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核心期刊关于护理需求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2019-08-23龚礼敏张雅丽卢根娣
龚礼敏,张雅丽,卢根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护理需求是患者期望护理人员能够给予患者的医疗支持。《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以需求为导向,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一直在探索如何转变护理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适应当今人口老龄化、患者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只有真正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才能在有限的医疗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情况下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本研究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10种护理核心期刊中关于护理需求的文献,描述目前护理需求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以期为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7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目录》中护理相关的10种核心期刊为研究资料来源,包括《护理学报》《解放军护理杂志》《现代临床护理》《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上海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在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库(CBM)中检索这10种护理核心期刊中关于护理需求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3月1日。应用“(主题=护理需求or主题=护理需or主题=照护需or主题=护需求)or(题名=护理需求or题名=护理需or题名=照护需or题名=护需求)(模糊匹配)”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出840篇文章。排除数据库重复文献、征文、通知等,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共435篇。
1.2 方法 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分别提取文献的题目、作者、机构、发表年份、研究类型、研究内容、期刊分布、基金支持情况等。运用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发表年度分布 1992年孙淑华等最早在《护理学杂志》发表 “175例手术病人护理需求初探”,至2008年载文量达到顶峰(共43篇),后载文量呈逐步下降形势,2017年的载文量为17篇(扫描文末二维码可查看10种护理核心期刊护理需求文献发表年度分布图详情)。
2.2 文献作者、机构、地区分布 纳入的435篇文献共涉及作者1731人次,作者数量为1~9名。合著度是指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即指一定时期内论文著者总数占出版论文总数的百分比[2]。本文文献合著度为3.98,即每篇文献约有4名作者共同完成。合著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合著论文数占全部论文数的百分比[2]。纳入分析文献总大于2名作者的共401篇,合著率为92.18%。核心作者主要为王志红、彭幼清、冯征仪等(扫描文末二维码可查看10种护理核心期刊护理需求文献核心作者分布图详情)。发文机构排名靠前的分别是第二军医大学 (22篇)、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14篇)、北京大学(13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篇)、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11篇)、复旦大学(11篇)、解放军总医院(10篇)。合著作者的机构分布来看,主要是以1个发文机构为主(92.41%),院校合著、院院合著的文献分别27篇(6.21%)、6篇(1.38%)。发文地区主要以上海、北京、湖北省、广东省等地区为主。
2.3 文献基金支持 435篇文献中仅有35篇(8.05%)有基金项目支持。35篇基金项目文献的分布情况,见表1。基金项目支持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2008—2014年间,此段时间内共有29篇文献获得了各类基金项目支持,占基金支持文献的82.86%。
2.4 文献来源分布 鉴于每种杂志的刊期 (双月刊、月刊、旬刊)不同,其年刊文量也不一致,故通过护理需求文献产出的比例来比较10种期刊关于护理需求相关文献的刊载情况。护理需求文献产出比=护理需求文献总数/该杂志年可被引文献总数×100%。可被引文献是指可能被学术创新文献引证的一次发表文献,是指某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的总量,排除了二次发表文献以及与引证量评价无关的文献(介绍、科普资料、转载、广告、通知、信息等)。10种护理核心期刊刊载护理需求相关文献情况,见表2。
2.5 文献类型分布 研究类型主要包括描述性研究、质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综述、经验总结和其他。其中,主要以描述性研究、质性研究为主。10种护理核心期刊发表护理需求文献类型分布,见表3。
表3 10种护理核心期刊发表护理需求文献类型分布
2.6 关键词分布 纳入文章中共有1963个关键词,其中关键词频次出现大于15的共12个,其中需求出现频次为347次(扫描文末二维码可查看10种护理核心期刊护理需求文献高频关键词图详情)。
3 讨论
