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电源两种设计方法的对比与分析
2019-08-23邓胜钊
林 为,邓胜钊
(1.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2.佛山市华堡电源设备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528000)
0 引 言
反激式电源变换器与正激式相比,结构简单,省掉了体积较大的输出滤波电感和续流二极管,因而在中小功率电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高输入电压和小功率场合。
反激电源的设计包括开关管选择、变压器设计、整流二极管选择、滤波电容选择以及吸收电路设计等。其中,开关管的选择和变压器的设计互相关联,是反激电源设计的重点。本文以一款LED驱动电源为例,阐述两种反激变换器的设计步骤,并就两者的异同进行相关讨论。
1 常用的两种设计方法
电路如图1所示,是基于反激式开关电源原理设计的40 V/350 mA的恒压恒流电源,采用华润矽威PWM LED驱动控制器PT4107作为主控芯片。芯片由电阻R4启动后转由变压器副绕组L3供电,Q1导通时变压器初级充电;截至时,初级储存的能量耦合到次级。变压器和光电耦合器起隔离作用。恒压和恒流特性由光耦U1、三极管Q2及其周边电路构成的大环路负反馈控制。
图1 40 V/350 mA LED驱动电路
已知条件:最低交流电压VRMSMIN=220(1-0.2)=176 V;最高交流最小直流输入电压176-30=219 V;最大直流输入电压264+30=403 V;电网频率为50 Hz;电源效率η=80%(预设);开关频率f =50 kHz(周期T=20 μs);输出电压Vo=40 V,电流Io=350 mA,故输出功率Po=40×0.35=14 W。
反激电源变换器有连续电流(CCM)和断续电流(DCM)两种工作模式。两种模式有不同的工作特性和应用场合[1]。DCM模式的优点是次级整流二极管零电流关断,不存在反向恢复问题,尤其在高输入电压场合;同时,DCM模式变压器的励磁电感小,且输出负载电流和输入电压突变时输出电压瞬态尖峰小。但是,DCM模式下初级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更大,要求更大电流的开关管(从而增加成本),同时次级电流的有效值也比CCM模式大得多,要求更大的漆包线尺寸和耐高纹波的输出滤波电容。从效率考量,CCM模式常用在低压大电流输出的场合,DCM模式常用在高压小电流输出的场合[2]。因为小电流的损耗以开关损耗为主,大电流场合则以导通损耗为主。本设计案例的输出电流为350 mA,输出电压40 V,属于高输入电压小输出电流的场合,因此选用DCM模式。
1.1 方法一
(1)首先确定反射电压VOR或初次级匝数比n=Np/Ns,因为匝数比决定了开关管可承受的最大关断电压应力。
开关管关断时,承受的最大电压应力为:
其中,Vspike漏感引起的电压尖峰,Vd)为反射电压,Vd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Vd≈1 V。参数的选择应使Vdsmax尽量小,对选定开关管的极限耐压,至少应保留20%的裕度。
为了计算匝数比,首先选择开关管的额定电压为700 V,预留20%的裕度Vdsmax取700×0.8=560 V,漏感电压尖峰根据经验取50 V,代入式(1)得:
(2)为保证电路始终工作于DCM模式,计算最大导通时间:
根据Iprms即可选择漆包线线径,这里不再赘述。
(5)选定变压器磁芯,计算初级匝数。磁芯材质选择PC40,查PC40资料得Bs=0.39 T,Br=0.06 T,ΔB=Bs-Br=0.33 T。为防止磁芯的瞬间出现磁饱和,ΔB值取0.3 T。
根据功率和变换器的开关频率,计算AP值,选择磁芯型号为EE25,Ae=40 mm2,则初级匝数为:
(5)计算次级匝数:
(6)计算次级电流有效值。复位时间Tr满足0.8TTon=0.8×20-5.25=10.75 μs,故次级电流有效值为:
根据Isrms即可选择漆包线线径,这里不再赘述。
(7)计算辅助绕组匝数。辅助绕组的电压取自输出电压,根据PT4107对电源的要求[3],取为20 V,得:
1.2 方法2
