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2019-08-22李洪浩屈会娟王克秀文志强王晓黎王燕平刘波微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代森吗啉晚疫病

李洪浩,屈会娟,王克秀,雷 高,文志强,王晓黎,王燕平,刘波微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4.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000)

马铃薯是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蔬菜和加工原料。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其发生和流行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关系密切,严重发生时,植株提前枯死,产量损失高达20%~40%,马铃薯晚疫病在四川省常年发生面积在13万hm2左右[1]。四川省马铃薯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川西南山地区和部分丘陵地区,一年四季均有马铃薯种植。随着四川省马铃薯周年生产和种植面积的扩大,为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量积累创造了较好条件,极易造成马铃薯晚疫病的大爆发和大流行[2]。目前,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主要靠化学药剂,但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参差不齐[3-6]。为筛选到马铃薯晚疫病高效防治药剂,减少盲目施药,本试验结合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分析了11种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旨在为马铃薯晚疫病的监测预警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助力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0%氟噻唑吡乙酮OD(商品名:增威赢绿,美国杜邦公司生产);

18%吲唑磺菌胺SC(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

18.7%烯酰·吡唑酯WDG(商品名:凯特,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

20%氟吗啉WP(商品名:金福灵,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

30%肟菌酯SC(商品名:海欧斯,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47%烯酰·唑醚菌SC(商品名:德劲,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生产);

50%烯酰吗啉WP(商品名:阿克白,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

52.5%噁酮·霜脲氰WDG(商品名:抑快净,美国杜邦公司生产);

53%烯酰·代森联WDG(商品名:富多宝,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

60%唑醚·代森联WDG(商品名:百泰,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

70%烯酰·霜脲氰WDG(商品名:晶玛,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试验于2018年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八美镇马铃薯生产田进行,试验地海拔3500m,为马铃薯晚疫病常发地区,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32.3g/kg,土壤墒情好。试验品种:青薯9号。马铃薯株距25cm,行距70cm,单垄单行种植,设保护行0.8m。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2个处理:①10%氟噻唑吡乙酮OD 150mL/hm2。②18%吲唑磺菌胺SC 375mL/hm2。③18.7%烯酰·吡唑酯WDG 1125mL/hm2。④20%氟吗啉WP 750mL/hm2。⑤30%肟菌酯SC 525mL/hm2。⑥47%烯酰·唑醚菌SC 900mL/hm2。⑦50%烯酰吗啉WP 600mL/hm2。⑧52.5%噁酮·霜脲氰WDG 450mL/hm2。⑨53%烯酰·代森联WDG 3000mL/hm2。⑩60%唑醚·代森联WDG 300mL/hm2。70%烯酰·霜脲氰WDG 450mL/hm2。清水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完全随机区组排列。施药时间分别为7月16日、7月26日和8月5日,3次施药,间隔10d,首次施药时间为马铃薯晚疫病第3代侵染循环6分值时。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Jacto-16L进行茎叶均匀喷雾,用水量为600L/hm2,8月15日进行药效调查,10月9日进行产量测定。

1.4 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监测

根据Guntz-Divoux模型计算马铃薯晚疫病的潜在侵染程度[7]。潜在侵染程度与相对湿度大于90%期间的时长(湿润期)和此期间的平均气温相关。湿润期持续的时间越长,在此湿润期内的平均气温越高,则发生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的程度越高。根据CARAH模型,每个侵染循环需获得累计7分才能完成从孢子成熟-孢子萌发-新孢子再侵染的过程。采用Conce的方法[7]进行计算,侵染循环开始后,将每日得分进行累加,累计7分表明一个侵染循环结束。

1.5 调查与统计

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2~3株,调查全部叶片。根据分级标准记录调查株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及测产后计算增产效果。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100/(调查总叶数×9)

相对防效(%)=(清水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100/清水对照区病情指数

增产效果(%)=(药剂处理区产量-清水对照区产量)×100/清水对照区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晚疫病侵染分析

通过田间气象站进行气象数据记录和马铃薯晚疫病侵染循环绘制(图1),结果表明,该站点马铃薯晚疫病侵染循环始于出苗后26d,轻度侵染,品种“青薯9号”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始见于出苗后52d,为马铃薯晚疫病第4代侵染循环第1次侵染5分值时,在整个生育期只出现轻度侵染20次和中度侵染2次(表1)。

表1 2018年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镇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情况

图1 2018年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镇马铃薯晚疫病侵染曲线

2.2 防治效果

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方面,利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指导马铃薯晚疫病防治,11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为80.08%~96.26%(表2),其中10%氟噻唑吡乙酮OD150mL/hm2平均防效最高,为96.26%,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其次为50%烯酰吗啉WP600g/hm2和53%烯酰·代森联WDG3000g/hm2,分别为90.88%和90.45%,二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20%氟吗啉WP 750g/hm2平均防效最低,为80.08%。

在增产效果方面,11种杀菌剂对马铃薯产量增产为32.99%~55.73%(表2),10%氟噻唑吡乙酮OD 150mL/hm2平均产量最高,为43054.85kg/hm2,增产55.7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18%吲唑磺菌胺SC 375mL/hm2、53%烯酰·代森联WDG 3000g/hm2、18.7%烯酰·吡唑酯WDG 1125g/hm2、50%烯酰吗啉WP 600g/hm2、47%烯酰·唑醚菌SC 900mL/hm2和70%烯酰·霜脲氰WDG 450g/hm2,平均产量分别为,41654.15kg/hm2、41570.78kg/hm2、41404.03kg/hm2、41370.68kg/hm2、41320.65kg/hm2和40753.70kg/hm2,分别增产50.66%、50.36%、49.76%、49.64%、49.46%和47.41%,其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20%氟吗啉WP 750g/hm2平均产量供试药剂中最低,为36768.38kg/hm2,增产32.99%。

表2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

同列数据后标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数据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SD)。

3 讨论

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菌侵染的主要气候因子,而CARAH模型正是基于该气候因子,按一定的模型规则预测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侵染和侵染严重度。目前该模型已在重庆、贵州、云南和湖北等地广泛应用,在马铃薯晚疫病的监测预警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试验中,按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计系统进行药剂防治,所有药剂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0%氟噻唑吡乙酮OD 150mL/hm2平均防效最高,其次是50%烯酰吗啉WP 600g/hm2和53%烯酰·代森联WDG 3000g/hm2。

马铃薯晚疫病菌被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认定为高抗性风险的病原菌[8]。鉴于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高抗菌株在四川省普遍分布[9],目前,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使用上,已逐步减少甲霜灵等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使用。供试11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和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这为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抗药性治理奠定基础,为生产上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的轮换使用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代森吗啉晚疫病
气相色谱法测定羟乙基吗啉中吗啉含量的研究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60%氟吗啉·唑嘧菌胺干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代森锰锌替代产品的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氟醚菌酰胺和烯酰吗啉对芋疫病菌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
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的应用研究概况
代森锰锌:杀菌剂市场“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