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症状改善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9-08-23曾飞王月霞姚昌盛程玉玲江金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急性期肌力神经功能

曾飞 王月霞 姚昌盛 程玉玲 江金萍

527300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内科二区1

527300广东省云浮市中医院外科二区2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一种多见的脑卒中类型,且我国发病率逐渐提高[1]。该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薄厥”、“偏枯”及“中风”的范围。该病病理机制主要为痰浊瘀滞、脉络受阻、气血逆乱、脉络空虚、脑脉闭塞梗阻等。运用中医护理方案,可以利用经络对患者气血产生刺激,同时促进脏腑器官功能调整。收治部分合适患者使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探究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症状改善与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6-11月收治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0例,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已进行批准。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男18例,女12例;年龄53~81岁,平均(63.8±2.5)岁。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5~79岁,平均(61.3±2.7)岁。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②生命体征平稳。③自愿参加本研究[2]。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脏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精神病患者[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主要包含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几个方面。

研究组使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加以情志护理以及良肢位摆放,中医护理主要包含穴位按摩以及贴敷、中频脉冲电治疗、中药熏洗等[4]。按照《13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标准实施:①证候要点包括中经络以及中脏腑,中经络包含肾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风痰阻络证、风火上扰证;中脏腑中包含痰蒙清窍证、元气败脱症和痰热内闭证。②常见临床证候为半身不遂、吞咽困难、意识障碍。③中医护理方法主要有穴位按摩以及贴敷、中频脉冲电治疗、中药熏洗等。④对患者进行饮食心理生活的全面指导调节[5]。

观察指标:①使用徒手肌力评定法检查两组患者的肌力,临床分级:0级,完全瘫痪,没有肌肉收缩;1级,肌肉有收缩,但无关节活动,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上平移,但不能抬离床面。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体可以对抗部分阻力,但不完全。5级:肢体可以对抗充分阻力,肌力正常[6]。②利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7]。③对两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损程度:轻度15分以下,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肌力分级比较:研究组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研究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研究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评分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对于脑梗死急性期,发生中风后致死率就会明显提升,在中医理论中,中风分为外风和内风,其中主要以内风为主,该病发展急且快,以传统的脑梗死急性期护理中,一般使用常规护理方式,临床效果不够理想,患者临床表现也没有得到充分改善。所以,在当前的临床护理应用中,逐渐引入了中医护理方案。在中医护理方案中,以常规护理方式为基础,结合中医护理理念,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整个护理过程中遵循辩证原则,对患者实行个体化干预,利用穴位按摩和贴敷、耳穴贴压、中药熏洗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这些方式具备了中医精髓,应用可以促进患者实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以及阴阳平衡,加快恢复患者身体机能。患者在发生脑梗死之后,容易出现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紧张,同时伴随着肢体痉挛状态,通过中医护理的穴位按摩以及贴敷等各种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肌力,加快恢复神经元受损功能,提高肌力分级。本研究说明,采用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效果较好,为接下来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还应该在下一步的临床应用不断完善。

表1 两组患者肌力分级比较[n(%)]

表2 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30 34.9±2.8 42.7±3.6 10.845 <0.05研究组 30 35.1±2.6 54.3±3.4 11.264 <0.05 t 3.351 10.692 P>0.05 <0.05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30 28.3±7.6 17.3±6.2 10.968 <0.05研究组 30 29.7±7.9 9.8±5.3 12.743 <0.05 t 2.462 10.709 P>0.05 <0.05

猜你喜欢

急性期肌力神经功能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