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绒白乳菇生理活性物质的提取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19-08-23许秀妮董云云余小芬刘月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提取方法

许秀妮 董云云 余小芬 刘月芹

摘要    临床上大量的化学药物治疗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大,而天然药物具有作用温和、低毒、副作用小等药理特性,天然产物成分的提取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先后对绒白乳菇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绒白乳菇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和药理特性,以期为抗癌、抗衰老等临床药物的研制提供新的配方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绒白乳菇;活性物质;提取方法;药理特性

中图分类号    R2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3-006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Progress  on  Extrac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Phys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from  Lactarius  vellereus

XU Xiu-ni    DONG Yun-yun    YU Xiao-fen    LIU Yue-qin *

(School of Life Sciences,Yan′an University,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chemical drugs have great side effects on human body,and natural drugs have mild action,low toxicity,small side effects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the extraction of natural product components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At present,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carried out some research on Lactarius vellereus successively.In this paper,the extraction methods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active substances from Lactarius vellereus were reviewed,in order to provide new formul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i-cancer,anti-aging and other clinical drugs.

Key words    Lactarius vellereus;active substance;extraction method;pharmacological property

真菌絨白乳菇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红菇科、乳菇属,主要生于阔叶林内地上,分布于陕西、云南、四川等地区,其菌丝常伸入栎属植物的根皮层细胞间形成共生的外生菌根;收录于《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等功能,为“舒筋丸”原料之一。目前,已经从绒白乳菇子实体中分离出倍半萜类、多糖类、生物碱类等许多化学成分。其中,乳菇属真菌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倍半萜[1],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等药理作用[2];而关于色烯类、兹醇、牻牛儿酚类等理化性质的研究报道还很少见。

绒白乳菇的浸提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很小,但其有明显的抑菌等作用。冯建明等[3]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绒白乳菇内鹅膏毒肽类和鬼笔毒肽类的含量,结果未测出毒素;但是绒白乳菇发酵液的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和常见食品污染微生物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4]。

1    绒白乳菇中的活性物质

1.1    倍半萜物质

1.1.1    Lactarane型。该类型广泛地存在于大多数乳菇属真菌中,为乳菇属真菌特有的倍半萜,其母核结构是五元环骈、七元环骈、五元环的乳菇烷Lactarane型倍半萜,也是最常见的倍半萜。已经从绒白乳菇中提取出来的主要有4种类型,即呋喃型乳菇烷、绒白乳菇醛、内酯型乳菇烷、裂乳菇烷。

呋喃型乳菇烷:Daniewski等[5]用乙醇浸提法从绒白乳菇中分离出了呋喃型乳菇烷,其是倍半萜为五元环呋喃环时的化合物。

绒白乳菇醛:绒白乳菇醛是当乳菇烷五元环开裂时形成的,是Magusson等[6]在1974年首次从绒白乳菇中分离出的Lactarane型倍半萜化合物。

内酯型乳菇烷:内酯型乳菇烷是当Lactarane型倍半萜的五元环为五元内酯环时形成的。呋喃型乳菇烷被酶氧化可形成内酯型乳菇烷,大多乳菇因含有内酯型乳菇烷而具有起到自身防御作用的辛辣味。1974年,Magusson等[6]第1次从绒白乳菇中分出该类型化合物;之后,昝立峰等[7]从绒白乳菇中离出2种该类型化合物,且其中1种为高度不饱和的倍半萜;Kamo等[8]也从绒白乳菇中分到了该类型化合物。

裂乳菇烷:Lactarane型倍半萜母核结构七元环开裂时为裂乳菇烷。1974年Magnusson等[6]从绒白乳菇中第1次分离到1种该类型的化合物;之后,Bernardi等[9]从绒白乳菇的正己烷室温浸提液中分离到裂乳菇烷的另一类型化合物。

1.1.2    Marasmane型。到目前为止,从绒白乳菇中分离出的有小皮伞烷Marasmane型化合物和异小皮伞烷Isomarasmane型化合物。

小皮伞烷Marasmane型:由五元内酯环骈六元环骈五元环组成的倍半萜母核为小皮伞烷Marasmane型。在1983年小皮伞烷Marasmane型化合物首次被Sterner等[10]从绒白乳菇中分离得到。

异小皮伞烷Isomarasmane型:异小皮伞烷Isomarasmane型是五元内酯环裂环的新化合物。其中,有5种新化合物被Wlodzimierz等[11]从绒白乳菇乙醇浸提液中分离出来。

