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营养方式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的作用分析
2019-08-22徐惠萍
徐惠萍
(博罗县妇幼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惠州 511442)
小于胎龄儿由于身体器官组织不完整、免疫力低下,其在临床上是属于新生儿中一类的比较特别的人群[1]。故在对患儿进行喂养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营养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使患儿的营养合理,也有利于其生长发育。故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营养方式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的作用,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于胎龄儿中随机挑选100例进行这次研究。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所有的患儿均都符合小于胎龄儿的诊断,且家长都同意研究,且实验也征得伦理委员会的同意;(2)患儿具有先天性的疾病、器官组织不全等。其中,研究人员根据不同营养方式,在参与研究的患儿中,男性:女性=44:46,在小于胎龄儿组中:观察组:对照组=24例是低体重儿奶粉喂养:20例是母乳喂养;在足月小样儿组中:观察组:对照组=25例是低体重儿奶粉喂养:21例是母乳喂养。患儿的平均胎龄(30.12±5.61)周,平均体重(2.66±0.78)kg,患儿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中无明显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于胎龄儿中随机挑选100例患儿,在住院后,将其患儿放于暖箱中进行保暖,有利于减少疾病的感染与出血现象的出现,而且也使患儿的身体的各项体征达到稳定的状态。对母亲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开奶,避免耽误对患儿的喂养。对于要进行母乳喂养的患儿,请专业的催乳师,进行催乳,将母乳挤到奶瓶中,可以直接将其给患儿进行喂养;而对于低体重的患儿,要进行奶粉喂养,将奶粉按照合适的比例,合适的温度,混合均匀后,对患儿进行喂养。患儿在住院时间内,要对其进行每天早上进行护理,之后,要对患儿用天平进行称重,其天平的精密度要求在0.001kg。且在入院后的七天内,都要对患儿的进行空腹血中白蛋白、前白蛋白浓度的检查。在出院12周后,给予患儿一致的营养方式,若在喂养期间有喂养不耐的现象,要及时对患儿进行微量喂养,可采取非营养性吸吮、部分肠外营养等方式。之后,对两组患儿进行回访,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等。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包括:恢复至出生体重、达全量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白蛋白、前白蛋白、院内感染、28d内追赶性生长、90d内追赶性生长等。
1.4 统计学方法 这次实验研究利用的SPSS21.5的统计学方法,实验中的研究人员就是利用这种统计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规范的统计和分析,计量数据是t,计量资料是(),意义是差异有统计学(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结果可知,在小于胎龄儿组中,观察组的恢复至出生体重、达全量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院内感染均低于对照组,而白蛋白、前白蛋白、28d内追赶性生长、90d内追赶性生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月小样儿组,观察组的恢复至出生体重与达全量肠内营养低于对照组,而喂养不耐受、院内感染、白蛋白、前白蛋白、28d内追赶性生长、90d内追赶性生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表1.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小于胎龄儿组 足月小样儿组生命体征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重 9.03±1.32 7.33±1.31 6.48±1.37 5.09±1.06达全量肠内营养 12.13±1.08 9.45±1.01 7.31±1.05 5.77±1.26喂养不耐受 7.01±0.03 5.03±0.01 2.01±0.35 4.31±0.43白蛋白 38.97±5.01 39.61±7.37 39.76±3.54 41.65±2.54前白蛋白 88.31±12.64 136.01±15.39 105.21±15.41 159.34±10.64院内感染 2.01±0.54 1.03±0.16 1.30±0.12 2.12±0.08 28天内追赶性生长 3.12±1.12 9.66±1.75 3.48±1.29 10.33±1.03 90天内追赶性生长 5.63±0.36 12.87±0.69 6.89±0.34 13.27±0.51
3 讨论
对于婴儿来说,不同的营养方式,对其的生长发育的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母乳是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最理想的食物[2],其较可以补充婴儿身体里所需要的水分,蛋白质及电解质等,不仅有利于促进婴儿的吸收,使母乳发挥相应的作用,得到很好地利用[3]。同时,母乳喂养是确保婴儿能够得到最好的营养的最基础的物质,因为在母乳中,含有多种有助于抵抗疾病的抗体,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力。而且,婴儿由于身体器官发育不完整,母乳是婴儿出生后摄取营养物质的最佳来源,并且,母乳也有利于增强婴儿智力的发育。据相关研究表明[4]: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婴儿疾病的出现,增强免疫力、智力等。而奶粉的喂养,对于患儿的营养就相对较低[5]。
在小于胎龄儿中,对患儿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时,临床上,一般都会对其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而研究发现,对于小于胎龄儿中的患儿,也应该对其的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应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在对生化指标[6]进行检查时,研究发现其敏感度与蛋白质是紧密相关的。生化指标的是否合适取决于生理的半衰期,半衰期的长短决定半衰期的敏感度的高低。在人体内,由于血清前白蛋白含量较少,新陈代谢速度较快,半衰期也比较短。故在对患儿进行机体营养状况评估时,可以把蛋白质的检查作为首选的检查项目。
本研究中,在小于胎龄儿组中,观察组的恢复至出生体重、达全量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院内感染均低于对照组,而白蛋白、前白蛋白、28d内追赶性生长、90d内追赶性生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月小样儿组,观察组的恢复至出生体重与达全量肠内营养低于对照组,而喂养不耐受、院内感染、白蛋白、前白蛋白、28d内追赶性生长、90d内追赶性生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小于胎龄儿,对于低体重患儿用奶粉喂养,其的营养效果是在短期与中期时,营养效果良好,故在此期间,要保证患儿营养均衡,使其可以尽快追赶上正常婴儿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