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四针疗法改善慢性踝关节扭伤的疼痛与功能评分的临床研究
2019-08-23唐杰
唐杰
102208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一科
慢性踝关节扭伤属于骨伤科常见疾病[1],一般由急性踝关节扭伤后转归预后不良所致,临床多表现为踝关节疼痛伴不完全活动受限。我科临床采取踝四针疗法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角度,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慢性踝关节扭伤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4±11)岁,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诊断标准》中踝关节扭伤的诊断标准和《临床骨伤学》中慢性踝关节扭伤的诊断标准[2-3]。
治疗方法:踝四针疗法,患足暴露行常规消毒后,取华成无菌针灸针0.24 mm×40 mm,针刺解溪、昆仑、丘墟及阿是穴。均按常规进针,平补平泻,待患者有酸胀感后,再接通电针仪(达佳805-Aп)。疗程:20 min 1次,1周3次,6次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及第1次治疗后第2周,治疗后第8周采用Kofoed评分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定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情况[4]。
结 果
和治疗前相比,第1次治疗后第2周和第1次治疗后第8周时患者的踝关节Kofoed评分明显增加,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踝关节作为人体使用频繁、负重最大[5],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关节周围附着距腓前韧带、腓后韧带、三角韧带,腓骨长、短肌腱,胫后肌腱等多种组织结构,因此结构复杂,伤情多变。慢性踝关节扭伤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后预后不佳转归,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足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是因为扭伤后踝关节周围筋脉受损,经络气血运行不通畅所致。
急性踝关节扭伤后由于未制动休息或者对症处理[6],会产生慢性病变-周围软组织肿胀瘀血、出现炎症,瘀血及炎性渗出物未被人体完全吸收,日久则易形成“筋结”,刺激末梢神经,产生疼痛甚至肌肉功能变化,最终影响踝关节的正常活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踝四针疗法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原理基础是通过针刺穴位后释放内啡肽抑制痛觉冲动,增加人体血液中激素分泌,提高痛阈,调节肌肉,改善肌骨之间的力学平衡,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中医经络理论表明,丘墟穴配合解溪穴、昆仑穴、阿是穴[7],捻转刺激得气后,可达到运行经络气血,通络化瘀止痛的成效。因此踝四针疗法作为临床一项简单方便操作的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的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与推广。
表1 踝关节Kofoed评分评分和疼痛VAS评分(±s,分)
表1 踝关节Kofoed评分评分和疼痛VAS评分(±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观察时间 Kofoed评分 VAS评分治疗前 35.60±11.58 7.55±1.26第1次治疗后第2周 90.80±5.43△ 1.29±0.84△第1次治疗后第8周 89.7±6.02△ 1.0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