1.1.3    其他类型。强活性的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大量存在于乳菇属真菌中[12],这极大地促进了萜类化合物在真菌体内的化学合成作用,因而不断发现各种新类型的倍半萜化合物。据报道,绒白乳菇95%提取物中一个非常罕见的倍半萜被提取出来,这个倍半萜为高度官能团化的新架倍半萜[13]。倍半萜类是绒白乳菇分离物中最重要的成分,其分子骨架是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15个碳原子构成,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倍半萜化學结构复杂多样,且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广泛的生物活性,目前对倍半萜类物质的药理研究较多但是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14]。倍半萜类是目前从绒白乳菇中分离出的最主要活性物质,其开发利用将成为绒白乳菇进一步利用的重要课题。如果能够进一步研究,将该提取物制成临床药品,在治疗肿瘤等疾病方面将会有很大的突破。

1.2    多糖类物质

多糖类化合物分离难度大、结构复杂,直到近几年才有一些文献报道。真菌菌丝、子实体和发酵液中均广泛存在着多糖类物质。多糖是由糖苷键与10个以上的单糖相互连接成为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免疫调节活性是最明显的生物学功能[15]。多糖类物质的结构、分子量、溶解度、黏度等共同决定其生物活性,在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6]。计红芳等[17]报道了有关绒白乳菇菌丝子实体多糖提取的方法,使绒白乳菇内的多糖提取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如今,多糖类物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及医药领域的其他用途,如制备医药材料、药物缓释剂、血浆代用品等。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真菌多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分子生物学、医药学等;若从生物技术制药方面着手研究,开发新的抗衰、防衰、抗病毒等药品,可为绒白乳菇的研究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机遇。

1.3    生物碱类

生物碱成分大量存在于乳菇属真菌中,相关文献也报道了绒白乳菇中生物碱成分分离的情况。计红芳等[18]在绒白乳菇的发酵液中分出生物碱类化合物,赵丽艳等[19]也用乙醇在绒白乳菇中提取分离得到一类首次从陆生生物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

生物碱种类繁多,目前分离出来的种类已达上千种。对人体和动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强烈生理活性是大多数生物碱的特性。其生理作用因来源及结构的不同而变化,具有抗癌、降血压、降血脂、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抗疟及杀虫等作用。由于抗生素被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日趋增加,生物碱在抗菌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国内外学者对天然生物碱产物进行了抗菌作用方面的研究,并为了增强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而对天然生物碱的构效关系以及结构修饰进行了研究。将生物碱制成天然药物并进行临床治疗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4    其他类型的活性物

在乳菇属中芳香类化合物也比较常见。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化合物就曾被赵丽艳等[19]从绒白乳菇子实体中分出来。脂肪酸和甾醇等自然界常见的化学成分在乳菇属真菌中含量丰富,但提取出来并加以研究的并不多,如从绒白乳菇小极性部位分离到一些脂肪酸、小分子环肽[20]以及神经酰胺等化合物,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这些物质的相关研究和利用。

2    绒白乳菇的生物活性物质提取

2.1    倍半萜类

绒白乳菇中提取倍半萜类,可采用超声提取法、微波萃取法、回流提取法、精馏法、冻结法、直接蒸汽蒸馏法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回流提取、微波提取的效率较高,主要表现在操作简单、不需要高温条件、能耗低、提取率高等方面。提取溶剂主要有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其中以甲醇作溶剂提取的效率高[21]。赵丽艳等[1]对干燥的绒白乳菇子实体粉碎后,经乙醇室温浸泡提取、过滤等多个步骤分离出多种倍半萜类物质。麻兵继等[22]采用甲醇萃取与常规色谱法从乳菇类真菌中分离出倍半萜类物质。

2.2    多糖类

对于绒白乳菇菌丝体中多糖的提取可以借鉴通常的真菌多糖提取方法。水提醇沉法是天然物质中多糖类提取的常用方法,辅助方法有超声波法、超临界萃取法、热水浸提法、酸浸提法、碱浸提法、酶法等[23]。龚劲松等[24]综合比较高压匀质提取法、热水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提取猴头菌胞内多糖类物质的提取率,结果表明,提取率更高的是高压匀质提取法,热水浸提法和超声提取法相当,且提取物在红外光谱下一级结构基本一致。

2.3    生物碱类

传统中利用生物碱对不同溶剂的酸、碱溶解性能不同等理化性质建立分离方法,溶剂提取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进行提取适用于绝大多数生物碱的提取[25]。水蒸汽法只适用于少数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而升华法适用于易升华的生物碱的提取。

3    展望

绒白乳菇是一种生长速度很快的生物,为提取物的大量制备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虽然绒白乳菇中的倍半萜类、多糖类、生物碱类等物质已被相关学者大量提取和研究,但是由于结构复杂,其药理作用等的研究都只是针对于常见的简单的炎症等,相关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仍有待研究。深入研究倍半萜类、多糖类等提取物的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作用机理,研发出强效、低毒、抗肿瘤、抗炎的药物,是一项具有广阔研究前景的课题。

4    参考文献

[1] 赵丽艳,左伟,付琪镔,等.绒白乳菇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0,41(10):1604-1608.

