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朐周姑戏唱腔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初探

2019-08-21郎月铃

北方音乐 2019年12期
关键词:唱腔改革

【摘要】唱腔音乐旋律是戏曲表现力的灵魂,是塑造人物、铺陈剧情、烘托主题、展现剧种艺术风貌和艺术家个人艺术风格的主要手段。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所谓“无曲不成戏”就是这个道理。唱腔旋律的优美与否,演员对声腔韵味把握水平的优劣往往成为一出剧目成功的关键所在。戏曲的唱腔也是剧种与观众、演员与观众交流的主要载体。中国戏曲的上帝是观众,戏是演给人看的。观众对剧情一般不会过多关注,但对优美唱腔往往会有绕梁三日的回味,这就是唱腔或者说中国戏曲的魅力所在。“戏曲成败曲一半”,这话并非戏言。而戏曲改革的核心要旨更是在于不脱离剧种唱腔特色框架的基础上对唱腔旋律进行时代性改造和美化。

【关键词】周姑戏;唱腔;改革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临朐周姑戏是山东周姑戏系统中的独立一脉,定型流传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临朐周姑戏唱腔的基本调式取材和来源于山东民歌,原始古朴,节奏跳跃,唱腔跌宕,富于变化。临朐周姑戏的唱腔系统具有主题乐汇贯穿始终、衬字与叫板相映成趣、落音巧妙韵律完整、板式变化丰富四大特色。

临朐周姑戏作为一个流传地域有限,没有建制专业院团的地方小剧种,在艰难的环境中,没有湮灭于草莽,绝迹于舞台,首先是来源于民间,群众的热爱赋予了它顽强的生命力,更得益于国家对于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重视和保护,使它逐渐茁壮并焕发生机。虽然临朐周姑戏同样面对传承、创新和发展的诸多困难,但小戏自有小戏的优势,周姑戏民歌体声腔的特点,赋予了它易于融汇其他民族音乐元素的优长,在筑牢周姑正调本体架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丰富旋律体系,以高质量剧本编创为保证,出新戏、出好戏便成为了可能。

一、明确唱腔改革的基本原则

中国戏曲是中华灿烂文明孕育出的璀璨文化奇葩。临朐周姑戏同国内其他剧种一样,都是来自民间,其戏曲音乐的本原都来源于民间说唱,历经岁月淘洗和沉淀而逐步形成、传衍、磨砺和繁荣,始终印刻着当地文化的光影而成为一种人文符号,它落后于时代就要修正,就要改革创新。而改革创新的前提是继承,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绝不是推到重来的折腾,这是原则之一。戏曲唱腔改革创新也不是简单的嫁接拼凑,似驴非马的胡闹,而应是确保剧种核心音乐架构风格基础上的新鲜元素的理性融合,这是原则之二。基本要求就是在耳目一新的同时能时时体味到周姑旋律的影子。

二、丰富唱腔板式体系和塑造能力

临朐周姑戏的基本板式可分为三大类:正调类、二板类和曲牌类。周姑正调是周姑戏的基本唱腔之一,它以长板唱腔为基础,根据剧情变化与人物塑造及唱词需要衍生变化,调节处理节奏和速度,形成了不同的板式结构。周姑正调的板式有:长板、快三眼、慢二板、快二板、二六板、导板、散板、紧板、垛板等。这些板式为周姑戏唱腔体系的形成和剧种特色塑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传统戏曲各剧种的板式结构形式极其丰富,为剧情展现和人物性格、情感刻画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兄弟剧种丰富各自唱腔体系的尝试提供了借鉴空间。

一是混合板式的应用。借鉴移植现代京剧《红灯记》李铁梅“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段1/4、2/4拍混合西皮流水板式以及现代豫剧《朝阳沟》二大娘“给俺外甥写封信”唱段二八板的节奏,对于现代题材背景下,展现剧中人物心情急速变化和递进具有非常贴切的表现作用。

二是摇板的应用。摇板看似无板无眼,其实内中的旋律要点非常严谨。对于演员表现主要人物或身份显耀的人物悲、喜情节都可运用,常要求演员对人物心情、身份的把握必须准确得体,拿捏有度,能表现出人物外松内紧的心境特质。

