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血压的效果观察
2019-08-23周亚楠
周亚楠
100024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老年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多发于60岁以上,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1]。高血压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且病情发展难以控制等特点,极易并发脑卒中、冠心病及肾衰竭等疾病。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与管理是临床治愈疾病的关键[2]。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2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男44例,女56例;年龄66~81岁,平均(71.21±4.52)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老年高血压疾病;②年龄66~81岁;③无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或其他慢性疾病;②非原发性高血压;③治疗依从性较差。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降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模式:①定期邀请专家举行讲座,传授高血压相关疾病知识、注意事项、用药指导、心理疏导方式等;②给予每位患者发放一本高血压健康教育手册;③每月定期电话随访,观察血压水平变化。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管理干预:①建立健康档案:准确评估患者高血压情况,并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分层分级登记,整理既往病史、血压水平、坚持用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方式等基础信息,建立个人健康管理档案,并及时将其录入疾病管理系统中。②健康教育:每月定期开展有关可能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血压水平监测、高血压发病早期发病症状、治疗进展状况与自我护理等健康知识讲座;同时给予每位高血压患者发放一本健康教育手册、提供咨询热线等手段给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此外,还可对血压水平进行定期监测、发放分餐药盒等方式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开展病友活动:每次选择高血压疾病的相关主题,使每位患者充分发挥同伴教育作用,与其他患者之间相互交流高血压疾病知识以及血压控制的经验。④心理干预:向患者介绍不良心理情绪状态对疾病产生的影响,教会患者学会如何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对患者心理进行相应的疏导。⑤加强随访:建立联络卡,安排专职护士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疾病恢复情况,督促患者定期到门诊复查,并适当参与一些活动锻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律饮食习惯,建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及时记录血压水平、服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随时对其健康相关行为进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并对患者存在疑惑的问题进行解答,提供现场指导。
表1 两组患者SBP、DBP变化比较(±s,mmHg)
表1 两组患者SBP、DBP变化比较(±s,mmHg)
组别 n SBP DB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50 149.23±10.81 139.52±10.14 91.35±8.22 83.25±5.52观察组 50 149.18±10.35 118.25±8.53 91.17±8.24 75.76±7.12
观察指标:①观察干预前后两组SBP、DBP水平变化情况;②观察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6个项目,共36个问题,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总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SBP、DBP变化比较:观察组干预后SBP、DBP水平相比对照组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际情况提供相对应的治疗方案。临床护理中通过加强高血压知识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同时可使患者熟练掌握自我保健方式和护理知识,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运动锻炼方式,定期监测血压水平变化,同时积极开展高血压病友活动并加强随访观察,进而对患者的血压水平、服药情况、运动锻炼情况、情绪状态及饮食习惯等有更充分的了解,并提供及时的健康指导。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升降压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控制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3-4]。本研究表明,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加强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且高于常规健康管理模式。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时间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对照组 50 干预前 71.72±6.15 69.57±5.57 71.04±6.03 71.24±6.73 73.45±6.81 73.54±7.55干预后 76.67±7.45 75.94±6.13 77.36±7.76 75.98±6.32 79.94±6.32 80.27±7.83观察组 50 干预前 70.58±7.07 70.08±5.01 70.54±5.31 70.02±7.67 74.85±6.71 74.21±7.68干预后 81.45±7.85 80.57±6.94 82.65±8.52 79.72±6.49 84.42±7.91 85.06±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