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食品产业年中纵览
2019-08-22徐兴利黄家伟
徐兴利 黄家伟
2019年上半年,我国食品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子行业和企业在上半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食品的刚性需求,既是保证食品产业稳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行业本身和各企业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红线,切不可越雷池一步。婴幼儿配方乳粉逐渐规范、“优质粮食工程”进一步实施、进口食品风险管控、水果及多种农产品的价格控制等既对我国食品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推動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19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2019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涵盖实施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专项行动、实施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实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实施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行动、实施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21个方面的内容。保证食品质量的同时,食品产业的发展才能稳定、有序。
国产乳制品品牌竞争力仍需提升
回顾我国乳制品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人们对于国产乳制品的信心正在逐渐恢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全国乳品加工业销售收入为3085.51亿元,增长10.02%,利润总额为220.62亿元,增加4.71%。国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263.64万吨,同比增加6.7%,进口额为10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其中,进口干乳制品193.22万吨,同比增加9.2%,进口额为90.9亿美元,同比增长15.7%,进口液态奶70.41万吨,同比增加0.3%,进口额为9.73亿美元,同比增长2.9%。
从加工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进口额的增长,可以反映出我国乳制品市场规模呈逐渐扩大趋势。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占据着不小的市场份额。据相关资料显示,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零售规模从2016年的890亿元增至2018年的10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9%。
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二孩政策推动了母婴消费市场的新一轮扩张,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是母婴消费市场中的重要一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近年来,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发展也得益于婴幼儿配方奶粉配方注册制的实施。2018年1月1日,婴幼儿配方奶粉配方注册制开始正式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5日,共批准了152家工厂的1156个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其中境内106家工厂864个配方,境外46家工厂274个配方。
有数据显示,2018年国产奶粉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9%。虽然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销售差距正逐渐缩小,但品牌竞争力依然差距明显。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6月中国婴幼儿奶粉品牌排行榜显示,竞争力前三甲依次为惠氏、美素佳儿以及爱他美。6月婴幼儿奶粉竞争力前十的品牌还有美赞臣、雅培、伊利、飞鹤、诺优能、A2以及雀巢。
进口奶粉之所以能够长期受到消费者青睐,主要原因在于国外奶粉的生产环境以及高标准。而部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直观印象和认知仍停留在10年前的我国乳业动荡时期。要想改变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行业的认识,促进乳制品行业快速发展,国产乳制品质量提升刻不容缓。
乳业做强做优刻不容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乳业做强做优,让祖国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婴幼儿配方乳粉是婴幼儿的重要食品,也是关系亿万家庭幸福和国家民族未来的特殊食品。为进一步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和美誉度,提高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在市场的竞争力。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要全面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竞争力和美誉度。以产品质量提升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完善质量管理机制,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重塑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信心。鼓励企业优化产品配方,在技术装备、质量管理、营销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加快产品研发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牌培育。
同时,要大力实施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品质提升、产业升级、品牌培育”行动计划,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产量稳步增加,更好地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力争婴幼儿配方乳粉自给水平稳定在60%以上;实施“品质提升行动”,持续强化产品质量保障,坚持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全行业、全链条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行从源头到消费的全过程监管。
鼓励生产企业制定和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建立企业标准公开承诺制度。加强基础科研工作,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支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家乳品安全与营养分析中心,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实施国家母乳研究计划,争取用3年时间收集并整合企业现有数据资源,建立统一的母乳研究数据库,对不同区域、不同成长阶段的婴幼儿所需营养元素进行分析研究,促进相关信息互联共享。
在企业现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全过程、电子化信息查询追溯,力争三年内实现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覆盖 60%以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并与国家重要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对接。将奶牛集中到专业化饲养企业、合作社养殖,提高原料奶质量。逐步将“养殖户+奶站+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链条升级为“专业化饲养企业(合作社)+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实现奶牛养殖与乳粉加工直接协作。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境外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注册管理,对进口代理商严格执行备案制度和销售记录制度,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严禁进口未取得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的产品。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落实跨境电商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跨境电商企业要建立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涵盖完整物流轨迹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各地要加大对母婴店、商超等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主体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对进口产品重点核查产品配方注册信息和《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进口食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监管