三是吟板的应用。吟板具有吟唱的特性,似说似唱,可与摇板、垛板、散板衔接使用,又可与话白连缀,艺术表现空间和弹性较大,适合塑造人物悲苦、无奈、凄凉、决绝的心境和内心独白,与此时间舞台灯光场景相映衬,具有极强的静态美感。

四是垛板的应用。垛板的舞台艺术张力和人物塑造感较强,适合展现现代人物在剧情冲突剧烈场景下亢奋、激动心理变化,从而使人物舞台形象更加突出。

在新编剧目的创作和演出实践中,应严格以剧情和人物为中心,以事物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变化为基础设计和确立周姑戏的板式结合运用的形式和规律。丰富慢转快、散转慢、紧转慢、快转紧等转板形式和结合套路的创新路径,提升剧种艺术水平,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关于周姑戏歌的艺术尝试问题

戏歌是一种把戏曲音乐元素与民族歌曲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歌中有戏,戏中有歌,水乳交融,珠联璧合,是延展戏曲魅力、丰富歌曲美感的新创造和新尝试。1989年,央视春晚的一曲《说唱臉谱》,虽然歌词内容粗陋无味,但旋律新颖,节奏明快,把京剧大甩腔元素融其中,伴之“西北风”风格,让观众眼前一亮,迅即流行于大江南北,广被传唱,更引起了年轻人对京剧的关注。之后电视媒体又陆续推出了李谷一演绎的《故乡是北京》《门前情思大碗茶》等京歌,使戏曲元素融入歌曲成为了一种潮流和时尚。另外,黄梅戏歌的成功也为临朐周姑戏等地方小戏开展戏歌编创的尝试提供了优秀的样板。《天仙配》《女驸马》等剧目中的精彩唱段也早已跨越了戏曲的地方性局限,广泛流行且经久不衰,更使黄梅戏成为了安徽省不可替代的文化名片。

临朐周姑戏本身就是来源于花鼓秧歌,唱腔的基本调式取材于山东民歌,其歌曲本性特色非常鲜明。利用这一特性,将周姑戏中的主体音乐元素提出,融入山东民歌或其他地方音乐的优美旋律,改造周姑戏经典唱段或创作出具有浓郁周姑曲调特色的戏歌是完全可行的。目前,山东地方戏元素的戏歌还没有出现,临朐周姑戏可以先行试验,开创先河。从技术环节讲,歌曲创作应比戏曲创作更具操作性,创作队伍和人才资源更丰富。地方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文化馆、文化站的专兼职作者进行集中攻关,先期创作一批周姑戏歌,从中选优,组织省市作曲家、高等院校音乐教研专家进行润色整理和艺术提升,聘请省市知名歌唱家演唱,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制作后专题推出,并适时举办专题音乐会和相关宣传推介活动。以周姑戏歌的成功有效推动周姑戏的传承创新。

四、结语

地方戏是地方文化的凝缩,丰富、庞杂的地方戏剧种形成中国戏曲独到的文化景观,成为传统文化生动的载体。唱腔音乐旋律是戏曲表现力的灵魂和核心要素,戏曲的兴盛有赖于唱腔音乐体系的完善与时代性的强弱,而其衰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音乐体制的桎梏。戏曲的创新,也就是音乐的创新。周姑戏来源于民间,植根于百姓,是群众苦与乐、欢与喜的呈现,有生活源泉就能传承不息,发扬光大。临朐周姑戏能否在再度蓬勃发展,需要各界人士和学者的共同努力,积极投身于文化实践,为保护独具乡土特色的临朐周姑戏进言献策。

参考文献

[1]张明花.临朐周姑戏刍议[J].广角镜,2014(18).

[2]刘桢.中国地方剧种生存、保护和发展的四种形态[J].艺海,2010(1).

[3]董妍.古老戏种活态传承——高密茂腔的现状与保护[J].民族民间音乐,2011(11).

[4]窦青.潍坊传统音乐与戏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郎月铃(1971—),女,山东潍坊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为潍坊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猜你喜欢

唱腔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话说大秦腔和秦腔舞台美术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芗剧传承与发展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