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8-23李燕韩婷婷崔营营刘俊燕
李燕 韩婷婷 崔营营 刘俊燕
(滨州市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山东 滨州 256600)
感染性休克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够准确判断出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循环状态,为感染性休克患儿的相关治疗提供可靠数据[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实验组有30例男性、12例女性;平均年龄为(12.36±3.25)d;感染类型:1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9例肺部感染、3例其他感染。对照组中有31例男性、11例女性;平均年龄为(12.48±3.08)d;感染类型:1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8例肺部感染、2例其他感染。
1.2 方法
实验组应用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仪器采用ICON),取感染性休克患儿平卧位,打开仪器,清洁患儿皮肤,分别在患儿额头、左侧颈动脉、腋前线与剑突下交界处、左侧大腿外侧贴ECG贴片,持续监测30分钟,获得参数。对照组未应用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液体复苏之后,两组患儿均应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感染性休克患儿平均多巴酚丁胺用量、平均多巴胺用量以及治疗6h后患儿的心率、血糖和乳酸。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平均多巴酚丁胺用量、平均多巴胺用量比较
实验组平均多巴酚丁胺用量、平均多巴胺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平均多巴酚丁胺用量、平均多巴胺用量比较(±s,mg/kg)
表1 两组平均多巴酚丁胺用量、平均多巴胺用量比较(±s,mg/kg)
组别n平均多巴酚丁胺用量平均多巴胺用量实验组4212.74±20.1246.02±27.77对照组4286.68±60.2186.37±62.28 χ2212.2 585122.36545 P<0.05<0.05
2.2 两组感染性休克患儿治疗6h后心率、血糖和乳酸水平比较
实验组治疗6h后心率、血糖和乳酸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6h后心率、血糖和乳酸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6h后心率、血糖和乳酸水平比较(±s)
组别n心率(次/min)血糖(mmol/L)乳酸(mmol/L)实验组42138.65±11.585.26±0.842.88±0.45对照组42160.25±10.546.35±0.773.78±0.59 χ21.1 22315.326879.18554 P<0.05<0.05<0.05
3.讨论
感染性休克会引起新生儿体液失衡,继而引起新生儿器官组织损伤,使得新生儿的病死率显著上升[3]。对感染性休克患儿干预的关键措施在于:及早进行液体复苏[4]。在进行液体复苏治疗中,需要借助可靠的监测手段,以观察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血流循环情况,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近年来受到广大社会人士的关注[5-6]。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够为医生提供动态的监测数据,继而为及时调整补液速度或者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达到补充患儿有效循环血容量,最终改善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休克症状,降低心率水平、血糖水平和乳酸水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感染性休克患儿治疗6h后心率水平、血糖水平和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