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流程管理对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2019-08-23阮星
阮星
41000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是临床中针对肾功能衰竭、中毒等患者进行有效救治的一类治疗手段,可通过体外循环的建立,对患者血液中毒性物质进行有效过滤,从而实现救治,但在临床应用中,由于此类治疗方式操作较为复杂,且对医护人员所具有的护理专业水平要求较高,故可在护理质量交叉情况下引发各类不良护理事件,影响治疗效果,或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不良影响,故需加强对接受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有效提升治疗效果[1]。因此,为研究分析临床治疗中予以危重症患者风险流程管理对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所具有的影响,特开展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危重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4~68岁,平均(46.34±8.26)岁;其中多脏器衰竭7例,严重创伤8例,急性肾衰11例,急性胰腺炎4例,中毒2例。研究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3~68岁,平均(45.62±8.17)岁;其中多脏器衰竭6例,严重创伤8例,急性肾衰12例,急性胰腺炎3例,中毒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入院诊断后均符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标准;经告知家属研究内容,获得家属同意后纳入患者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排除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禁忌证者;排除合并血液传播慢性传染性者;排除存在精神障碍、治疗配合度较差者。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包括治疗前仪器准备、仪器参数调值、治疗各阶段生命体征监护等措施。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配合风险流程管理:①组建风险流程管理小组:选取各病区主要责任医师、高级护师及护士长组建风险流程管理小组,并对各时间段内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各类不良护理事件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修正措施,在各病区中普及推广。还需由各病区负责人根据各病区护理开展实际制定相应护理管理计划,如日常护理工作考核项目、阅读考核等措施,提升屏气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②强化各级培训护理培训措施:在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由于治疗仪器存在一定操作难度且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故治疗期间患者病情转化风险较高,故需强化整体护理质量。对此,则需在原有护理基础上,选取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人员作为专职护理人员,并定期对该组人员开展相应护理技能培训,为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实施基础。③护理实施:在接受患者后,护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根据患者病因及病情信息进行详细了解,评估患者护理需求并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并在护理计划基础上强化基础护理,如强化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定时监护,降低患者意外风险性;强化对患者治疗后的穿刺点止血处理;强化对卧床患者的辅助翻身、躯体按摩及情急等措施,降低压疮、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2-4]。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①护理质量评分由患者对基础护理质量、仪器操作护理质量、危重症状护理质量3项进行测评,使用本院自制问卷共3项,各项10题,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需求满足情况等内容,各项总分均为100分,得分与护理质量成正比。②护理满意度依据护理质量评分进行评价,满意为>80分,较满意为60~80分,<50为不满意。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研究组经护理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治疗期间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满意度评价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s)
组别 n 基础护理质量 仪器操作护理质量 危重症状护理质量对照组 32 82.38±5.15 82.09±5.07 80.02±5.05研究组 32 90.46±5.72 91.33±5.84 91.92±5.63 t 5.9385 6.7586 8.9007 P 0.0000 0.0000 0.0000
表2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表3 两组满意度评价比较(n)
讨 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临床中的一项常用危重症治疗手段,多为危重症患者,故需通过护理措施的强化、提升,改善护理质量,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
研究结果表明:经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期间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优势显著。分析原因:风险管理流程的实施,首先通过管理小组的组建及相应管理章程的制定为风险管理的开展提供基础;其次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选取及护理技能的培训提升,进一步坚实护理质量提升基础;最后通过护理流程中各项基础护理措施的强化,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保障治疗实施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