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探讨
2019-08-23李奎智
李奎智
【摘要】目的:分析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本院中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抽选76例患者进行实验。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橙色为实验组,白色为对照组,每组中38例患者。实施大骨瓣减压术的患者为实验组,实施保守治疗的为对照组,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NIHSS、ADL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生理能力恢复率和对照纽相比明显更优,同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L评分,实验组更高,而NIHSS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大骨瓣减压术应用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还有助于帮助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术;大面积脑梗塞;相关因素
大面积脑梗塞大部分都是因为颈动脉主干和大脑中动脉主干完全性卒中,所以导致该区域的脑组织损伤坏死,是在脑卒中内比较严重的情况。因为其发病急,致残率高,所以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本次研究随机抽选76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进行实验,分析将大骨瓣减压术应用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的效果,现将成果整理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抽选76例患者进行实验。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橙色为实验组,白色为对照组,每组中38例患者。在实验组中,女性16例,男性22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3.7±5.8)岁,在对照组中,女性19例,男性19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4.3±5.1)岁。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保守治疗:包含吸氧、脱水、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同时控制其血压和其他致病原因。实验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麻,选择患者梗塞位置的额颞顶部进行切口,将颞肌瓣进行分离,同时保护其供血的血管,随后剔除三分之一的颞骨,可见向外膨出的梗塞腦组织,将颞肌瓣覆盖于其表面,随后缝合帽状腱膜和头皮,给予引流管来引流。
1.3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记录其死亡率、致残率等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其1NIHSS、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其ADL等评分和本文中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均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生理能力恢复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同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L评分,实验组更高,而NIHSS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大面积脑梗塞具有发病快、病情严重的特征,就算通过抢救成功,其日后的生活能力也不能完全恢复,大部分患者还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其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但其脑梗死位置和范围的不同,发病症状也各不相同。
本次实验显示,保守治疗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患者的死亡率更高。而大骨瓣减压手术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且整个手术时间短,不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影响,可以对其颅内高压进行缓解,同时改善其脑部受损组织的血氧供应能力,减轻脑组织对局部神经的压迫,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同时将该手术和传统开颅手术对比,其预后效果也明显更优,其通过手术可以对脑组织进行减压,对脑灌注进行改善,对缺血的脑组织进行挽救,防止其脑梗塞范围增加。
综上所述,将大骨瓣减压术应用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还有助于帮助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