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钢琴艺术解析
2019-08-21张洁琼
【摘要】肖邦是波兰十九世纪著名的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的作品主要是钢琴曲,作品题材丰富,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作品扎根于波兰,反映了波兰的历史和人民的生活,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创作范围包括练习曲、圆舞曲、谐谑曲、夜曲等。肖邦以其出众的才华、精湛的手法、强烈的感情成为了波兰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钢琴家。本文就肖邦钢琴艺术的体裁、风格特色、演奏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探究。
【关键词】肖邦;浪漫主义;体裁;艺术特色;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肖邦于1810年生于波兰,七岁便开始创作,八岁登台演出,十九岁在欧洲巡演。他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虽三十九岁英年早逝,但留下了二百多首作品。肖邦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他的作品以波兰的民间歌舞為基础,加之巴赫的影响,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生于华沙,灵魂属于波兰,才华属于世界。”这或许是对这位伟人最中肯的评价了。
一、肖邦钢琴艺术体裁分析
从体裁角度来分析,肖邦的钢琴曲篇幅种类完备,大小型均有著名的代表作品。在小型钢琴曲中,练习曲与前人的曲子有所不同,最直观来讲就是难度较大,很有针对性,对于弹奏者水平要求比较高,教学目的十分明确。作为练习曲,在保证教学目的情况下,又十分注重情感宣泄,不仅注重实用性,还注重其作为一个音乐作品本身应该具备的艺术功用。《C小调练习曲》就是肖邦在获知华沙起义时候的愤慨之作。前奏曲和练习曲极为相似,但前奏曲更加注重内容的简单凝练,肖邦的前奏曲每一首都是独一无二的,用高超的谱曲和演奏技术表达情绪的跌宕起伏。除此之外,肖邦对前奏曲最大的贡献表现在使前奏曲成为独立的一种钢琴体裁,并继续前奏曲焕发光彩。夜曲体裁是约翰·费尔德最先在作品中使用的,肖邦继承并发展了约翰·费尔德的风格,在其早期作品中就有约翰·费尔德的痕迹,后期肖邦创作了形象对比类以及长诗,拓展了夜曲。同时,夜曲也是肖邦作品最优秀的部分之一,集中表现了肖邦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肖邦的圆舞曲源于传统却高于传统,体现了艺术家对世俗文化的加工和打磨,以钢琴为圆舞曲赋予了新的定义,他的圆舞曲气势高昂,节奏铿锵,表达了波兰人民的自信,表现了波兰人民的民族情节,这也是肖邦艺术的爱国性的具体体现。大型钢琴曲中谐谑曲最初是作为大型器乐中的套曲而存在的,肖邦经过加工和提炼将其独立而出,并最终形成一种接近于自己的新体裁。叙事曲篇幅大,内容复杂,情节丰富,融合了文学、历史等多个方面,从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情感都有所创新。
二、肖邦钢琴艺术风格特色分析
从艺术风格角度分析,肖邦最典型的风格就是他的浪漫主义风格,肖邦以自身的个人魅力诠释了浪漫主义的真谛。他有着自己的灵感,他沉醉于自己的想法,主观色彩明显,和大多数浪漫主义艺术家一样,他们共同寄情于远离现实的诗意中,或者是自己的深沉情感中,反映社会中较为弱小阶级的痛苦。其次是他的爱国主义,肖邦始终是一个心系祖国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作品展现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自己坚定的爱国心。最后一点就是他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对自己的解读和思考,同样使用自己熟悉又擅长的钢琴曲表达出来。除此之外,肖邦的作品还极大地吸取了民间音乐的精华,肖邦擅长把属于民间的、为人们所熟知的乐曲进行加工和改造,像中国宋代文豪苏轼一样,把宋词进行生活化、世俗化,在不降低艺术本身格调的情况下拓宽了艺术的传播范围。肖邦的这种音乐属性和他的民族自觉心理有着莫大的关系,他早年跟随老师以及和文化人士来往,逐渐培养出了这种性格。他的作品还有很强的戏剧性,肖邦不仅是一个钢琴家,他对历史、文学、戏剧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他极具创造性地在钢琴曲中融入了戏剧的冲突,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肖邦还善于创造全新的节奏,不受传统束缚。