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9-08-22王玫玲
王玫玲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现阶段治疗脑动脉瘤最先进的技术,该手术方式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1]。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更加关注临床护理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患者保健意识与自护能力。为探究优质护理在脑动脉瘤栓塞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分组观察2015年9月~2018年9月在我们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本病患者,纳入标准:①均与脑动脉瘤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2],且患者均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②所有患者都知情并同意。③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排除了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严重心肾疾病等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50~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1.5)岁,观察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5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1±1.7)岁,组间常规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药品及器械的准备、告知患者准备、督促患者遵医嘱等。
1.2.2 观察组:本组以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包括:①积极成立优质护理小组。科室长任小组长,临床护理经验超过三年的优秀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小组中来。小组成员共同商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内容,现制定临床护理表,包括评估、检查、治疗与护理、活动、宣教、饮食、出院等内容,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设计表格,护士长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小组成员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小组成员根据护理计划表内容实施护理干预。②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指导。加强互换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用多媒体等形式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告知介绍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并发症情况,及时消除患者对手术治疗的疑虑。加强患者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态度和蔼、尊重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感,全面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手术当天做好手术准备及患者准备。③术中护理。将手术室温度设置在28度左右,在进入手术室后,给予患者必要的鼓励及宽慰,引导患者做出正确的体位,术中注意非手术部位的保暖,适当加温冲洗液和输注液。③术后护理。在患者进入病房之后,密切关注其身体及生命体征,若有异常情况,立即告知一声。对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在患者第一次排气后,及时补充粗纤维、高热量、高蛋白类饮食;加强患者导管护理,预防导管堵塞、脱落等,保持导管畅通,预防出现受压、扭曲问题。引流袋在低于穿刺部位2~3厘米部位固定,预防引流液回流。密切关注引流液性质,一旦发现颜色新鲜等情况,立即上报医生,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并发症概率:主要包括失眠、头痛、耳鸣、肢体麻木等。
1.3.2 比较两组心理状况:以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估组间抑郁、焦虑情况,分数和患者心理障碍之间呈正相关[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综合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概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几率8.0%,对照组并发症几率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与SAS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44.1±1.9)分与SAS(33.4±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脑动脉瘤是发病率较高的颅内血管性疾病,瘤体一旦破裂,患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反应,甚至导致患者死[4]。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但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康复。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对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和标准。本文结合脑动脉瘤患者病情以及介入栓塞术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优质护理进行规划,将术前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等各个环节融于一体,实现了标准化和程序化,促使医护人员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治疗及护理,有效规避了传统护理中的盲目性,规避了日常疏漏,效果理想,本子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和心理状况均较对照组理想。
所以,优质护理在本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理想,可以降低并发症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有进行推广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