结石需用电碎机粉碎后再取出。确认结石清除完毕后,缝合胆囊间断缝,常规切除胆囊,然后从主操作孔中取出结石与胆囊,并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最后放置引流管,术毕。术后3周对患者胆管进行造影检查,若患者体内还留有结石,可在术后2个月内对患者进行胆管镜经T管瘘取出结石。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期时间及住院时间4项进行对比。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分为3个等级,其中显效:患者J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彩超、CT检查肝胆区无结石;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一定好转,肝胆区结石清除率≥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肝胆区结石清除率小于50%。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录入SPSS21.0系统中进行处理分析,设定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2。
3.讨论
肝胆结石主要是胆囊或肝胆管等胆道系统发生的疾病,该疾病形成原因复杂,胆管感染、胆固醇代谢失调、但只排出减缓等均可引起肝胆结石的发生。临床上一般表现为上腹闷胀不适、嗳气、肝功能损坏、黄疸等症状,不但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日常生活也带来极大不便。以往,临床主要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肝胆结石,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但该手术方式不但手术时间长,而且术中出血量较多,对患者机体损害程度较大,不利于患者预后。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治疗肝胆结石的手术中越来越普遍,深受患者及医生的认可。有学者指出,对肝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治疗能有效清除患者病灶中的结石,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结石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其手术视野更清晰,操作更简单,能有效避免对患者其他脏器组织的牵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与孙永欣、张海峰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腹腔镜微创手术在临床肝胆结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将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治疗肝胆结石中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该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创伤小,减轻了其痛苦,对患者病情的康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