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拇指虎口及邻近组织毁损伤

2019-08-23黄显华夏远军区永亮

关键词:皮瓣拇指变异

黄显华,夏远军,章 莹,区永亮

手外伤中的拇指指蹼及邻近组织毁损伤主要由工业创伤引起,由于安全生产观念的提高,近年来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其对手功能影响极大,因此正确处理此类创伤,尤其是早期进行修复与功能重建,对恢复手部功能尤其是拇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1-2]。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我科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8例拇指虎口及邻近组织毁损创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46岁,平均年龄27岁。损伤侧别:左侧6例、右侧2例;受伤原因:砸伤4例、爆炸伤2例、高压喷枪化学涂料腐蚀伤1例、机床冲击伤1例。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面积:3.5 cm×5.0 cm~4.0 cm×8.0 cm。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肌腱及皮神经损伤。手背皮肤伴静脉缺损3例,其中2例存在近节指背皮肤和静脉缺损;8例均伴有不同程度拇指、示指固有动脉断裂挫伤与缺损,拇指外展、内收、对掌功能受限;3例伴有第1掌骨开放性骨折。所有伤者均行急诊手术。

1.2 手术方法

1.2.1 皮瓣受区处理 患者仰卧位,臂丛神经麻醉,常规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及创面异物,明确各组织及神经、血管损伤,修复骨组织及肌腱,显露受区欲吻合的血管,动脉选择桡动脉腕背侧分支,静脉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及桡动脉伴行静脉。

1.2.2 创面皮瓣移植 采用便携式多普勒探测穿支位置,定位营养血管,设计皮瓣具体采取“三线法”(A线为髂前上棘至髌骨外缘的连线,B线为髂前上缘至股骨外髁的连线,C线是髂前上棘至髌骨上缘中点的连线,图1)[3]。沿旋股外侧血管主干解剖游离出内侧降支,根据需要分离内侧支,常规解剖皮瓣与第一穿支,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伴行静脉,找出2~4支直径>0.5 mm的血管肌支,游离0.5~1.0 cm结扎并离断,形成以旋股外侧动脉外侧降支为主干并有多个分支的血管链,以及以第一穿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血管断蒂后将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至手部创面,显微镜下将内侧降支中的动静脉分离,动脉置于掌侧,静脉置于背侧。先吻合皮瓣与受区的静脉,再吻合动脉,供区创面予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

图1 三线法探测股前外侧区穿支[3] P1、P2为多普勒超声探测仪确定的皮瓣穿支血管的皮肤出口

2 结果

本组8例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Ⅰ期修复,吻合血管一次成功。术后皮瓣均成活,皮瓣面积3.5 cm×5.0 cm~5.0 cm×8.0 cm,外观平整,质地柔软、色泽接近正常。手部外观良好,手指感觉功能全部恢复至S4级,对指、捏夹等运动功能均恢复,拇指外展75°~90°,拇、示指血运好,指端饱满。供区功能正常;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其中2例供瓣区直接缝合,残留“S”形瘢痕,余6例减张缝合,局部植皮处色素沉着。

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2个月。1例患者因食指指间关节僵硬,术后6周二期行指间关节松解术,1例术后6个月患者主观感觉皮瓣过厚,行二期皮瓣修薄术,2例手术均顺利,效果满意。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4]:优3例,良5例。典型病例见图2。

图2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拇指虎口及邻近组织毁损伤手术前后图片(男,18岁)2A术前(损伤面积4.0 cm×8.0 cm)2B切取股前外侧皮瓣 2C游离皮瓣 2D术后3周皮瓣血供良好 2E术后半年随访

3 讨论

3.1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

虎口区域组织缺损对手功能影响极大,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区血管与皮瓣血管蒂吻合是术中难点。股前外侧皮瓣在创伤、烧伤、整形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是目前临床修复治疗的主力皮瓣[5]。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拇指虎口及邻近组织毁损伤,可切取面积大,操作简单,吻合口数量少,可同时修复皮肤、动脉和静脉缺损,皮瓣与血管的切取位于同一区域,手术创伤小、成功率高;Ⅰ期修复还可一次性修复掌、背侧软组织缺损,重建手部供血、拇示指血运和手部感觉,利于早期恢复肢体功能,缩短治疗时间[6-7]。

施海峰等[8]设计不同形状的股前外侧皮瓣和股前外侧分瓣,用以修复手外科创伤中多发性多部位的皮肤缺损,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外形满意,无血管危象发生。其后有学者对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薄改进,可避免多次整形修复,减轻患者痛苦,临床效果好[9-10]。然而由于存在解剖变异,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的显露有一定难度,修复手术亦要求血管蒂有足够的长度,确保与虎口修复区充分吻合。

3.2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的解剖变异

股前外侧皮瓣血管的解剖变异主要有血管蒂来源变异以及穿支类型、数量、位置的变异。旋股外侧动脉并非均起源于股深动脉,有10%~25%起源于股动脉,6%起源于髂外动脉;降支血管中也有17.1%起源于旋股外侧动脉在股深动脉的起始部,6%~13%起源于股深动脉,1%~6%起源于股总动脉[11]。在穿支类型方面,有文献报道肌皮穿支占87%,肌间隔穿支占13%,后者大多出现在大腿近侧,多为降支血管的第一穿支,而前者出现点则多见于大腿中点以远[12];临床报道的穿支数量与解剖学研究结果也并不一致[13-14],Shen等[15]研究发现,2 895例患者中有1.8%出现穿支缺如。上述解剖学变异为股前外侧皮瓣的切取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因此影响了该皮瓣的推广应用。

3.3 三线法在顺行切取股前外侧皮瓣中的优势

为了有效控制血管变异带来的风险,减少术中的不确定因素,2006年Yu和Youssef[16]采用ABC法定位穿支。2017年国内学者常树森等[3]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的三线法设计股前外侧皮瓣穿支,顺行切取皮瓣修复创面58例,提高了皮瓣成活率,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其优势在于,可通过A、B、C线明确穿支的外侧边界,准确定位有效穿支的探测范围;术中利用多普勒在此范围内仔细探测,可减少无效探测范围,增加可测的穿支数量,降低盲目性;可有效保护穿支入皮点,确保有效穿支的定位;此外,如果皮瓣血管系统出现依靠斜支血管供血的解剖变异,本法较传统方法也能更准确地找到斜支血管,在设计含斜支股前外侧皮瓣时穿出点需较常规皮瓣稍偏上,并将皮瓣轴线设计在斜支走行方向上,较传统以降支为蒂的皮瓣轴线稍偏外,据此均能设计出包含斜支血管、血运良好的旋股外侧皮瓣。

3.4 操作要点

①吻合血管设计:将内侧降支血管束置于掌侧,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与桡动脉近端;②皮瓣设计中保证足够的血管蒂长度,如长度不够,可切断部分股直肌,向深部延长1~2 cm,切取皮瓣过程中保留肌支。

猜你喜欢

皮瓣拇指变异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降落伞(翻绳)
变异危机
变异
“拇指西瓜”
有趣的拇偶
变异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