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消化内镜下热极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8-22于田志郭清
于田志,郭清
(恒康医疗瓦房店第三医院责任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300)
0 引言
胃肠息肉主要是生长于患者胃黏膜表面的一种乳头状组织,其状态为突起状,初期胃肠息肉较小,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不容易被发现[1-2],仅通过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者相关体检时才会被发现,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胃肠息肉长大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部出血等症状,使患者身体出现炎症[3-4],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在本院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接受患有胃肠息肉治疗的42 例患者,对其进行无痛消化内镜下热极治疗及普通治疗以后,对相关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其中,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接受患有胃肠息肉的患者中随机挑选42 例,将其分为对比组(n=21)和观察组(n=21),分别对其进行普通治疗和无痛消化内镜下热极治疗,其中,对比组患者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3:8,年龄40 ~65岁,平均(49.36±5.36)岁;观察组患者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4:7,年龄41 ~66 岁,平均(48.89±5.81)岁。以上对比P >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胃肠息肉;(2)患者、家属、相关伦理研究委员会签署相关治疗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异常,患有重大器官衰竭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消化内镜电刀治疗,将内镜置于患者体内,通过观察患者体内的息肉生长情况,调节电刀的参数,给予3.5 ~4.0 mA 的电流,对患者的胃肠息肉进行切除,同时术后24 h 禁止患者饮水和进食。
1.2.2 观察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治疗,治疗前先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使患者空腹8 h,并使患者服用浓度为50 %的硫酸镁,使患者在无痛消化内镜下进行热极治疗,术前向患者注射芬太尼,并将消化内镜的探头置入患者的肠胃中进行观察,在进行热极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将温度维持在200 ~250 ℃,通电后灼烧患者的粘膜,直到冒白烟为止。
1.3 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评定标准为:①显效:患者通过治疗以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几乎不存在疼痛感,无不良反应;②有效:患者通过治疗以后,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轻微疼痛,几乎不存在不良反应;③无效:上述无改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疼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为SPSS 17.0,用百分数表示P <0.05 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组间检验用χ2表示,以表示计量数据,通过t 检验,如果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 %(20/21),对比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6.19 %(16/21),P<0.05,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n(%)]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 %(2/21),对比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 %(5/21),P<0.05,具体数据如表2 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n(%)]
3 讨论
在对患有胃肠息肉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胃肠息肉进行及时的摘除,否则患者会出现肠胃出血、腹痛等不良反应,同时防止患者出现癌变[5]。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传统的内镜治疗法会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疾病,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6]。目前,在对患有胃肠息肉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7-8]。
通过无痛消化内镜热极治疗,主要是利用热传导原理,通过在消化内镜的引导下,对患者的肠胃息肉进行观察,采用热传导和热辐射对患者的病灶组织、细胞进行清除,能够使患者的清除效率得到有效提高,降低手术对患者组织器官带来的创伤,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起到无痛治疗[9-10]。
综上所述,患有胃肠息肉的患者,对其进行无痛消化内镜下热极治疗以后,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改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的各项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使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因此,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