3.1 护理需求相关研究趋于平稳化、专科化、精细化 从10种护理核心期刊关于护理需求的刊文量趋势图中可以看出,整体研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探索期:1992—2000年期间,关于护理需求的发文量年平均不超过4篇,处于较平稳的探索阶段。该时期医学模式仍然沿袭着生物医学模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护理还是一味地给予,临床护理人员未考虑到患者的需求,只是简单地执行治疗护理措施;该时期虽然已经开设了护理本科、硕士的护理教育课程,但临床护理人员还是以中专学历为主,学历是影响护士科研能力的相关因素[3],高学历护理人才的缺失限制了临床护理研究的开展;②繁盛期:2001—2008年期间,关于护理需求的文献量呈较快速的增长。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护人员开始逐步关注患者的社会、心理需求,只有较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才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冯志英等[4]调查显示,患者对护理服务各方面的需求均较高,排名依次为护士工作能力、健康教育、服务形象与意识、关爱与沟通、病区管理。可见患者对于护理相关的需求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提示临床护理人员有较大的研究、发展空间。③稳步下降期:至2009年开始,关于护理需求的文献呈现稳步下降趋势。2010年1月,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通知,全国上下均在探索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及政府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加之护理学由原来的二级学科成为一级学科,护理人员对于患者需求的探索从宏观层面趋向于微观层面,由原来的护理需求大概念衍生出了很多小概念,如家庭护理需求[5]、多元文化需求[6]、延续护理需求[7]、移动互联网需求[8]、基于理论模型分析患者需求[9]等;且从文献关键词分布来看,除了需求之外还涌现了很多热点词汇,如社区、老年、健康、延续等,这与国家护理事业规划方向、适应社会变化需求发展是一致的。可见护理人员正在进一步探索趋于精细化、专科化、科学化的护理内涵建设。今后,护理人员也可从微观着手,以点为突破口,了解并给予患者能够真正落地的护理措施。
3.2 护理需求研究期待更多机构之间的合作 纳入分析的文献作者合著度为3.98,合著率为92.32%,高于我国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研究[10](合著率为71.95%,合著度为2.77)、老年临终关怀的研究[11](合著率为62.17%,合著度为2.6)。合著度指标值越大说明合作程度越高、合作规模越大;合著率越高,说明该研究领域或主题的合作趋势越明显。护理需求研究领域作者的合作能力较好,沟通交流较深,护理需求探索领域发展较好。但从合著作者的机构分布来看,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不高,以李帆等[12]为代表的院校合作占总文献的比例为 6.21%,庄嘉元等[13]、李梦奇等[14]为代表的院院合作占比为1.38%,今后可进一步探索多学科、多中心的深入研究。护理需求文献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主要还是集中在医学院校及其附属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疗机构的相关探索较少。随着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的增多,社区成为了患者主要康复、寻求医疗支持的主要场所,基层医疗机构今后可以借助医学院校科研的支撑,形成基层医疗机构与高等院校之间良好的合作模式,以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如何提供更优质、更有针对性、多元化的护理服务。
3.3 护理需求相关研究需要融入更多的科研支撑 护理需求相关文献的核心作者主要探讨的是家庭护理需求[15]、多元文化[16]等,虽然核心作者的发文量较高,但是核心作者文献的被引情况不理想。纳入分析的文献其基金项目支持情况并不乐观,435篇文献中仅有35篇(8.05%)为基金论文,基金项目支持率高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10](5.71%)、炎症性肠病护理[17](7.02%),低于延续护理研究的基金支持率[18](34.59%)。 2008—2014年间,基金项目支持的文献量最高。这可能是由于2010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次将护理纳入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目录中,推进了护理相关科研基金项目的设立与各层面对于护理科研工作的支撑有关。虽然随着国家对延续护理的重视,医学重心向社区倾斜,各级机构对于延续护理相关的基金支持也在逐渐增多,但是护理相关研究的总体基金支持率不高。研究基金项目的设立,是对科学研究设计、临床实施质量的把关,同样也是研究开展所必需的人力、财力、设备等的保证。今后,护理研究需要融入更多的科研基金项目支撑,以进一步提升护理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才能涌现出更多高质量的、高被引的研究及具有代表性的专科核心作者。
3.4 护理需求相关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纳入分析的文献中主要以描述性研究、质性研究为主,涉及的研究类型还包括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综述、经验总结、模式构建、理论研究、量表研究等。虽然研究类型较广泛,但是研究总体质量不高。其中,描述性研究主要存在样本来源描述不具体[19]、样本量计算未交待[20]、调查过程质量控制未交待[21]等问题;质性研究主要存在资料收集方法过程中质量控制未交待[22]、主题提炼不恰当[23]等不足;36篇实验性研究中,19篇文献对分组方法进行了描述,剩余17篇文献仅提及随机但并未真正做到随机化;此外,研究还存在基线资料比较未阐述、评价工具缺乏科学性、伦理问题未交代等问题。因此,高质量的护理研究开展还需要更多科研能力支撑;护理管理团队需加强护理科研培训、规范科研设计、加大统计学知识的培训力度等,并对撰写的论文予以把关,以提升护理科研论文的整体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良性发展。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分析10种护理核心期刊中关于护理需求文献的发文分布、作者情况、发文机构、基金支持情况、文献类型、关键词等,明确了目前护理需求相关研究经历了探索期、繁盛期后目前研究趋于平稳化、专科化,护理人员今后可加强院校、院院合作,积极申请各级科研基金项目支撑,巩固提升护理科研能力,从微观层面着手,进一步研究患者及广大社区居民的相关需求,并给予其能够真正落地的护理措施,以此促进高质量的、高被引的研究及核心作者的产生,促进护理学科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