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辨证施膳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9-08-23张丽华
张丽华
430000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湖北武汉
吞咽障碍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吞咽器官功能减退,从而导致食物不能顺利从口腔进入胃中。吞咽障碍不仅影响营养摄入和吸收,还会引发对食物的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还有可能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安全[1]。急性期患者吞咽障碍住院期间会插入鼻胃管,但是鼻胃管的护理比较繁琐,加上影响患者自我形象,患者及家属会希望尽快恢复吞咽功能。目前为止并没有特效药及特殊治疗方法可以快速恢复吞咽功能。为了探讨更合理、更方便快捷治疗吞咽障碍方法,我们将运动想象疗法和辨证施膳结合起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均为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神志较为清楚,可语言表达或文字交流。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5~80岁,平均(53.46±6.21)岁;病程25~162 d,平均(48.09±4.37)d。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2~75岁,平均(46.75±3.46)岁;病程16~169 d,平均(52.35±5.18)d。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诊断以及纳入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6年脑病急症协作组制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①主要症状:半身不遂,偏身感觉异常,神识昏蒙,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②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目偏不瞬,瞳神变化,饮水发呛以及共济失调。③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④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和先兆症状和年龄即可确诊;或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经CT或MRI确诊为中风伴吞咽障碍。排除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且伴有其他严重的精神疾病、躯体疾病或意识不清。
治疗方法:对照组:①中风病常规治疗方案:针灸以疏通经络,药物治疗以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恢复。②常规护理:观察病情、起居生活、情志方面和用药以及康复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和辨证施膳。①吞咽的整个过程分为先行期、准备期、口腔期、咽喉期和食管期[2]。运动想象疗法是将整个过程通过语言录制下来,让患者在两餐进食中间反复聆听,通过反复想象整个吞咽过程,在没有任何输出的情况下,通过记忆刺激在大脑中负责吞咽运动的特定区域,达到提高吞咽功能的目的[3]。②辨证施膳是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个人体质,在不同季节提供最适合的食物种类、食物形态、食物温度及食物量,以最合适的方式进食,达到增加食欲、提供所需营养和治疗疾病的作用。总体原则是“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如虚证患者要根据阴虚、阳虚、气血虚弱等不同病情,分别采用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方;形体肥胖患者多痰湿,要多吃清热化痰的食物;冬季多吃温热御寒的食物等。
疗效判定标准[4]:①显效:吞咽功能完全恢复,洼田饮水中1级试验,1次将30mL水咽下无呛咳;②有效:吞咽功能有较明显改善,2级试验,将水分2次咽下没有呛咳;③无效:吞咽功能改善不明显或基本上没有变化,试验3级以上,有呛咳。总有效率=(显效+有效)÷30×100%。
观察指标: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分为3个部分[6]:①初步评价:包括意识水平、头部与躯干部的控制、唇控制、呼吸方式等生理功能,总分为8~23分;②让患者吞咽3次5 mL水,观察有无喉运动、重复吞咽、吞咽时喘鸣及吞咽后喉功能等情况,总分为5~11分;③如果上述无异常,让患者吞咽60 mL水,观察吞咽需要时间、有无咳嗽等,总分为5~12分。该量表评分为18~46分,分数越低说明吞咽功能越好。
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OL-QOL):包括食欲、进食时间、进食选择、症状的频率、语言交流、心理负担、社会交往、心理健康和恐惧、疲劳感及睡眠共11个维度44个条目。患者进行自我评分,每个维度有5个评分等级,总分为100分,0分代表正常,100分代表最差,共计1100分。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SSA及S-OL-QOL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SSA及S-O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SA及S-OL-QOL评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SSA及S-OL-QO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运动想象疗法有利于中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吞咽动作的整个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图,在运动想象过程中也会调动同样的流程图。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和改善这个流程图,逐渐促进正确的运动反射弧形成,再通过传出神经向效应器-肌肉发出运动信号,使肌肉和神经紧密配合,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7]。
运动想象疗法可减少中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通过研究表明,误吸的发生很有可能与咽反射减弱,软腭、舌肌、咽喉肌运动功能失调,以及咽喉部感觉丧失有关系。通过运动想象治疗方法对吞咽相关肌肉进行训练,使患者进食时相关的肌肉密切配合,减少误吸的可能。
辨证施膳涉及中医整体观、阴阳平衡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相关理论和概念,主要以“因时施膳、因地施膳、因人施膳、因病施膳、因证施膳、因环境施膳、因职业施膳、因经济施膳”为主要原则,应用于全营养辨证施膳和各种疾病的防治。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A、S-OL-QOL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A、S-OL-QOL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n 时间 SSA S-OL-QOL试验组 35 治疗前 55.4±2.7 857.5±32.3治疗后 37.6±3.2★# 805.2±41.7★#对照组 35 治疗前 54.8±2.6 862.4±30.9治疗后 43.4±2.7★ 825.5±44.5★
本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中风患者早期吞咽功能完全或大部分丧失时,留置胃管期间,通过反复播放运动想象疗法的语音,可以大大缩短留置胃管的时间。拔管后,通过辨证施膳,增加食欲,提高营养,促进吞咽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