随着食品消费不断升级,进口食品成为人们进行食品消费的新选择,我国进口食品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贸易总额为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进口食品占进口商品比例不断增加,2017年,中国共进口食品582.8亿美元,同比增长25.0%,占进口商品比例升至6.8%。
另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从187个国家(地区)进口食品142.9万批、5348.1万吨、58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9%、36.5%和25.0%。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前3位的分别为:欧盟、美国、新西兰。
进口食品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反映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目前,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人们进行食品消费的首要关注点。据相关数据显示,53.8%的消费者在选购进口食品时关注食品的质量,仅有18.3%的消费者会考虑价格。由此可见,品质消费在进口食品领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对于高品质进口食品,消费者愿意支付高价。这恰恰反映出我国消费者对于食品消费已经从温饱需求转变为健康需求。
在进口食品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显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相关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海关共从94个国家(地区)检出不符中国法律法规和标准、未准入境食品6631批、4.9万吨、6953.7万美元。其中主要是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糖类、粮谷及制品类、酒类。不合格主要原因包括:品质不合格、证书不合格、标签不合格、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微生物污染等。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无中文标签或标签不规范为进口食品主要安全问题,占比达46.3%。食品添加剂超标、微生物超标、过保质期也是安全问题之一,占比分别为41.2%、25.7%、24.9%。另外,在网购进口食品正品辨别方式上,消费者主要根据商品评论辨别进口食品正品,占比为49.3%。
对于进口食品质量及安全性的把关工作是今后进口食品行业发展的关键一环。根据进口食品的市场规模来看,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將对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只有从“国门”进行把关,杜绝不合格的进口食品进入国内,才能营造绿色、健康的消费环境。《2019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指出,实施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持续推进“进出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大力打击食品走私,防范进口食品安全风险。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将进出口食品企业纳入海关企业进出口信用管理,联合惩戒严重失信主体。
“优质粮食工程”再深化
农产品是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资源。为保证我国农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发展,2017年国家实施了“优质粮食工程”。自2017年启动以来,“优质粮食工程”在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自“优质粮食工程”2017年启动实施以来,中央财政连续3年投入奖励资金197亿元,调动各级财政和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撬动社会资本450多亿元参与实施,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产能结构不合理、优质产品供应不够、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2019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指出,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行动。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严控收购、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督促企业加强政策性粮食收购和库存质量安全管理。支持粮食收购企业提升入库粮食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做好超标粮食处置。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介绍,“优质粮食工程”包括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三个子项既自成体系,又互相支撑,整体推进、同向发力,强化集聚效应,实现粮油产品品种多、质量优、品牌强,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2019年6月,“优质粮食工程”又迎来了新一轮深入实施。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6月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支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引导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消费,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各地要按照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力争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监测面扩大到60%左右、全国产粮大县的粮食优质品率提高30%左右的总体要求。优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内容,合理配置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功能。原则上不新建仓容,鼓励通过改造现有设施,实行粮食分等分仓储存。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是《意见》中的一大亮点,也是提升种粮组织化水平、助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能为农民带来以下实惠:一是促进提质进档。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清理、干燥、分类等服务,引导分等定级、分仓储存、分类加工,为实现优质优价、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创造条件。二是推动节粮减损。通过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农户科学储粮设施建设,使收获后的粮食得到及时处理、妥善保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三是增强议价能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通过向农民宣传国家粮食收储和优质优价政策、传递市场信息、疏通交易渠道等,为农民适时适市适价卖粮创造条件,帮助农民好粮卖好价,带动持续增收致富。据了解,全国共计划建设产后服务中心5000多个,已建设完成1600个左右;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机构800余家。
《意见》指出,要推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粮油名牌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有效供给。发挥好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作用。制定“好粮油”产品及标识管理办法,健全粮油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实行分级遴选,省级粮食和储备部门负责本省“好粮油”产品遴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此基础上择优遴选“中国好粮油”产品。建立粮油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好粮油”产品调查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要宣传“好粮油”产品,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全社会健康消费认知水平,引领城乡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要以“五优联动”为抓手,系统提高粮食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通过开展优质粮食种植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以及“中国好粮油”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销售渠道拓展、科学消费理念宣传等举措,增加优质粮食产品的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