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档案治理的现实依据与转型升级
2019-08-22王虹
摘 要:当前公共档案治理工作转型升级应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档案的多样化需求。加强公共档案治理研究有助于发挥公共档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出公共档案的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公共档案治理;现实依据;转型升级
公共档案是指具有社会价值的部分档案,由公共档案馆进行收集整理和保存,并向公众开放的档案,公共档案资源是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信息支撑作用。传统的公共档案治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对档案功能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从公众需求视角出发推进公共档案治理的转型升级。
1 以需求为导向完善公共档案治理的现实依据
公共档案治理是政府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是档案工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有助于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参与度,拓展档案工作的社会基础。
1.1 以需求为导向完善公共档案治理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
我国政府正在向服务型转型,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服务公众作为理念,对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进行优化。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公共档案治理应该按照服务型政府的需求转变,公共档案治理应该按照广大人民的档案需求对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档案信息的透明度,对具体服务信息要加以细化,以促进公民能够享受到更为公平、科学的档案信息[1]。當前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档案信息需求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就要求公共档案治理应该以需求为导向,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对于档案信息的需求,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公共档案治理进行创新,需要从服务模式、服务机制、服务手段等多个层面加以优化。
1.2 以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为目标有助于满足人们的档案服务需求
一直以来档案工作都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于档案工作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档案工作也是政府机关的重要组成,档案工作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为政府机关提供相应的档案信息支撑,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利用的档案数量相对较少。随着我国经济转型计划,经济时代逐渐结束,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档案工作充分发挥了自身职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更需要档案服务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在新的历史背景之下,档案工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服务职能,以党的工作大局为己任,不断改变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充分发挥公共档案自身职能。
2 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档案治理的主要特征和转型路径
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档案治理,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工作的社会化,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公共档案治理以现实为依据,突出公共档案治理的需求导向,寻找公共档案治理的转型路径。
2.1 以需求为导向公共档案治理的主要特征
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不同治理主体有其不同的治理需求,对于公共档案治理而言,社会组织和公民对于公共档案治理需求完全不同,因此公共档案在治理过程中应该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治理机制,充分利用不同治理主体的优势,不断提升公共档案治理水平,主动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促使档案信息收集更为全面,但同时治理主体的个性化诉求和差异化诉求也会不断增加,各类治理主体也会对社会矛盾和问题加以关注,这也从客观层面会倒逼公共档案治理的能力提升。
档案服务内容丰富化。公共档案治理应该根据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具体需求进行内容调整,特别是在档案治理思维上应该坚持人性化开放性和主体性原则,在治理理念上应该充分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档案的现实需要,充分体现出公共档案治理的人民性特征。同时公共档案之力应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主动参与到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进一步提升公共档案的社会服务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公共档案事业发展动力不足、能力有限等诸多问题,实现公共档案事业的社会效益和工作效率。
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数字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于档案服务的信息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应该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构建更为完善的公共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公共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应该充分发挥其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在具体治理过程中应该树立数字化思想,通过对公共档案的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公共档案的信息服务能力,从而确保公共档案能够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2 以需求为导向公共档案治理的实践路径
首先,以原有的馆藏信息为基础推进档案的数字化转型。未来公共档案发展应该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推进,要提升公共档案的信息传播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档案的资源优势,更好的满足受众多元化的档案信息资源需求。当前公共档案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公共档案在这里过程中还缺乏需求导向,档案信息化程度较低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有必要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对现有的公共档案馆馆藏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建与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档案信息数据库[2]。公开已经明确时限的相关档案信息、政府相关文件信息、族谱、人口普查等相关信息等。
其次,将公共档案服务于电子政务结合再造服务流程。各级地方政府都将推动电子政务改革作为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公共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同时档案管理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其自身职能和作用,借助电子政务改革契机,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公共档案管理部门应优化公共档案治理具体内容和方式,整合不同部门、不同地域的公共档案资源,再造公共档案流程。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从公共档案未来发展角度出发,与当前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有效结合,构建更为完善的公共档案信息数据库,将公共档案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作为未来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发展内容之一,进一步提升我国公共档案信息网络化水平。
再次,以社会大众经历为基础构建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当前公共档案治理仍然以传统治理模式为主,因此有必要以需求为导向重塑公共档案治理模式。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大众对于档案管理的参与程度,公共档案治理应该从原来的国家治理模式向社会治理模式拓展,进一步提升公共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公共档案的覆盖范围,提升公共档案的服务能力。公共档案资源收集应该向社群档案倾斜,将社会成员的共同经历作为档案收集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社会成员对于公共档案的信任,同时也能够充分反映出社会群体的档案需求。对于社会群体而言,只有能够从公共档案资源中获得相应的支撑,才会关注公共档案治理相关问题,才会为公共档案治理提供合理化建议。
总之,公共档案治理应该适应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现有的公共档案资源加以优化,构建更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公共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同时也应该简化流程,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忠海,宋晶晶.档案治理:理论根基、现实依据与研究难点[J].档案学研究,2018(2):28-32.
[2]赵浩华,倪丽娟.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档案公共服务探究[J].北京档案,2017(12):18-21.
作者简介
王虹(1967-),女,汉族,龙江县第一中学,图书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