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出现心肌损害的原因及有效治疗措施
2019-08-23艾莉莉张元铭丁芳
艾莉莉 张元铭 丁芳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病毒肠炎患儿出现心肌损害的原因,探讨有效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并且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心肌损害组以及无心肌损害组,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治疗措施。结果:1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有73例发生心肌损害,心肌损害发生率为60-83%。统计分析结果提示心肌损害患儿的年龄(<1岁)、呕吐、代谢性酸中毒等影响因素与非心肌损害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出现心肌损害与呕吐、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年龄<1岁有关,临床上针对有以上危险因素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及时进行心脏功能检查,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儿童;心肌损害;影响因素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肠炎的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会破坏小肠绒毛,导致婴幼儿出现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以及电解质平衡紊乱。随着对轮状病毒肠炎的研究不断深入,轮状病毒肠炎引起的心肌损害逐渐得到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意在探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出现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以及可行的应对措施,现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病例资料完整,既往无心脏器质性病变史,患者监护人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根据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心肌损害组以及无心肌损害组,心肌损害组73人,其中男性38人,女性35人;无心肌损害组47人,男性22人,女性25人。
1.2研究方法
收集120例患儿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发热、有无腹泻、有无呕吐、代谢性酸中毒、脱水,对比分析心肌损害组以及无心肌损害组以上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差异。
1.3观察指标
心肌损害标准:(1)LDH大于250U/L;(2)CK大于269U/L;(3)CK-MB大于25U/L;(4)AST大于45U/L;(5)a-HBD大于182U/L;(6)心电图检查出现两个及以上ST—T段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例数(%)”的形式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心肌损害发生情况
1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经心肌酶谱以及心电图检测有7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心肌损害发生率为60.83%。
2.2影响因素分析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提示心肌损害患儿的年龄(<1岁)、呕吐、代谢性酸中毒等影响因素与非心肌损害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轮状病毒是常见的肠道病毒,容易破坏小肠绒毛,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轮状病毒肠炎可表现为呕吐、腹泻,随着病程进展会出现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轮状病毒肠炎常常会伴发心肌损害等肠外并发症,严重威胁婴幼儿的生命健康。本研究纳入了120例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对比研究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儿中发生心肌损害的有73人,占60.83%,患儿的年龄(<1岁)、呕吐、代谢性酸中毒是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
临床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时,对于年龄小于一岁以及发生呕吐、代谢性酸中毒的患儿,要警惕心肌损害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以及心肌酶谱,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并予对症治疗,防止心臟衰竭的发生。目前尚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伤的明确治疗方案,但是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多,例如,赛若金联合无乳糖饮食以及磷酸肌酸钠联合喜炎平注射液的治疗方案均在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是其具体的实施应用以及其他可行的治疗方案的推广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