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信用价值几何

2019-08-22肖丽琼

支点 2019年4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信用机构

肖丽琼

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渐入快车道。

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信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如果你的信用记录良好,可以免押金骑共享单车、住酒店,或者透支话费;而不良信用记录者则被限制高消费、限乘部分交通工具,甚至影响晋升提拔。

中诚信集团是国内首家全国性的从事信用评级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创始人毛振华是湖北石首人、武汉大学杰出校友、“92派”企业家。2018年4月、10月,中诚信集团和旗下的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征信”)将注册地相继迁入武汉。

中诚信征信是国内领先的信用科技服务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的大数据风控和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已获中信资本、博裕资本、高瓴资本、三峡鑫泰、卓尔集团等机构注资超过5亿元,公司估值达30亿元。

今年2月26日,中诚信征信举行入驻武汉仪式,董事长兼CEO岳志岗表示,公司2018年的营业额增长114%,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近1000万元,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大数据征信得到广泛应用。

征信是什么?我国的征信服务市场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当下,征信服务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围绕上述问题,支点财经记者对岳志岗进行了专访。

从电商信用管理起步

打开手机淘宝,随意搜索一种商品,在排序规则的第一栏,即可选择使用信用排序。排在前面的往往是金钻卖家、天猫旗舰店的商品,买家们给商品打出的三个“星级评价”——商品描述、服务态度、物流服务共同构成了商家的信用维度。

易观国际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征信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中,将2003年-2014年定义为中国征信行业的起步阶段。阿里在成立之初,逐步建立的淘宝信用等级体系,可被视为征信介入人們日常生活的例子。

征信,是指专业化、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个人或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其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以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

如今,这样的信用评价方式在各大电商平台早已司空见惯。在早期为淘宝提供这种信用管理的,正是中诚信征信。

中诚信征信的前身是中诚信集团的征信与商账管理事业部,起初主要从事传统征信业务,开展电商征信、企业及个人信用调查服务。那时的数据,通常来源于授信机构、供应链或交易对手,产品种类少、即时性较差、数据获取也不够便利。

2005年,中诚信征信公司正式成立。岳志岗介绍,早期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中诚信集团、华夏邓白氏等国内外知名的专业信用服务公司。

华夏邓白氏是邓白氏集团的中国区子公司。邓白氏集团有着170余年历史,是国际上历史最悠久的企业资信调查类信用管理公司,堪称行业巨人。

即便起点很高,但中诚信征信在成立初期,业务处于相对单一的阶段,主要是为阿里提供电商征信、标准化企业征信报告等。

同一时期的民营征信公司也大抵如此。“在当时,与央行征信中心相比,民营征信机构并不具备优势,特别是在数据的获取和加工处理上都受到局限。”岳志岗说。

统计显示,到2012年底,国内征信机构总数142家,营收总额仅20亿元。

智能化+征信大数据

从2013年起,中诚信征信调整战略,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反欺诈和授信决策的支持服务。

与此同时,我国征信行业的发展渐入快车道。

2015年1月5日,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中诚信征信、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在内的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在企业征信方面,也有大的进展。截至当年6月,央行审批通过的企业征信机构达到78家,中诚信征信是国内首家获得企业征信业务备案资质的机构。

中诚信征信的业务重心逐渐转移,一站式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平台——万象信用也在这年推出上线,正式开展个人征信和大数据业务。

随后三年多时间,公司的大数据风控业务比重上升到80%,标志着中诚信征信正式转型。这些数据也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信用卡审批时的重要信审参考。

眼下,“金融科技”正成为2019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顾名思义,金融科技就是传统金融行业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多位代表委员建言,应积极发挥金融科技的力量,推动金融机构提供更普惠、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岳志岗向支点财经记者介绍,2017年,中诚信征信率先提出“信用科技”的理念,将中诚信集团二十多年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相结合,并将OCK(文字识别)、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等各项技术迅速在信用体系中运用,推动信用评估的智能化和信用价值的扩大化。

“以前,申请一张信用卡,等待批复结果往往需要一两周时间。现在,有了最新的技术加持,可以做到秒批、秒拒。”岳志岗介绍,中诚信征信目前的响应速度能达到0.8秒。

一般来说,征信数据除了个人的基本信息,还有借贷数据、出行记录、消费偏好、社交行为、运营商数据、黑名单信息等等。那么,哪些数据对征信起到决定作用?

岳志岗表示,不同的征信服务机构的数据维度不尽相同,各家金融机构对于申请人的征信审核标准亦是如此。根据各自的客群属性,不同机构的各类数据权重占比会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征信产品时,金融机构常见的做法是,用以往的申请人信息进行测试,拒贷的契合度需达到99%以上。

截至目前,中诚信征信已覆盖大部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客户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

首家个人征信持牌机构诞生

征信是和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对待个人征信业务,央行慎之又慎。

2016年底,针对征信信息被泄露、滥用问题,央行下发《关于加强征信合规管理工作的通知》,直接指出有个别商业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查询、下载和非法出售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个人征信信息。要求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加大对个人信息隐私权和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央行在两年内对8家准备机构进行了多轮验收,每次的重点都是内控和信息安全。2018年1月央行向“百行征信”(俗称“信联”)发放首张个人征信业务牌照,5月23日,百行征信正式宣告挂牌。中诚信征信、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前述8家个人征信开业准备机构均成为百行征信发起股东,各持股8%。

信联,在个人征信领域扮演的角色备受关注。

3月6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全国“两会”上表示,央行征信中心只接入大型银行和部分中小银行,以及个别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企业和个人负债)数据,信联作为补充,将接入互联网金融机构、小贷公司等金融数据,以实现企业和个人负债信息全覆盖。目前,已有600多家、17类中小金融机构接入信联。

那么,在信联成立后,中诚信征信等发起股东的个人征信业务该何去何从?

中诚信征信相关负责人此前公开表示,在个人信用领域,未来将更偏向非金融数据业务,公司正在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技术能力上持续投入,通过输出平台型的大数据风控解决方案,打造“信用管理+金融科技”的新一代信用科技公司。

岳志岗告诉支点财经记者,目前公司相关业务依然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展开,已达成一批重要合作项目,为2019年的增长和2020年的冲刺上市打基础。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信用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