音色细腻,他突破了陈旧的古典主义风格,善于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推陈出新,这点在肖邦的夜曲上表现的比较明显。在曲式结构上,肖邦的结构为“三部曲结构”,他对结构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有时是纷乱后的平静,有时是高潮的再现。善于运用重复,用重复代替对比,尺度掌握恰当,给人以酣畅淋漓的享受。肖邦还把钢琴的局限性,也就是不能演奏长时间的持续音的问题巧妙地克服了,用踏板把低音部分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使得乐曲过渡自然
三、肖邦钢琴艺术演奏技巧分析
就演奏技巧角度分析,总体来说,肖邦演奏注重踏板的使用,对踏板的使用追求到极致,在曲谱上也将踏板的使用精确到小节,这不仅是对踏板重视,也是一种对艺术的重视。比如他在教导学生时要求学生在不熟练的情况下不能踩踏踏板,在练习弱音的时候,不到熟练掌握弱音不能使用左踏板。对于速度的把握,肖邦讲究自由速度,一来遵守了作品本身的意图,二来可以在自由的基础上略微增加一些自己的想法,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从具体作品来看,肖邦的夜曲善用半音进行和等音进行,声乐和器乐同样重视并予以结合,咏叹调性与经过句、装饰音的融合,精巧的律动和辉煌风格融合。肖邦的练习曲注重传统性的和声表达,肖邦虽然对古典和声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终归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还需要用手指对音色进行把控。肖邦的圆舞曲,以《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为例,对于触键、速度、力度都有要求,触键要把握连续性,掌握好节奏,手指要灵活,把握韵律,力度方面主要是力度强弱的把控,注意强弱变化,留心渐变信号,对于速度要根据乐曲的情感表达,乐曲有轻快有庄重,速度的掌控和情感的表达息息相关。肖邦的谐谑曲,以《E大调第四谐谑曲》为例,节奏较为平缓,篇幅比较大。结构上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他的曲式结构,主部副部回环、主调和属调转化,素材结合了变奏曲式的三部曲。总体上讲,肖邦的《E大调第四谐谑曲》对传统的鸣奏曲有所继承,并且不满足于旧时的格式,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许多改变,拓宽了谐谑曲的框架,并且肖邦在他的谐谑曲作品中一如既往地融入了他的浪漫主义风格,情感真挚。肖邦的叙事曲,以《g小调钢琴叙事曲》为例,作品的悲伤色彩十分浓厚,从开头的缓节奏起步,奠定的主要基调,紧接着开始跌宕起伏的情节,之后开始使用和谐谑曲一样的曲式结构,再加上高音、中音给人声音上的刺激,结尾气势高涨,激烈的旋律表现了肖邦的爱国主义以及对人民的热爱。作品主题表现了对祖国、人民的同情,所以音乐在悲伤色彩的基础上不得不再显示一种浪漫的抒情色彩,使用半音弹奏、反向弹奏,使节奏更加鲜明和丰富,在音乐性和抒情性之间做到了统一,抒情色彩不言而喻。
肖邦的音乐作品是肖邦对自己以及他人人生经历、生活环境在艺术上的反馈,肖邦是钢琴艺术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他的浪漫主义风格,无论是从体裁、风格还是演奏技巧都有深刻的体现。而且从这三方面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肖邦善于继承和发展,不偏离主流却又不拘束于主流,有着自己的创新和看法,以及对钢琴艺术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柯.肖邦钢琴作品音乐的体裁特征分析[J].当代音乐,2017(23):69-70.
[2]秦永.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J].戏剧之家,2016(2):79.
[3]李红梅.肖邦夜曲的创作特色解读[J].大众文艺, 2015(6):160.
[4]范惠清.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的音乐浅谈[J].北方音乐,2018,38(20):118,120.
作者简介:张洁琼(1986—),女,汉族,陕西西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钢琴作品分析,从事的工作:钢琴教学室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