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初探
2019-08-21张趁丽
张趁丽
【摘要】本文主要就核心素养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工作进行了着重的阐述,并从多维角度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相关教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中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是指在其接受音乐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音乐创造、音乐表现和音乐反应能力,并能够在积极的感性沟通和交流下,进行可持续的音乐参与。对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一环——合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注重小学生合唱能力以及艺术素养的培养,还要强调在合唱学习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情操、思维能力以及音乐情感等,使实现全面健康化发展。
一、谋定后动,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一)从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入手
在开展小学课堂合唱教学工作时,为了确保最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相关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材内容,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便可以为相应的教学工作提供正确地指引,满足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需求。例如在开展《转圈圈》这节合唱音乐课时,教师可以按照男女生,将其分成两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合作演唱的方式来调动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唱歌时,可以利用相应的身体语言来表现歌曲的音乐情感,如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等身体语言。这样既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的合唱能动性,又能使其在合唱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提高自身的合唱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从提高孩子的知识技能入手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难点,就是要确保小学生对音准的掌握。而合唱歌曲中的音准主要包括横向音响关系和竖向音响关系,即歌曲旋律的准确性和音程的准确性。因此,为了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就要采取双向教学策略,即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横向音准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加强竖向听唱训练,从而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最大化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学习能力。
二、循序渐进,丰富合唱教学手段
(一)变齐唱为轮唱
通常,在开展低年级小学生课堂合唱教学活动时,音乐教师都会采取齐唱或独唱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训练,这种演唱形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在培养小学生演唱技能上,却显得比较片面,根本无法保障所有学生的演唱水平都能达到一致。因此,要想改善这种现状,就要对齐唱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演变成轮唱的形式。先让学生对歌词进行輪读,以便让其对歌曲内容以及音乐节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再进行师生合作,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来练习发生,掌握歌曲重音、节拍以及音符时值等,以便可以对歌曲主体旋律和节奏有着进一步的认知。最后要开展学生间的二部轮唱。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突显轮唱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节奏明朗、旋律轻快的曲目来进行二部轮唱,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二)先低声部后高声部
目前,在新版小学音乐教材中,设立了很多简单、易懂、节奏明快的歌曲。在对这些歌曲进行合唱时,相关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年龄以及兴趣爱好,适当丰富合唱教学手段,以便使小学生的合唱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使其综合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最大化提升。例如在教学歌曲《愉快的梦》时,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发音特点,在导入部分也可以尝试简单的和声练习,然后先进行低声部的旋律教学,不断加强刻画低声部旋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即高音组和低音组,再将学生进行混合,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各组中都有负责高音和低音的学生,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歌曲合唱效果。
(三)乐器辅助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取,相关教师可以借助乐器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以便可以进一步促进小学生对音准以及音调的掌握语。单纯的唱歌教学,机械地识读乐谱、老师教唱、学生跟唱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只是应付式、被动式地接受一首歌曲。但在学生掌握学具乐器的基本的演奏方法后,我们就可将其有效引进歌唱教学当中去,让唱歌课也变得活跃、生动、有效起来。这样学生不但提高了演奏水平,还提高了合唱的水平,增强合唱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师生互动、互相倾听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做到互相倾听,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合唱教学《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将歌曲完整的播放给学生欣赏,在聆听过程中感受乐曲的情绪,并利用适宜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欣赏歌曲的感受。这样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就会被大大激发出来,从而积极踊跃地描述自己的看法。
三、深入挖掘,拓展合唱表现形式
(一)设置情境,在表演中激发情感
为了提高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相关教师就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优化,并大力整合合唱资源,指导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技巧,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情境教学就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最佳手段。例如在合唱《我们是朋友》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内容,来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通过自身对歌曲内容的掌握,来分声部演奏乐。这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得到迅速的提升,从而积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将整首歌曲完整的演唱出来。
(二)编配器乐,在合作中感受音乐
音乐创编教学作为小学音乐艺术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对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具有独特的功能。而利用学具演奏进行创编教学则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和作用。在合唱歌曲课堂教授中,可以用班级音乐会的形式,把整个班分成“竖笛组”“口风琴组”“色彩乐器组”“打击乐器组”,以口风琴、竖笛为旋律乐器、以电子琴为色彩性乐器和低音乐器、以课堂常用的鼓、三角铁、双响筒为打击乐器的编配手段。利用打击乐器,模仿生活当的一段场景,例如刮风、下雨。很容易就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创作的热情;而利用竖笛、口风琴创编一段旋律,让学生在唱唱、奏奏、演演中不断提高创编能力,感受创编带来的乐趣。合理编配,运用乐器演奏,既能有效解决“跑调”现场,又能让学生在演奏合作中的过程当中,互相聆听,牢记音准,有机结合,把合奏中的音准、音程感受迁移到合唱之中,进行有机的过渡。这样学生不但提高了演奏水平,还提高了合唱的水平。
(三)增加律动,在表现中体验音乐
在音乐中,节奏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风格的音乐,节奏旋律也是不尽相同,如欢快的音乐风格,其节奏也是快速、热烈;安静、忧伤的音乐,其节奏就比较缓慢、沉稳。基于此,在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活动时,相关教师就要通过一些相应的体态律动来引导学生自主掌握音乐节奏。例如在《铃儿响叮当》欣赏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带领小学生铃儿响叮当的舞蹈动作,根据旋律有节奏地挥舞双手。然后再分段分节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做出相应的示范动作让学生模仿。这样学生一边观看、一边练习,不仅通过体态动作对各段各节的音乐节奏有着深入的掌握,进而大大提升了小学生的音乐思维和创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进一步提高小学课堂合唱教学质量,满足核心素养下的教改需求,相关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工作时,就要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利用音程游戏来代替音程模唱,并丰富歌曲表现形式和演唱形式,合理设计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继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方式探析[J]北方音乐, 2018(5):14-15.
[2]刘文婷.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8(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