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把民生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

2019-08-21赵海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5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思政课

赵海飞

摘要:从我国当前民生建设的现实背景入手,通过认真讲授民生发展的新举措,总结出民生发展的新特点,目的在于探讨如何把民生发展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进而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我们党的宗旨,激发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

关键词:民生发展;思政课;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246-02

民生发展关乎民心、关乎国运。民生建设思想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为我们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师把最新的民生思想更好地向大学生们讲授,可以让他们了解我们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

一、从民生建设的现实背景分析入手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经济结构方面,最重要最受瞩目的调整就是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化解无效供给压力,扩大有效供给,促进供需新平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此外,如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何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中寻得新的发展机遇,都是关乎国家、关乎民生发展的大事。

二、注重教育的公平和质量

1.增加“幼有所育”,办好学前教育。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近年来,学前教育中问题层出不穷,个别幼儿遭受虐待、卫生安全、校车事故……这些问题对祖国未来花朵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新增加了关于办好学前教育的具体措施,如“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等。这扩展了民生保障的领域,能够更好地保障每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化的关键阶段,是为迈入高等教育殿堂打下牢固基础的阶段。在2017年教育部的文件《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中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于攻坚的难点和要完成的重点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如提高普及水平、优化结构布局、加强条件保障、提升教育质量等。

三、民生建设需要全方位发展

1.运用“互联网+”发展就业新形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迅速普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的推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就业提出的新要求。

2.更加注重医疗制度建设和大病保障。“大病”是击垮一个家庭的最有力的打手。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就开始着手建立重特大疾病救助机制,如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的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有一半将用于大病保险,这表明我国的医疗改革越来越趋向于人性化,党和政府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到了实处。

3.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老有所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必将面临养老问题。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3%,到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整个社会面临着十分严重的负担。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适时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4.明确定位,加快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奋斗梦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定位,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并指出了具体的措施——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目标是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一举措对于普通百姓十分有利,杜绝炒房,满足我国底层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这才是民心所向。

5.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新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一是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绿色金融、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绿色活动之中。二是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思想,如何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和谐共生”这个词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描绘得更加清晰。三是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机制,生态环境是我国当前基本民生建设的短板,还有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四、民生建设新发展的特点

1.全面性。保证受教育的全面性,增加了“幼有所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样就涵盖了从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全过程。“全面”一词频频出现,如医疗领域中多次提出“全面”一词,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取消以药养医等。

2.制度性。在基本民生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充分体现出了制度性。第一种是建立制度,包括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等。第二种是健全制度,包括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等。第三种是完善制度,主要包括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等。从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出发,真正发挥制度应有的作用。

3.共建共享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关于就业,提出“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全民共治理念,让全体人民都参与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

五、小结

相信通过对民生发展的背景、新举措和特点讲述之后,大学生们会更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国家一直在认真践行为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謀复兴的使命,对国家充满信心,也更有激情地朝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中国科技信息,2018,(05):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02).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