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民集团新的爆款在哪
2019-08-22李文卉
李文卉
主打产品种类长期保持不变,而且增长乏力,健民集团正在遭遇主营业务盈利困境。
“营收28亿元,净利润1.1亿元。”这是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健民集团”,公司代码600976)曾给自己定下的2018年经营目标。
目标完成了吗?答案已经揭晓。
3月21日下午,健民集团发布年度报告,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1亿元,同比减少20.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21.77万元,同比减少10.53%。
这意味着,健民集团去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均未达到自定目标。
年报称,营收下降是因华烨和中维两家子公司退出合并范围以及福高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所致;归母净利润下降则与公司医药工业板块利润下降有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健民集团以拳头产品“龙牡壮骨颗粒”为国人所熟知,如今,公司是否创造了新的爆款?参股子公司健民大鹏连年为健民集团贡献三成甚至一半以上的净利润,是否有计划借科创板东风启动上市?就这些问题,支点财经记者近期采访了多位相关人士。
主要营收来自两个部分
健民集团的前身武汉市健民制药厂成立于1963年,是在具有300多年经营历史的中国四大中药店之——叶开泰参药店的基础上组建的。公司1993年启动整体改制,后经多次股权调整,于2004年4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上市之初,公司控股股东为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占股22.20%。
2005年8月,华立产业集团(下称“华立集团”)受让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有的健民集团18%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后经多次增持,截至2018年12月31日,华立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健民集团26.39%股份。
总部位于浙江杭州的华立集团创立于1970年,最初由三家制造雨伞、扫帚和竹器的小作坊合并而成,开展小规模电能表生产。上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中国电工仪表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随后跳出工厂化发展模式,进行多元化投资布局。
华立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目前公司以医药为核心主业,控股了昆明制药、健民集团、华正新材等3家A股上市公司。
根据东方财富的统计数据,目前A股上市公司共有医药制造企业238家,其中中药企业88家,根据2018年三季报披露的营收数据(全年数据未更新),过100亿元的中药企业有9家,依次为九州通、白云山、国药股份、康美药业、云南白药、复星医药、华润三九、天士力、同仁堂,健民集团营收排在中药企业第51位。
健民集團的营收主要由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部分组成。
医药工业以母公司和全资子公司叶开泰国药为主开展药品的研发和制造业务,产品聚焦儿科、妇科、老年等多个治疗领域。
医药商业板块主要为药品的批发和零售,药品批发业务主要通过下属福高公司、维生公司、华烨公司、中维公司等4个医药商业子公司开展,经营产品包括中药、西药、保健品、医疗器械、玻璃仪器、化学制剂等;零售业务主要通过子公司新世纪大药房开展。
此外,公司近年还在探索中医诊疗服务,2018年6月健民中医门诊部(武汉)有限公司开业营运。
当爆款不再“爆”
2018年,健民集团医药工业板块实现营收10.69亿元,毛利率64.51%;医药商业板块实现营收13.53亿元,毛利率仅为4.58%。二者营收有2.62亿元的抵消部分。
本文主要探讨对公司盈利贡献更大的医药工业板块。
健民集团称,2018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53%,主要跟医药工业利润下降有关。
支点财经记者查阅招股说明书发现,龙牡壮骨颗粒、健脾生血颗粒、健胃消食片、小金胶囊、通便胶囊、小儿宣肺止咳颗粒等产品是健民集团的主要产品。其中,“龙牡壮骨颗粒”是公司主导产品,该产品2001年、2002年和2003年的销售收入占公司当年合并主营业务收入的45.63%、40.63%和31.53%;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率分别为54.43%、51.21%和48.03%。产品结构集中度相当高。
上世纪80年代,小儿佝偻病(缺维生素D而引起的缺钙)在我国发病率高达40.7%。1985年,当时的武汉健民制药厂联合武汉市儿童医院,研发防治小儿佝偻病的药方,这便是后来家喻户晓的爆款产品龙牡壮骨颗粒。当时,龙牡壮骨颗粒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小儿补钙的空白,一只神气活现的孙悟空,成为许多70后、80后对龙牡壮骨颗粒的记忆。
15年过去了,最新发布的年报显示,龙牡壮骨颗粒、健脾生血颗粒/片、小金胶囊、通便胶囊、健胃消食片等传统产品依然是其排名前五的主要产品。
公司招股说明书曾发出风险提示,“作为公司拳头产品的龙牡壮骨颗粒,在补钙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下滑,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推出的时间较早,当时具有超前意识,但近年补钙产品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以化学产品为主的各类食品类补钙产品大批涌现……公司产品市场份额出现下滑。”
后来的经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担忧。
健民集团上市后,龙牡壮骨颗粒的销量没有显著增长,甚至在2005年出现过销售收入高达29.23%的同比下滑。2008年起,公司财报不再披露单个产品的具体营收数据,但我们可以从医药板块的营收切入了解。
自2011年开始,龙牡壮骨颗粒所属的“颗粒剂”分产品类型的营收增幅跌至个位数,2011年、2012年和2014年的增幅分别为4.95%、1.45%和5.93%。受当年OTC政策影响,2013年龙牡壮骨颗粒的销售收入同比增9.6%。