(1)确定最大占空比。在DCM模式下,反激电源的电压增益与负载电流有关,使得DCM模式的电路设计变得更复杂[2]。根据反激电源从DCM向CCM过渡的机理,在最低直流输入电压Vdcmin和最大负载电流的条件下,将电路设计在BCM模式(CCM和DCM的临界状态),可以确保电源始终工作在DCM模式,以简化DCM模式的设计。最大占空比Dmax的取值要兼顾多个因素,Dmax越大,反射电压VOR越大,从而开关管关断时承受的电压Vdsmax也越大,但整流二极管承受的反压VD越小。设计上,为提高电源效率应尽可能增大Dmax,降低整流管的反压,前提是系统稳定且保证开关管耐压有足够裕量。通常Dmax以不超过0.45为宜,如果Vdsmax所选MOS管耐压值相比裕量不够,则要适当下调Dmax的值。
(2)计算初级峰值电流和初级电流有效值。取Dmax=0.45(对应的Ton=20×0.45=9 μs),对BCM模式,初级峰值电流和初级电流有效值分别为:
(4)选定变压器磁芯,计算初级匝数。磁芯材质选择PC40,ΔB值取0.3 T。根据功率和变换器频率,计算AP值,选择磁芯型号为EE25,Ae=40 mm2,故初级匝数为:
于是,计算开关管承受的电压应力为:
预留20%的裕量,开关管要选择耐压在632/0.8=790 V以上。
(6)计算次级匝数:
(7)计算次级电流有效值:
根据Isrms即可选择漆包线线径,这里不再赘述。
(8)计算辅助绕组匝数,同方法1。
2 两种方法的对比与分析
方法1源自参考文献[1](Abraham I.Pressmen的经典著作《开关电源设计》),先根据开关管的应力预设合适的反射电压确定匝数比,基于电源工作在DCM模式的前提下,预设0.2T的死区时间,利用变压器伏秒平衡原理计算最大的导通时间,然后从功率角度将电感储能和输出功率关联计算初级电感,再利用法拉第定律计算初级峰值电流。
方法2源自业界常用的设计方法,为了简化计算,在最低直流输入电压和最大负载电流的条件下将电路设计在BCM模式。先根据电源的工况预设合适的最大占空比Dmax,根据Dmax和初级平均电流计算初级峰值电流,再根据法拉第定律计算初级电感。
对比上述两种方法,尽管它们的设计顺序有所不同,但关键的地方是一致的,即设定适当的反射电压VOR或最大占空比Dmax。因为二者是相关的,可以互相换算。根据变压器的伏秒平衡关系:
DCM模式下,Tr<T-Ton,故:
或者:
由式(22)可见,设定了Dmax就可以选定VOR;反之,亦然。设定了VOR或Dmax,可以计算匝数比、初级峰值电流以及初级电感等参数,也就决定了变换器的核心参数。
在一定范围内,VOR设定越高(代表开关管耐压越高),Dmax可以取得越大,开关管损耗越低。但占空比增大,整流管关断时间变长,输出滤波电容将承受更大的纹波电流,导致发热加剧。同时,占空比增大会使变压器漏感加大,抵消占空比大带来的低损耗,甚至带来开关管击穿的风险或吸收电路的损耗。反之,占空比小,降低变换器效率,但可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改善输出电容的损耗和发热。因此,权衡各方面的影响,设定最佳的VOR或最大占空比Dmax,让反激变换器工作在最佳的工作状态是反激电路设计的重点工作,即两种方法的共通点。
现将两种方法获得的主要设计参数列表,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设计参数列表
方法2中,如果将VOR设定跟方法1相同(107 V),相应的Dmax=0.328,计算的参数见表1的“方法2(修正)”列。由表1可以看到,设定相同的VOR后,两种方法的结果趋向一致。
3 结 论
反激电源设计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和流程。一个比较实用的设计思路:根据电源的工作条件(工况)预设占空比,根据占空比和工作电压范围计算匝数比,根据材质选择ΔB,根据AP法选择合适的磁芯型号,计算原副边匝数,根据功率和电流选择线径,根据占空比选择电感及气隙,最后是检验绕窗系数。
反激电源和其他类型开关电源一样,由于存在多个设计变量,不同的取值对应不同的性能考量以及电路成本,设计过程往往需要多次修正设计变量,直到性能或性价比达到设计目标。同时,不同的设计者由于工作经历和经验不同,难以找到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最佳设计方法。对个体来说,最佳的设计流程应该是自己最熟练、最能理解的那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