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合出版为抓手,构建教育出版生态圈
2019-08-23赵锋
赵锋
摘 要: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推动了出版产业有史以来最具变革性的发展。面对出版融合发展的时代命题,以用户需求为本位、知识服务为核心、融合出版为路径的教育出版生态圈正成为传统教育出版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在实践中,“大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出版范畴不断延伸,需求响应能力提升下的多维知识服务平台产品不断丰富,融合发展整体解决方案下的教育出版云平台初具雏形,对外合作交流下的融合出版“朋友圈”不断扩大。
关键词:生态圈 教育出版生态圈 融合出版 知识服务
从2002年颁布《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的《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到2010年发布《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再到2015年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政策的引导下,传统出版企业纷纷加快改革步伐,形成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经验。
近二十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融合发展不仅是传统出版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传统出版企业赖以生存的必由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打造融合产品。”
作为中国图书出版市场中占比超过60%的教育出版,如何抓住“互联网+出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机遇,形成其特色,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2018年,基于十多年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以大教育为宗旨,以教材、学术著作、社会读物为主要产品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华师大出版社”)率先提出了构建“教育出版生态圈”这一概念。本文以华师大出版社的实践为基础,尝试对“教育出版生态圈”的概念理解、主要特征及构建路径进行分析阐述。
一、教育出版生态圈的提出与界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崛起,以互联网生态圈为代表的生态圈概念成为了各领域(主要是经济领域)构建新型发展模式的代名词,有“阿里生态圈”“乐视生态圈”等以企业名称冠名的生态圈,有“养老产业生态圈”“体育产业生态圈”等以产业定位冠名的生态圈,也有“民企服务生态圈”“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等以服务功能冠名的生态圈。
概念的流行,反映出其较为广泛的社会接受度。但与此同时,概念的流行也易导致概念的泛化和模糊化。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所要论述的“教育出版生态圈”,有必要对“生态圈”“出版生态圈”“教育出版生态圈”等概念做适当阐述。
1.生态圈
我们先了解一下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圈三者的概念。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圈,是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活动于其中的生物组成的地球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人们开始把生态圈概念引入商业和产业发展模式和布局形式的重新构建。生态圈,就是发起者为了促使企业在边际效应极低的互联网进一步发展,防范竞争对手,培育新的盈利点,通过并购、联盟、开放等形式,横向进行扩张,纵向进行深化,建立起来的一个循环商业竞争体系[1]。“生态圈”一词带来的最大启示,是让我们从产业整体而非个体的视角审视自身的发展,从而对自身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定位和规划,并积极构建起开放、共生、共赢的生态系统。
2.教育出版生态圈
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并探索构建出版业的生态圈。出版生态圈是“出版活动中各种主题赖以生存的环境”[2],是“为了阐释出版媒介与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间的联系”[3],包括了“需求生态位、资源生态位、技术生态位、传播生态位和制度生态位”[4]。通过内部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一个创意多种形态、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的数字出版模式,创造从数字出版、创意衍生到大数据和增值服务的产业链,重构盈利模式[5]。
作为出版生态圈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多年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教育出版在“大教育”理念引领下,立足丰富内容资源、打造教育云平台、扩展延伸教育出版范畴,通过优质内容建设、用户维护,持续输出知识服務,已初步构建起教育出版生态圈雏形。在这一生态圈中,教育出版企业可以进行融合出版、资源平台、教师教育、信息服务、游戏申报、国际交流、文化空间、IP运营等方面新业态、新模式的多元发展。未来,教育出版可能会形成一个包含一两家平台级企业及众多提供细分服务的中小型企业的生态圈[6]。
二、教育出版生态圈的特征
传统的教育出版生态圈,是以出版企业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由用户、作品、营销、服务等主要环节构成的生态圈,各环节之间相对独立、较少互动,出版企业居于主导地位。而在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互联网开放、共享、去中心化、用户思维等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入,主动打破原有生态圈的平衡,积极构建以用户需求为本位、知识服务为核心、融合发展为关键的新型教育出版生态圈。
