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与孕激素黄体酮 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治疗效果对比
2019-08-22韩彤霞
韩彤霞
(山东省无棣县碣石山镇卫生院,山东 滨州 251910)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常见的妇科病,主要是由于子宫异常活动性出血而产生的,包括有排卵性功血和无排卵性功血。有以下临床表现:月经变频,间隔少于21天,月经持续时间延长;月经量较多等[1]。如果长期不进行治疗,可能引起患者发生贫血症状;感染子宫内膜或子宫内膜病变等症状。现阶段,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主要采用药物结合手术治疗,此次试验将探究孕激素黄体酮和米非司酮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分析临床治疗中最适合的药物,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40~53岁,平均年龄(45.2 2.5)岁;对照组:年龄41~54岁,平均年龄(46.1 2.3)岁。两组患者的领创表现均符合围绝经期子宫出血临床表现,并保证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都进行刮宫治疗手术,同时对宫腔内膜组织进行相关的检查。观察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具体措施如下:从进行刮宫治疗手术后的第3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10 mg/d,一个疗程为3个月,连续服用6个月。对照组患者使用孕激素黄体酮进行治疗,具体措施如下:进行刮宫后在患者阴道出血的第15天开始服用孕激素黄体酮,8 mg/d,10天之后停药,患者的子宫产生撤退性出血[2];第二周期的治疗中,在患者每次阴道出血后的第15天服用黄体酮,10天后停药,一个疗程为3个月。
1.3 评判标准
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水平(促卵泡素、雌二醇等)等数据进行检测。患者治疗效果分为两个等级,无效和有效,无效表现为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月经周期没有变化,出血量并未减少;有效表现为治疗之后患者的月经周期规律,经期正常,出血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应用Spearman'srank系数,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子宫体积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子宫体积的变化上差异不大(P>0.05),但观察组的子宫内壁厚度相对于对照组的变化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体积变化数据
2.2 性激素水平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激素在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促卵泡生成素与雌二醇两组的变化程度不大(P>0.05),在黄体生成素与孕激素中,观察组水平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数据对比
2.3 总体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痊愈与治疗有效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5%)也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 论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卵巢功能在逐渐衰减,由于生殖的内分泌系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性子宫出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卵巢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较低,从而导致雌激素分泌减少,促性腺激素增加,最终不能形成排卵之前的LH峰值,也就出现了子宫异常性出血[3]。不能排卵导致孕激素的水平降低,但是卵泡的发育与雌激素的多少有关,又因为雌激素长期对子宫内膜产生作用,导致子宫内膜的生长过快,内膜变得肥厚,腺腔也随之扩大,卵泡开始萎缩,雌激素的水平也随之降低,从而导致出血,因此补充孕激素黄体酮是合理的,本此研究结果证明了补充孕激素黄体酮可以有效的控制出血情况和部分激素水平,但是,与孕激素黄体酮相比,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更好,在对于子宫内膜的厚度和黄体生成素、孕激素的控制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的比较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3.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更佳。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米非司酮不仅有较强的非竞争性抗雌激素能力,还可以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从而影响孕激素受体含量,加速内膜上皮细胞的凋亡,溶解黄体,从而达到治愈效果。
本研究认为,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理想效果,可以有效的调节患者的性激素水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进行推广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