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2019-08-22罗志
罗志
(民乐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甘肃张掖 734500)
本文实验主体选自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在我院临床领域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过的患者120例,依据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评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实验主体选自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在我院临床领域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过的患者120例,依据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在实验组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10~60岁,平均年龄在(35.2±1.8)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8~63岁,平均年龄在(35.5±1.9)岁。本文选取的所有120例患者在性别、年龄之间的对比上并未出现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药注射剂治疗方法,其中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中成立专门治疗看护小组,对于实验组患者采取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主要记录实验组患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以此分析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逐渐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中药注射剂用药量进行控制,记录分析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3 观察指标 本文选取120名实验主体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方式,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经过各自的治疗模式后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其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严重、一般、无,分析两组实验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以及两组患者曾经是否出现过同种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选取的120例实验主体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实验患者的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率 在两组实验患者经过各自的治疗方式后,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率为90%,明显的高余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45%,两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呈现较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1。
?
2.2 两组患者曾经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在两组实验患者经过各自的治疗方式之前,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率为30%,对照组患者曾经出现不良反应率为28%,两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并未出现显著的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如表2。
3 结论
?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在逐渐的完善,中药注射剂的种类越来越多,治疗的病症也越来越多,但是其不良的反应也逐渐显现,根据本文研究表明,在实验组患者中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药物自身与患者体内出现的冲突因素,另一方面的原因为在很多疾病的用药时,中药中含有一定的蛋白质以及多肽分子,在多肽分子进入进入患者的身体后,形成了分析化合物,进而容易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想要控制患者的不良反应效果,就必须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中药医师的岗位,加强对患者用药的严密监管,进一步的加强用药的监管,逐渐提高中药注射剂在临床领域的治疗效果,有利于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综上所述,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领域的应用中,效果与不良反应共存,医护人员应合理配置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量,进一步的加强用药的监管,控制患者用药周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如此一来,有利于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