1.强化以用户需求为本位的出版逻辑
科技的进步不断满足着人类的需求,同时,人类的需求也不断促使科技向前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使数字阅读、移动阅读成为可能,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阅读的需求,阅读内容更丰富,阅读方式更多元、更便捷,而不再受限于物化的“纸”或“磁带”。对于教育出版企业而言,其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把纸质书变成电子书,而是要对供求关系重新定位,即从“供应本位”转变为“需求本位”。
强化用户需求本位,凸显的是教育出版生态圈内在出版逻辑的改变。以教辅类产品为例,原先的出版逻辑是教学效果的巩固需要有配套的辅导材料,教育出版企业组织优秀教师编写后供应给学生,而较少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体验;而从用户需求出发,其出版逻辑就变成学生要巩固所学知识需要适合的辅导材料,教育出版企业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组织优秀教师进行开发,再通过平台进行推送,基于用户使用后的数据进行改进。
2.确立以知识服务为核心的出版生态
长期以来,书籍是记录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也造就了以书籍出版为核心的教育出版生态。但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削弱了书籍在记录和传播知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书籍这一核心的式微,对于传统教育出版生态的冲击是致命的。这就需要教育出版确立新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帮助知识消费者筛选和整合信息,向知识消费者提供知识终端产品以满足其需求的过程[7]。教育出版的本质是教育知识的传播,在用户需求为本位、知识服务为核心的教育出版生态圈中,教育出版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知识资源优势,通过构建权威系统的教育出版知识框架和基于智能信息技术的教育知识服务平台,为有教育和学习需求的用户提供“产品+服务+增值”的新型知识服务模式。
3.推动以融合出版为路径的出版转型
每一次技术的改进和革新都会推动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与过往相比,此轮由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的转型,对出版业来说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可以说,它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出版”。与传统出版相对封闭的“作者—编辑—印刷—发行”产业链不同,生态圈概念下的出版更强调开放和融合,既包括出版各环节或要素自身的开放融合,也包括出版与外部其他领域之间的开放融合。
对于教育出版而言,开放意味着内容来源、编辑手段、产品形态、营销方式、服务模式等的多元化,融合意味着内容与技术、线下与线上、生产与服务、资源与平台等的互动、共生、共赢。一个直观的例子就是,教育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不仅可以是线下销售的纸质书,也可以是线上阅读的电子书;不仅可以是书,也可以分解成供媒介传播的若干知识模块;不仅可以是文字的传播,也可以是音频、视频的传播;不仅可以是作者成果的单向传播,也可以是读者与作者在线实时互动,等等。开放融合,让出版转型的路径选择变得更多元,也更能体现知识服务的教育出版生态圈价值。
三、融合出版与构建教育出版生态圈
传统教育出版的范畴主要有两类,一是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教材教辅出版,二是与教育研究相关的学术成果出版。因教育特殊性的“保护”,非纸化阅读对教育出版产生的冲击相对缓和,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偏安一隅”。因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规划已明确提出要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开展智能教育等目标。“教育+互联网”脚步的加快,也需要教育出版企业积极探索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态圈,并仍能发挥其主导性。在这方面,华师大出版社以融合出版为抓手,积极开展构建教育出版生态圈的实践探索。
1.确立“大教育”理念,延伸教育出版的范畴
教育,是教育出版企业的立身之本。随着教育社会参与度的提升,其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显著的丰富和扩展,这也对传统教育出版企业提出了挑战。为应对挑战,华师大出版社确立“大教育”理念。
为巩固自身在教育学术出版领域的领先地位,在做精《大学语文》《一课一练》等品牌产品的同时,华师大出版社实施了“中国教育发展出版工程”,陆续推出“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纪念教育改革开放40年丛书”“教育公平研究译丛”“2035年教育战略研究系列”“教育实证研究经典作品译丛”“教育学精品教材系列”等系列丛书,不断提升中国教育出版的影响力。
在人文社科出版领域,华师大出版社每年也出版大量学术水平和可读性兼备的社科图书和格调高雅的文艺类图书,已经形成“六点图书”“薄荷实验”“独角兽”等多个图书品牌。每年举办上百场读书活动,打造“大夏读书节”“大夏读书会”“普鲁斯特下午茶”等文化活动品牌,塑造城市文化名片。
此外,华师大有不少教育期刊资源,为形成书刊良性互动态势,发挥优质作者、编辑资源的共享作用,华师大出版社成立了期刊分社,运营《全球教育展望》《俄罗斯研究》《历史教学问题》《中文自修》《数学教学》《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化学教学》《生物学教学》《地理教学》《大众心理学》等10种核心期刊,致力于促进期刊与图书的融合发展。
2.提升需求响应能力,开发多维知识服务平台产品