从2014年开始,作为公司儿科类的拳头产品,龙牡壮骨颗粒的营收状况可以从报表中“儿科”一栏得出。2014年-2018年,公司儿科产品的营收分别增长-5%、0.51%、19.85%和-0.29%,毛利率分别增长-2.86%、-0.83%、0.84%和0.85%。2018年,龙牡壮骨颗粒的销量同比下滑1.66%,库存量同比大涨185.81%。
再比如,葉开泰国药是健民集团的重要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生产健胃消食片、小儿宝泰康颗粒、小儿宣肺止咳颗粒等产品。2015年-2018年,叶开泰国药的净利润分别为2303.47万元、686.62万元、380.47万元和1181.49万元。
从财报上看,叶开泰国药的盈利能力不稳定且有下滑趋势,很可能跟健胃消食片的销量不佳有关2017年和2018年,健胃消食片的销量分别同比减少35.37%和8.8%。
一方面是主打产品种类长期保持不变,另一方面是主打产品增长乏力,健民集团正在遭遇主营业务盈利困境。
“健民很大的问题在于产品过于老化,研发没有跟上。”一位不愿具名的买方分析师对支点财经记者说。
健民集团在研发上一直比较“抠门”,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长期在1.5%以下。2017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1.32%,在同业公司中排名垫底,而江中药业、贵州百灵等中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分别达到3.46%、3.36%;2018年,健民集团的这一数据为1.45%,同样排名垫底。
对研发的持续高投入,是药企的共同特点,也是药企维持长远发展的前提。即便是产品类型相差迥异,医药工业行业通常也以3%的营收占比,作为研发投入的参照标准。
2018年前三季度,A股共有37家药企的研发投入超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较高的有贝达药业(45.79%)、沃森生物(41.65%)、广生堂(37.95%)、通化东宝(25.99%)等。
当然,研发投入并非越高越好,对营收的过高占比可能会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拖累。
支点财经记者曾几次试图就研发投入过低问题与公司董秘办沟通,但截至发稿,电话无人接听。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健民集团的销售费用逐年上升,也对净利润有较大挤占。2015年-2018年,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3.07%、16.16%、19.46%和25.41%。
如果联营企业上市
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健民大鹏”)是健民集团的联营企业(占股33.54%),近年来为健民集团贡献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在归母净利润里的占比由2014年的16.64%上升至2018年的54.98%。
健民大鹏主要专注于体外培育牛黄原料生产和相关药品研发,独家拥有国家中药一类新药体外培育牛黄的完全知识产权。
牛黄,即牛的胆结石,在中医临床应用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据统计,我国目前4500多种中药古方中,含牛黄成分的约有600多种,全国牛黄市场约有300亿元左右的规模。许多名方名药、急重病症用药,如安宫牛黄丸、片仔癀、西黄丸、牛黄猴枣散等都是以牛黄为基药成分,但天然牛黄因药源奇缺而价格昂贵。
上世纪70年代,人工牛黄被研发出来,由牛胆粉、胆酸、牛磺酸等加工制成,每公斤售价几百元,应用于中低端中药市场。
体外培育牛黄技术于1997年获得国家一类中药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2000年,武汉大鹏药业有限公司购入体外培育牛黄技术,后与健民药业合资成立健民大鹏(目前前者持股45.01%,为控股股东),携手进军体外培育牛黄产业。
2004年1月,体外培育牛黄正式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与天然牛黄“等量投料使用”,以替代中成药品种特别是急重症治疗药品中的天然牛黄。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天然牛黄的短缺,但体外培育牛黄的产业化道路并不顺利,经历了连续亏损后,直至2010年,健民大鹏才开始盈利。
“2018年我们营收已经超过了3亿元,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每年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幅。”健民大鹏董事总经理周冠儒告诉支点财经记者,该公司体外培育牛黄的年产量在5吨左右,但整个牛黄市场(包括天然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和人工牛黄)的需求量是500吨/年,公司目前只占1%的市场份额,销售潜力巨大。“跟天然牛黄不同,体外培育牛黄的产能不是问题,我们很有信心,未来会持续为上市公司健民集团贡献利润。”
体外培育牛黄作为国家一类中药新药,受药品政策监管比较严格。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健民大鹏从2016年开始开设大健康中医门诊六源堂,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接触到体外培育牛黄的各种保健用途。目前,六源堂已在深圳、武汉共开出5家。
单从经营数据上来说,健民大鹏已经具备A股主板上市条件,近期科创板的出台也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更多利好,当支点财经记者问起健民大鹏是否计划独立上市时,周冠儒说,“公司计划在2020年启动上市流程,但前提是六源堂医馆的模式要走通,体外培育牛黄必须做到大健康行业去,才更容易把市场做大。至于最终会选择A股还是港股上市,会视情况而定。”
一位跟健民大鹏有过接触的私募股权基金经理告诉支点财经记者,已经有不少机构想在上市前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健民大鹏。“大家看重的无非是他们在体外培育牛黄上的独家知识产权,还有部分基金经理为此配置了一些健民集团的股票。但如果参股子公司要上市,健民集团作为老股东有优先权,更可能会加大持股比例,来获得更大收益。”
健民大鹏2018年实现净利润1.36亿元,按20倍市盈率来算,上市后市值应该在27亿元左右。截至3月21日收盘,健民集团市值2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