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父母暴打的孩子,长大会有什么伤

2019-08-22谢际春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8期
关键词:家暴情绪妻子

谢际春

多数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唯恐爱得不够,可是,也真的有一些冷漠、变态、恶劣、残暴的父母不但枉称“父母”,甚至到了触犯法律的地步。

两个8岁女孩,一样让人心痛

据《新京报》报道,7月12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男子葛某酒后驾车,回家后先是殴打妻子,妻子不堪忍受外出躲避。随后,他又毆打了8岁的女儿和13岁的儿子,并让两个孩子互拍对方被打视频,以此逼迫妻子回家。

这段家暴视频在网上曝光后,引起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愤慨!在视频里,父亲打孩子打得棍子都折了,女孩蹲在地上蜷缩着身体大声地惨叫哀号!一般人不要说下得了手,光听着孩子的哀号都受不了,可这个父亲却不为所动,继续狠命打,连打了13下!

采访中,村支书说,除了打孩子,葛某平时还经常打骂妻子、父母,村里已多次调解无效。目前,他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综合以上信息:葛某仅在一天就涉嫌酒驾、殴打妻子和虐待儿童;他不是一时冲动打人,而是惯犯,经常殴打家人,葛某的家暴行为达到相当高的严重等级。

葛某的人格一定是扭曲、变态的,他的所作所为呈现出严重家暴者的特点:1.冷血、残暴,缺乏正常人的情感反应。2.施暴时常常不仅是身体上的殴打,还伴有心理/精神上的威胁、恐吓和控制。这体现在他不仅下手暴打孩子,还和许多家暴者一样,懂得利用人性的柔软—妈妈对孩子的爱来胁迫妻子。3.从他殴打父母这点看,他早期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必定出了大问题。4.他只敢对家人动粗、殴打弱者,说明他是个胆小鬼,没本事脾气大,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是个失败者。受挫、失败以及酗酒加剧,让他的家暴行为更加恶化了。对于这样一个严重家暴者,我们庆幸法律上的进步,可以剥夺他对孩子的监护权。

他的妻子除了离婚恐怕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但面临的现实困难无疑是极其艰巨的,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两个孩子是软组织挫伤,估计葛某判不了太久,他日后出来纠缠、报复的可能性很大,到时候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这个妈妈去解决,光靠躲避是不行的,希望她能鼓起勇气,自强独立,保护好两个孩子;也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援助,让悲剧不要再现。

其实,以前已经发生过类似的悲剧。2018年12月22日,深圳市宝安区一个8岁女孩被父母殴打的视频在网上广为转发。视频中,妈妈先是对女儿左右开弓,狠狠地扇耳光,一个接着一个。随后,掐着女儿的脖子,拽起她狠狠掼到地上。之后,妈妈更疯狂地扯着女儿的头发来回在地上又拖又摔!小女孩一次次爬起来,一次次被妈妈打倒在地!就这样妈妈仍不解气,干脆抡起凳子砸在女儿的后背上。之后出现孩子的爸爸,他与妈妈一样疯狂、残忍,用扫帚不停抽打女孩的后背……事发后,宝安区妇联向宝安区人民法院申请女童人身安全保护令,女孩和哥哥接受了心理援助。警方对女孩父母刑事立案侦查,并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最让人心疼的是,视频中的小女孩显然已对家暴习以为常。

不管父母怎么打她,她都没有反应,就好像是一个没有知觉的木头人,已然对父母的暴打逆来顺受,仿佛天经地义。这是长期遭受严重创伤后启动的全方位隔离防御,将所有的情绪、感受、想法甚至身体痛觉都屏蔽掉。除非出现奇迹,她长大后很可能会延续被迫习得的模式,成为一个被虐狂;或者破罐破摔,放弃自己,甚至生命,例如躯体化转移为各种身体疾病;她也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心理或精神病患者……

在视频中还出现了一个小男孩,据媒体报道,他是小女孩的哥哥,9岁,而他也参与了打妹妹。心理学的案例研究发现,见证暴力也会造成创伤。暴力和攻击性既可能是模仿、习得父母的模式,也可能是出于见证家暴后极度害怕和恐惧的创伤反应,还可能是出于人类生存本能而去认同“强者”。

而连云港的8岁女孩和哥哥既被父亲暴力虐待,又通过给兄妹拍摄视频的方式见证暴力,建议有关部门能够为他们安排长期的心理援助,疗愈心理创伤。

父母必须学会用无害的方式宣泄情绪

或许像这样虐待孩子的父母不多,但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的情绪失控打孩子的现象却不少见。

曾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案例:一个高一的男生因为有强迫症状前来咨询。他告诉我,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他放学回家,不知道是因为调皮还是不听话,妈妈大发雷霆,跑到厨房举着菜刀满屋子追着他砍,口里叫着“看我不杀了你!”

后来,我和男生妈妈核实此事。妈妈倒是坦然承认,可紧接着说:“但我后来跟他道歉了,也向他解释了妈妈绝对没有要杀他的意思。”显然,妈妈以为道歉+解释足以让此事翻篇儿了。

但从孩子处了解的情况却是:在他幼儿园和小学头几年,父母的感情出了问题,妈妈经常抱着他哭诉爸爸不爱她了,她的脾气喜怒无常,举刀砍他的事情虽然只发生过一次,但把他当出气筒或倾诉对象却是常事,他因此很怕回家。大概从那时起,他就有了一些强迫症状,后来甚至还出现了被害妄想的症状。

这个妈妈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在外人眼中,绝对无法把她和砍砍杀杀的家暴挂钩,甚至连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也不认为自己在家暴、虐待孩子,不知道自己给孩子带来了多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比较隐蔽,不容易被察觉和识别。

像这类常见的因为情绪化打孩子,但本身还是爱孩子且有意愿改变的父母,我们可以提一些建议:

1.了解自己的脾气和情绪能力,特别是对刺激的反应激烈程度、情绪容忍程度以及调节情绪的能力。有的女性天生情绪敏感,易激动、生气、哭。另外,女性由于激素的原因,情绪易起伏波动。而有的人,情绪容忍度低,一点就着,一气就失控。这样的人当父母时,要格外注意提醒自己。

2.情感问题可以说是女性最高的应激源,而男性对工作/社会地位的情绪反应更激烈。深圳8岁小女孩被妈妈家暴是因为爸爸出轨,咨询案例里的那位妈妈觉得老公不爱她了,这些是会让女人“发疯”的导火索。而爸爸失业则加剧了他可能原本就暴躁的情绪。而从村支书的描述中,葛某在社会中也是一个失败者。遇到这类事情时,父母要对自己的反应有心理预期,不能失去理智,不能把孩子当出气筒,要把自己的事、夫妻之间的事和孩子的事分清楚。

3.当感觉情绪很糟糕又一时调整不过来时,远离孩子,并明确告诉孩子:“妈妈(爸爸)心情不好,但不是因为你,不是你的错……”另外,绝不能把孩子当作倾诉对象,或让孩子当夫妻的判官,或跟孩子讲对方的坏话,让孩子站队、抢孩子等,这些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矛盾和混乱,长期、严重的话就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乃至精神问题。

4.高情绪化特质或处于应激状态的父母一定要找到、储备几种适合自己的、无害的情绪宣泄方式作为应急策略。例如,我有几个来访者家中备了沙袋,既能宣泄情绪又能锻炼身体。还有人摔枕头、冷水洗脸、暴走、跑步、去健身房、KTV等。

猜你喜欢

家暴情绪妻子
反对家暴
我胖吗
怀才不遇
需要立法保护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
妻子的发型
第二个妻子,第二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