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护士”还需迈过哪些槛?
2019-08-22
■本刊记者 向 波
打针、静脉采血、伤口换药……这些常见的医护服务以前必须到医院或社区才能进行,对于失能人士或者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如果没有家人的帮助,还是很不方便。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约护士”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只需动手点击手机APP,就可以享受便捷的护士上门服务。
今年2月12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今年2月至12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如今,距离通知颁布已有数个月,试点工作有何进展,又面临哪些问题?对此,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安全”成网约护士关注焦点
其实,“网约护士”已经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15年9月,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护理分会就在珠海发布了居家护理服务APP“U护”。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吴育雄介绍,目前,“U护”已经覆盖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10多个省份,注册用户超过36000人,护士注册约14300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家庭对“网约护士”产生巨大渴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网约护士”平台应运而生,市场逐年火热。
通过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可以查找到如“金牌护士”“医护到家”“滴滴护士”等多家“网约护士”线上服务平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卫健委出台试点,其聚焦的最关键环节就是两个“安全”。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对此作出了解读,她介绍道:“一个是人身安全。护士到家里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对此,试点提出,护士不以个人身份去提供服务,一定是要互联网企业和医疗机构合作;另一个是医疗安全。不是所有医疗护理服务都可以到患者家里开展,要探索能够开展的服务项目和范围。比如有一些压疮的简单处理和胃管的处理,有一些是有限的范围提供上门的护理服务。还有一些风险比较高的,必须要到专业机构找专业的人员。”
围绕这两个“安全”,各平台机构也纷纷出招,一方面引入商业保险,另一方面提出智能化手段。例如有些“网约护士”APP免费为护士和患者投保,以及上线服务全程留痕和一键报警等。
今年4月4日,广东省卫健委发布消息表示,将对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人员和服务对象通过人脸识别等方式进行电子实名认证,并为“网约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实现“一键报警”。
此外,对于医疗安全问题,政府管理部门也明确了禁踩的“红线”,并且细化出一些服务管理举措,如派出的注册护士应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北京市网约护士上门不得提供输液服务等,努力使市场上的网约护士平台逐渐走向规范化。
护理人员短缺掣肘行业发展
“当前,我国最短缺的还是护理人员,包括针对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养老护理员。”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2018年我国拥有护士为380万,今年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面对庞大的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需求,还远远不够。
据了解,试点中要求“派出的注册护士应当至少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并且能够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这项规定出台后,一些规模较大的网约护士平台对现有备案护士进行梳理核查,减少了大量不符合要求的护理服务人员,从而导致“网约护士”的注册数量大幅减少。
对此,“金牌护士”CEO表示,国家卫健委推行试点必须要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所以条款的严格性完全可以理解,也要严格遵守。他认为“网约护士”机构必须严格审核护士的三证,并于政府官网上进行查验,以此保证护士的资质。
谈到对试点方案中设置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这一门槛的看法,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比如注射类的一些护理服务,其实拥有3年资质的护士甚至普通护士都可以操作,希望试点一年结束后,这条规定能有所松动。
价格保障机制仍待完善
通过对多家“网约护士”平台的服务价格进行梳理发现,最常见的上门打针(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和换药,价格约在160元至280元/次,采血在170元左右,压疮护理价格为250元至310元不等。
查询价格明细可见,“网约护士”的相关服务费用主要包含护理服务费和交通费两部分。总体费用要比医院门诊高出不少,溢价幅度约为10倍到20倍。
谈到“网约护士”服务的定价问题,“金牌护士”CEO解释道,APP上的价格是进行综合评定的结果,包括护士的时间成本、交通费以及其它各方面所需费用。例如为保障安全设置的人脸识别,需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才能进行,每个订单都会产生相应的费用。“我们曾经认为,刚需的用户不会考虑价格问题,所以与同行业伙伴决定提升价格,结果发现随着价格的提升,用户量和订单都在减少。而当把价格降下来之后,发现订单又恢复到了以往的数量甚至更高。事实证明,现在的价格是最符合市场机制的。”
“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网约护士’APP的价格还是有些偏高。”网友刘先生表示,家中老人患有脑卒中行动不便,但他工作太忙,不能经常请假照顾,只能请“网约护士”帮忙。“老人说护士照顾得还不错,这点我很满意。若是价格能再‘亲民’一些,那就更好了。”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网约护士的用户通常是需长期护理的人群,他们的家人并没有专业的护理能力,而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又不能提供上门服务。同时,还要考虑到子女请假、叫车下楼、途中安全、医院交叉感染风险等“大账”。综合考虑下来,请“网约护士”上门服务,可能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根据试点方案,试点地区要结合实际的供给需求,发挥市场议价机制,参照当地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综合考虑交通成本、信息技术成本、护士劳动技术价值和劳动报酬等因素,探索建立价格和相关支付保障机制。
据了解,目前开展“网约护士”试点的6家城市,后续还将陆续增加公立医疗机构。业内人士预计,到试点中后期“网约护士”得以规范后,卫健委将会进一步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对接,研究将公立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的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