[2] 戎瑞雪,王中傲,李晓婵,等.乳菇菌素D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8,39(9):116-120.

[3] 冯建明,陈卓,梁建强,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野生蘑菇中2类肽类毒素的含量[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4):351-354.

[4] 计红芳,张令文,宋瑞清.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4):146-149.

[5] DANIEWSKI W M,GUMUKA M,SKIBICKI P,et al.2(3)-8(9)-bisan-hydrolactarorufin a and a highly oxygenated furanol from Lactarius vellereus[J].Phytochemistry,1991,30(4):1326-1328.

[6] MAGNUSSON G,THOR?魪N S.Fungal extractives—VI:Structure of lacta-ral,a new sesquiterpene furan-3-aldehyde from Lactarius,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J].Tetrahedron,1974,30(11):1431-1435.

[7] 昝立峰,图力古尔.大型真菌色素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菌物研究,2005,3(4):57-62.

[8] KAMO T,MATSUE M,KASHIWABARA M,et al.1,2-dehydrolactarolide A,a new plant growth regulatoryla ctarane sesquiterpene from Lactarius vellereus[J].Biosci Biotech Bioch,2006,70(9):2307-2309.

[9] BERNARDI M D,GARLASCHELLI L,TOMA L,et al.The chemical basis of hot-tasting and yellowing of the mushrooms Lactarius chrysorrheus and L. scrobiculatus[J].Tetrahedron,1993,49(7):1489-1504.

[10] STERNER O,BERGMAN R,KESLER E,et al.Velutinal esters of Lacta-rius vellereus and L. necator.The preparation of free velutinal[J].Tetrahe-dron Letters,1983,24(13):1415-1418.

[11] WLODZIMIERZ M,DANIEWSKI M,GUMULKA,et al.Mono-hydroxy-lactones of Lactarius vellereus[J].Phytochemistry,1996,41(4):1093-1096.

[12] CORNISH K,XIE W,KOSTYAL D,et al.Immunochemical analysis of latex proteins from rubber dandelion taraxacumkok-saghyz[C].Internati-onal Latex Conference,2015.

[13] LUO D Q,ZHAO L Y,SHI Y L,et al.Velleratretraol,an unusual highly functionalized lactarane sesquiterpene from Lactarius vellereus[J].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2009,62(3):129-132.

[14] 郭立敏,呂洁丽,张来宾.天然倍半萜类化合物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8,7(26):1-13.

[15] 张钱.植物多糖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14):197-198.

[16] 周静华,左绍远.植物多糖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大理学院学报,2016,11(6):35-37.

[17] 计红芳,张令文,张慧蓉,等.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4):231-234.

[18] 计红芳,宋瑞清,杨谦.绒白乳菇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鉴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1):92-95.

[19] 赵丽艳,左伟,付琪镔,等.绒白乳菇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0,41(10):1604-1608.

[20] DANIEWSKI W M,GUMUIKA M,SKIBICKI P,et al.New constituents of Lactarius vellereus[J].Natural Product Letters,1994,5(2):123-130.

[21] 牟玉兰,闫浩,龚黎黎.萜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J].化工管理,2018(11):12-13.

[22] 麻兵继,阮元,刘吉开.红乳菇子实体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8,31(2):233-234.

[23] 邱博韬,张鸿宇,许志茹,等.多糖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8,39(6):327-333.

[24] 龚劲松,袁峰,袁兵兵,等.高压均质法提取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8,35(4):29-33.

[25] 宋敬丽,葛建君,李收,等.苦树生物碱成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8):169-171.

猜你喜欢

提取方法
土壤中易溶盐样品提取方法的改进分析
适合金银花不同组织总RNA提取方法的筛选
适合金银花不同组织总RNA提取方法的筛选
果胶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果胶的提取及应用研究进展
不同提取方法对骨碎补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比较
藏猪粪便芽孢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玉米须多糖研究现状
人参总RNA提取方法及反转录酶的比较
广藿香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