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2019-08-22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检验科耐药性病原菌

李 萍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微生物检验为临床十分常见的检测手段,其在临床具有诸多优势,比如操作简便、检验结果准确率较高等,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中,能够给予患者后期治疗有利依据[1]。但该项检验工作要求临床医师需加强自身技术的完善,并具备较高的职责素养,使微生物阳性率明显提升[2]。本研究对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检验患者,例数20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200例检验患者进行分组,收取时间在2017年1月2日至2017年5月10日,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检验患者)、对照组一组(100例检验患者),分别实施微生物检验和常规检验,分析患者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观察组100例:年龄在20~50岁,平均年龄均为(35.21±1.15)岁,检验患者性别:50例为女性、50例为男性。对照组100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均为(36.01±1.17)岁,检验患者性别:49例为女性、51例为男性。两组检验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等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采用P>0.05代表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检验。观察组实施微生物检验。对患者标本进行分类,并选择全自动细胞鉴定药敏分析仪对所选标本实施分类,所有操作流程应根据标准化规范实施,并比较和观察两组标本的检验结果。标本袋应根据质量标本进行操作,进而使检验工作的质量得到保障[3]。

1.3 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检验患者微生物检验结果。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检验结果微生物检验结果以P<0.05表明二者间存在差异,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 果

观察组检验患者呼吸道标本阳性例数38例,所占比38.00%;血液、胸腹水以及脑脊液标本阳性例数10例,所占比10.00%;粪便标本阳性例数5例,所占比5.00%;其他非呼吸道标本40例,所占比40.00%与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验患者微生物检验结果[n(%)]

3 讨 论

微生物检测为临床十分常见的检测技术,其在临床中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检验科室的检测方式,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较多可靠依据[4-5]。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导致我国感染性疾病不断增加,微生物检验技术显得十分重要,但由于我国感染性疾病的种类不断增加,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效果不佳,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本次研究对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

导致微生物检验质量下降的原因较多,①标本采集不合理:在实施标本采集过程中,由于检验人员对于采集过程中注意事项不了解,导致采集标本存在准确率下降情况,给临床医师错误信息,引起误诊或漏诊,导致患者疾病病原体无法被确诊,使患者疾病耽误最佳治疗[6]。尿培养以及大便培养需患者自己采集,但由于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进而导致患者对标本采集情况不了解,使标本采集量不足等不良情况发生,最终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②缺乏临床经验:在实施微生物检验时,主要以生理学的生化反应和形态学进行检测,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好的判断能力、实验能力和熟练操作能力,但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检验人员由于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操作能力较差,缺乏对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导致微生物检验流程和原则不够严谨,导致微生物检验质量存在误差。微生物检验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检测手段,其具有多种优势,例如检验准确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在临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能够为后期多数患者治疗提供有利依据[7]。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临床医师需加强自身技术的完善,并具备较高的职责素养,进而有效提升微生物阳性率,降低病原菌耐药性,保障每位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检验患者呼吸道标本阳性例数38例所占比38.00%;血液、胸腹水以及脑脊液标本阳性例数10例所占比10.00%;粪便标本阳性例数5例,所占比5.00%;其他非呼吸道标本40例,所占比40.00%,对照组检验患者阳性例数30例所占比30.00%;血液、胸腹水以及脑脊液标本阳性例数17例所占比17.00%;粪便标本阳性例数4例所占比4.00%;其他非呼吸道标本31例,所占比31.00%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证明,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具有多种,通过对微生物检验的相关知识以及技术进行充分掌握,能使检验准确率明显提升,降低病原菌耐药性,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猜你喜欢

检验科耐药性病原菌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出版:信息化管理在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