在教育出版生态圈中,为体现用户需求为本位的出版逻辑,华师大出版社依托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华师大社)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积极探索,其响应能力明显提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关键。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华师大出版社与咪咕传媒合作开发出了“大夏悦读”教师教育云平台。平台根据学科、阶段等细分教师阅读领域,通过定制版Kindle、咪咕阅读APP、微信端和网站,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和精品网络课程的学习。同时,进一步扩大公益平台“大夏读书节”活动范围和方式,打造线上线下教师阅读与交流平台,提升教师专业阅读素养。“大夏悦读”教师教育云平台,是构建“资源平台+资源内容+运营服务”三位一体知识服务生态环境的一次成功尝试。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科创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为满足科创教育的现实需求,华师大出版社积极响应,组织业界专家和优秀教师开发包括国内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和《乐高教育STEAM基礎教育》《AI上未来智造者——中小学人工智能精品课程》系列丛书在内的科创教育系列项目,内容覆盖从学前到K12全学段,提供从创客教育、3D互动教学到人工智能的丰富学习资源,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教辅出版是华师大出版社的传统优势品牌,在这一资源优势基础上,出版社开发出了基于二维码和微视频融合的“智慧树”数字学习平台。平台将海量的教育视频资源融入纸质图书中,利用二维码等相关技术精准地对某个试题、某个知识点进行解析,使学生不出家门即可享受名师的辅导;同时,对于学习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数字化手段指导传统出版的发展,带动纸质书销量,打造前后端全面“书网合一”的教育出版新业态。
3.基于融合发展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教育出版云平台
基于十多年数字化转型的华师大出版社提出了建设一套完整的基于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整体解决方案——“智慧树”教育出版云平台。该平台以用户为中心,以便捷、高效、智能为设计前提。在技术层面,它包含三大中心(资源中心、发布中心和用户中心)构建起的立体矩阵,同时通过一个核心枢纽(数据响应)贯通内容、渠道、用户、服务几个维度的统一和谐、融合共生,重新定义产业生态。通过构建“智慧树”教育出版云平台,从出版社底层架构出发,根本上改变现有产品出版的生产模式,将融合出版理念真正融入到整体流程,实现“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
目前,“智慧树”资源中心已将出版社所有图书、音视频、课件等资源统一精细化、碎片化管理,完成企业内部资源全方位管理,图书资源达9000多本,各类多媒体资源数量达到百万级别;发布中心通过预留接口,将对外发布提供知识服务的内容分发到阿里云,形成“一次制作多次发布”的完整模式。作为融合产品研发底层技术引擎,这两大模块的建成为下一步用户中心即大数据中心的用户画像分析提供了产品内容的支撑。
4.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提升融合出版“朋友圈”
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不仅体现在内容出版、技术应用、平台开发等方面,也体现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合作的意愿,吸引更多新的参与者,开拓更多新的市场。
借助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这一重要平台,华师大出版社以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的形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出版融合相关方向的研究课题。课题发布后即吸引了来自各高校、科技公司科研人员的积极参与,2018年确立了8个与“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的融合新探索”“智能出版和智能教育的新形态”“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未来出版新模式”“知识驱动的智能推荐和画像技术”研究方向相关的课题。
华师大出版社还与上海市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化合作。双方联合开展“融合出版实验基地”建设,借助重点实验室优秀的内容资源和庞大的市场力量,以及在融合出版领域积累的先进经验,结合新闻出版职校既有的人才培养力量和科研能力,打造一个集数字内容资源加工(生产方式)、产品制作与分发(传播方式)到数字资源营销(运营模式)为一体的新时代融合出版实验实训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培养高水平、专业化的中高职融合出版人才,着力打造面向融合出版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机遇垂青有准备者。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测试让上海的数学教学获得了世界的关注,也让华师大出版社的《一课一练》获得了国外同行的关注。抓住这一机遇,2015年华师大出版社与英国著名教育出版集团哈珀·柯林斯(Harper Collins)签约联合出版《上海数学·一课一练》(英国版),在五大洲主流渠道实现销售4万多册的佳绩,2018年双方又继续合作推出了《三招过关》(英国版)。
教育出版生态圈构建的日趋成熟,也预示着融合出版的“朋友圈”日益壮大,而这也将使教育出版行得更远、走得更稳。
参考文献:
[1]何太极.大话互联网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李芳.论编辑在出版生态圈营建中的作为——以教育理论著作出版为例[J].中国出版,2015(7):16-19.
[3]沈珉.人工智能技术再造出版生态[J].出版广角,2018(1):20-22.
[4][5]趙晓芳.面向基础教育的数字出版生态圈运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5):129-132.
[6]于春迟.新型出版生态下的教育出版[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08-30.
[7]魏国强,陈莹,吕鹏启.教育出版的知识服务功能转型研究[J].出版广角,2018(12):44-46.
(作者单位系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